朱经武的女婿 朱经武:陈省身的校长女婿

2017-10-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42年生于湖南,在台湾长大,1962年留学美国,196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9年任休斯顿大学教授.198

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42年生于湖南,在台湾长大,1962年留学美国,196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9年任休斯顿大学教授。1987年成功发现新超导材料,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的新纪元。2001年至今出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数学大师的女婿◇◇

早就听说陈省身有个出色的女婿。陈先生定居南开后,我多次去采访,他送我好几部海内外出版的著作。从书中见到陈先生各时期的全家合影,其中也有他的女婿朱经武。孩子般的脸庞,满头浓发,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还在书中读到朱经武的文章,文笔生动,妙趣横生。读完杨振宁对他的评价,我才知道他的非凡业绩。

一次,陈省身高兴地告诉我,在美国的朱经武刚刚就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此时陈夫人已病逝,老人很孤单。似乎是上苍对老先生晚年的关照,女婿到香港任职,离天津近了,能有机会常来看望岳父。

朱经武走马上任第二年就被评为香港最佳大学校长。与此同时,朱经武也成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

朱经武常常问岳父:“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睿智的长者亲切地告诉他:模仿不能通向成功之路。一个人应该自始至终严于律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弱点,不骄傲自满,应当以自己的兴趣与天性开拓自己,而不单为追求时髦做一些容易的事。

因此,一个人一旦发现了一件既新奇又有趣的事,就应该敢于接受并抓住不放。他谆谆教导道:“要问自己工作是否尽力,而不是报酬多少。” “应当从条条框框里跳出来,做一些别人没想过的事情。”并嘱咐道:“你要做新的东西,要‘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做事要执著。” 还说:“科学的乐趣在于走在别人前面,看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呼吸别人没有呼吸到的新鲜空气。”

岳父一再嘱咐他,从事研究不要走热门,因为跳进去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打破头了,应该开创自己的路,而且要坚持,别一下子不行了就跳出来。这也是老人自己的深切体会。当年他在德国选择了那时并不时髦的微分几何作为研究领域,他的一生正是这些崇高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

2004年陈省身病逝,他的海外亲属都来了。在南开大学举行的陈省身追思会上,朱经武代表家属讲话,接受南大新闻网记者采访。他表示,斯人已去,亲人深感悲痛,却也不无欣慰,他说:“一个人的故去本来是件私人的事情,可是南开师生这么关注,全中国、全亚洲、全世界都这么关注,这是很值得骄傲的。”

转年为纪念大师94华诞,朋友设计了一套陈省身纪念邮票和纪念封。朱经武为纪念封题写了一个条幅:“泰山我愧东床婿,数界人推北斗星。”充满了对岳父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同大师的初次会面◇◇

朱经武生于湖南,儿时随家人迁往台湾。当他还是个少年时,陈省身的名字在台湾岛已如雷贯耳,家喻户晓。朱经武从小十分崇拜这位数学家,但他怎么也没料到日后自己竟会成为陈氏家族的一名成员。

1962年朱经武到美国留学,在读硕士学位时认识了女同学陈璞。陈璞是个神童,十几岁就大学毕业读研究生了。原来她是陈省身的女儿,因此具有数学家遗传的聪明才智。这对年轻人相爱了。然而朱经武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女友生长在美国的名门之家,而自己却来自台湾的穷乡僻壤,大师能否接受出身卑微的他?

当几位亲密朋友在同他讨论如何能获得大师同意他与陈璞的婚事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陈大师决定给未来女婿一次口试的话,那么你应当把微积分和微分方程从头到尾再好好复习一遍!”

