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为什么无人扶 中国社会风气受挑战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发生一件独居老人在家里摔倒两天才被发现,小编乘着这件事就说说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那些事,近日一位老人就任性了,不让人扶,南京六合雄州街道瓜埠红山窑滁河闸路上,一名8旬老太摔倒拒绝让人扶,民警赶到现场后了解得知,原来老人是怕被家人误会是扶她的好心人碰倒,所以坚持不让人扶.老太姓韩,今年80岁.昨天早上8点左右,老太看天气挺好的,于是就步行上街逛逛,结果途中一不小心跌倒,左脸也被跌伤了.老太跌倒后没能爬起来,不少路人纷纷停下,想搀扶她坐起来.然而,老太执意不肯让路人扶她起来,并让他们各人忙各人的事去

近日发生一件独居老人在家里摔倒两天才被发现,小编乘着这件事就说说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那些事,近日一位老人就任性了,不让人扶,南京六合雄州街道瓜埠红山窑滁河闸路上,一名8旬老太摔倒拒绝让人扶,民警赶到现场后了解得知,原来老人是怕被家人误会是扶她的好心人碰倒,所以坚持不让人扶。

老太姓韩,今年80岁。昨天早上8点左右,老太看天气挺好的,于是就步行上街逛逛,结果途中一不小心跌倒,左脸也被跌伤了。

老太跌倒后没能爬起来,不少路人纷纷停下,想搀扶她坐起来。然而,老太执意不肯让路人扶她起来,并让他们各人忙各人的事去。

不管老太怎么拒绝,一些热心路人就是不肯离开现场,执意要将她搀扶起来。老太就是不听路人的劝,提出自己报警,随即打电话向民警求助。

六合公安分局瓜埠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老太左手捂着左半边脸坐在地上,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路人。路人告诉民警,他们都停下来想扶老太坐起来,然后送医或者帮助联系家人,可都被拒绝了。

在路人的协助下,民警把老太搀扶到警车上,送至瓜埠中心卫生院进行检查,发现只是皮外小擦伤,并没有大碍。

老太见到赶至医院的儿媳后,多次重复称是自己摔倒的,跟路人没关系,把周围的民警、医护人员和病人都逗笑了。老太告诉民警,她想起有些报道说有老人跌倒后,路人热心帮忙送医救治,结果有不明真相的家属赶到医院后,竟然找做好事的路人的麻烦。老太不让路人扶,就是不想这些好心的路人被误伤,也不想自己的家人误会,让民警扶可以作为见证。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7月14日10时40分左右,城西大队协管员赵红军巡逻至乐园街东岳大街路口南100米处时,发现一名老大娘在地上坐着,旁边有一辆自行车倒在一侧,赵红军立即上前救助,得知老人是自己骑车摔倒,赵红军询问老人伤势,老人所幸并无大碍,随后扶起老人和自行车,安顿好老人后继续巡逻。

无独有偶,11时10分左右,城西大队另一名协管员许良巡逻至奈河西路农贸市场门口时,发现一名老大爷摔倒,立即上前救助,并帮忙联系120,帮助急救人员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后继续巡逻。

都说世界上最暖的是人心,最冷的也是人心,近日发生一起老人摔倒在地上无人掺扶的事件,让无数人心寒2016年7月5日20时许,邯郸县姚寨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人民路国粮公寓门口的路上,情况不明,无人敢扶。

接警后,民警立即前往事发现场。在现场,发现一位大约 80多岁的男性老人仰面躺倒在人民路上,微睁着眼睛,头部不断地在流血。在询问老人时,老人有意识反映,但不应答。围观的群众七嘴八舌地说是一个女青年最先发现老人的,老人可能是突发疾病倒地,碍于现如今“做好事反被讹”的个别社会现象,大家都不敢上前扶老人,所以商议决定报警。

当看见老人头部仍然不断有少量血流出,情况危急,急需专业救护,民警立即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民警一边等候救护车,一边继续设法联系老人的家属。在等待救护车与家属的过程中,民警不断设法与老人说话,告诉他不用担心,医生很快就会到了,防止老人睡着。 民警将老人送到医院,医生立即进行现场处置。随后老人的家属也赶到派出所。老人是邯郸县代召乡人,姓刘,今年 85 岁了,出门去附近超市买一些日用品,迷路到姚寨,不慎摔倒在路边。据医生分析,老人倒地后幸亏发现及时,报警及时,救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老人摔倒没人扶的事件属于负能量,扶起来就是正能量,正邪一念之间,看你怎么抉择。7月14日早晨,家住海港区先茂里小区的68岁居民周运来正在小区里溜达,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喊他的人是个老汉,手里还拎着一大袋绿油油的野菜,“老弟,是你救了我的命吧?我刚买的菜,你拿回去吧。”

周运来不认识这位老人,听得有点儿糊涂,经过仔细打量,他发现老人左眼上方有个