朱经武终于同自己敬畏的陈大师见面了。见面前他忐忑不安。那是1968年,美国物理学会于加州伯克利举行学术会议。当时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任教的朱经武向大会提交了三篇论文,并赴伯克利参加会议。而陈省身的家恰恰就在伯克利,他注定要同大师见面。

当时陈省身刚结束波士顿的讲学。陈璞约朱经武同她一起到旧金山机场去接父亲。当朱经武看到景仰已久的数学泰斗那熟悉的脸庞,看到他和善地微笑着,随着自动通道朝他们而来时,朱经武长期隐藏心中的种种顾虑一下子便烟消云散了。

他们到当地一家中国餐馆就餐,陈省身是这里的老顾客。他把从波士顿带回来的一盒活龙虾交给那位熟悉的刘厨师烹调。刘厨师的手艺非常高超,龙虾味道做得好极啦。他十分敬重陈先生,因而坚决不肯收烹调费。陈省身便对朱经武说:“那么由我作一首诗,你将它写成条幅,送给刘师傅,以表示咱们的谢意,好吗?”

朱经武生怕暴露自己书法上的弱点,连忙回绝了。尽管这次得以逃脱,几天后他依然在大师家中露了“怯”。学术会议结束,朱经武离开伯克利的前夕,应邀参加陈省身的家庭聚会。那天晚上他过得很开心。当第一道菜后,陈璞和她的妈妈端走沙拉盘和餐叉时,发现有人用错了叉子,此人正是朱经武,弄得陈璞感到很难为情。

尽管如此,陈省身夫妇毫不反对女儿同这位农家子弟交往,并把他们钟爱的唯一女儿托付给他。这既是出于对女儿的信任,也是由于他们看中这个可爱的台湾青年的人品与才华。

原来陈省身已通过杨振宁从朱经武、陈璞的导师那里得知他对自己这两名学生的评价:“朱经武聪慧,而陈璞更伶俐。”因此陈省身深信朱经武并不比自己的女儿逊色。

朱经武攻读博士学位时,陈省身请杨振宁做他的博士论文导师。以后杨振宁还当了他与陈璞的媒人。有趣的是当年杨振宁的父母为陈省身夫妇做媒,而杨振宁又为陈省身的女儿当媒人。由此可见陈、杨两家两代人的深厚情缘。

震撼世界的发现◇◇

岳父的教诲对朱经武的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987年年初,朱经武与同事在休斯顿大学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可以在高于液氮温度下成为超导体的材料。这是个震撼世界的发现,开创了物理学的—个崭新分支,并具有极其广泛的工业运用前景。

此前,由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未获明显进展,美国政府几乎要取消预算。1987年发现成功后,政府立即拨款2500万美元,在休斯顿大学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超导中心,由朱经武主持。因而他成了诺贝尔奖候选人。那期间,岳父母在电话中的第—句话总是:“现在温度如何?”

1988年的一个盛夏之夜,已经过了11点,陈省身夫妇正在欧洲旅途中。他们从纽约机场给朱经武打来电话,当时他和同事们正沉浸在刚刚发现最新结果的兴奋与喜悦里…… 朱经武说:“陈省身夫妇成了我研究工作中最忠实的拉拉队队长。”

当别人问及朱经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除了努力、运气外,与道路选择也有很大关系。他说自己确实得益于岳父的教诲。自从与陈省身家交往到成为其中一个成员,影响了他一生。他所做出的一切成绩,主要应归功于岳父母以及妻子的鼓励与支持。

朱经武是超导中心创始人,一直担任主任职务。上世纪90年代末,他主动提出卸任,把精力集中在超导研究上。为什么要下来呢?他的回答很简单:“急流勇退,不要做到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才下来。”

对大学这样的研究环境,他也非常喜欢:“周围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永远是年轻人,其实自己老得一塌糊涂了,还不知道自己老。正如人们所说,年龄是一种心境,我们在这里就永远觉得年轻。”

朱经武每周工作七天,十多年来一直如此。他却感觉进了实验室就像人们周末去郊外游玩一样,具有疗养功效,会让自己轻松下来。别人问:陈璞不在乎吗?朱经武笑道:“她习惯了,她爸爸也是这样的。”

他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这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其他方面也很有灵性和悟性。早年读过许多中国古诗,他觉得物理现象中也可以看到单纯的美感。他的爱好广泛,尤其钟情绘画,对印象派绘画在颜色的处理上很感兴趣。他说自己临摹名画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平。念中学时,美术老师认为他应该去报考美术学院。另外他还喜欢养花种菜,家中院子里一直种着甘蔗、番石榴。

他的知识与兴趣十分丰富多彩,他说,主要是受岳父和杨振宁的影响:“他们俩,一个是知名数学家,一个是诺贝尔奖得主,但他们专业之外的知识非常丰富,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这样。”

从科学家到大学校长◇◇

2001年7月,59岁的朱经武走马上任,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继1987年超导热潮之后,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是背着一个极其普通的背包,穿着牛仔裤和旅游鞋走下飞机的。在下面等候的记者们看到后不禁惊呼:“哎,这就是我们的朱校长啊!”

在美国,当朱经武领导下的科研正做得很顺利的时候,他忽然应聘去当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有人问陈璞,说朱经武在这边做的挺顺利,样样这么好,怎么忽然要跑到香港去?陈璞回答道:“他发疯啦!”

另外,选择一位没有任何院校管理经历的科学家担任校长,香港科技大学的举动也引起媒体的一片哗然。

其实朱经武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一事,双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000年,香港经济经历了金融风暴打击之后,出现了全面复苏的形势。如何让香港科技大学成为香港经济转型时期的科技龙头,选择合适的校长成为关键。在美国科学界声名显赫的朱经武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为了争取朱经武,当时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曾亲自出马,进行劝说。杨振宁也对朱经武讲,你应该去试一试,香港这个社会是很不寻常的。

朱经武自己同样希望能做点事情。他说,我生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死为一个科学家。我在大陆出生,在台湾长大,在美国工作了很长时间。现在两岸三地之间、大陆与美国之间,还是有一些隔阂的。香港是一个最好的中介,我可以在这里做一些对华人都有价值的事情。

从科学家到大学校长,朱经武不能将精力百分之百用在研究上,而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他多年一直坚持在自己任职的大学给一年级学生教授物理基础课。如今他把这一习惯也带到香港科技大学。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科大建成香港的麻省理工学院。

朱经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五年合约,任期内,他将在不放弃超导研究之外,竭尽全力带领香港科技大学向前发展。

在就职仪式上,他说:“我接受这一挑战,作为科大的领队和拉拉队队长,我鼓励大家一同接受这个挑战。我呼吁有献身精神的教职员工一起提高成效,并且继续营造美好环境,以招引最优秀的教研人员、职员和学生。只要我们携手同心,就会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让我们一起孕育未来社会博学通识的主人公,创造新知识和科技,推动香港经济转型。”

打造东方“普林斯顿”◇◇

因为校长任期内可继续从事研究,目前朱经武主要在香港办学,美国的休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拥有一个研究小组,他仍继续开展超导研究。做了校长,他从未放弃研究,并不时有新的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在他的带领下,延续着以前的发展态势,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并在香港转化为知识型社会过程中担当领导角色。香港科技大学奇迹般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成为各个学校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所以朱经武说:“来到这里以后,由于同事的努力,能继续向前走。所以这又是件很开心的事。”

2003年,当朱经武在香港科技大学任职期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研究超导体的其他科学家。媒体问他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有没有感到遗憾?他回答道:“我这一辈子得到的远比我要的多得多。我真觉得自己很幸运。”

自从朱经武担任校长以来,除了2005年排行第二外,每年他都被选为“最佳校长”。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还光荣地被推选为香港的火炬手。

由一名台湾农家子弟成长为世界著名科学家,朱经武的人生是个奇迹;一所仅有16年历史和400多名教职员工的大学,一举跻身于国际优秀学府之列,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奇迹。朱经武这样解释奇迹:宏大的远景和坚定的努力。

2007年校长合约期满,朱经武的任期又续签了三年。他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所高等研究院来实现香港科技大学实质性的飞跃。他的这个构想是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启发而来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在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当时就因为它的成立,使得欧洲的学术重镇移到了美国。朱经武决心在自己的第二任任期内建立高等研究院,打造东方的“普林斯顿”。

每天早晨8点,朱校长步行上班,这是他来校后一直保持的习惯。在上班的路上,他会经过一个上坡路,如今他带领着香港科技大学也在走着一条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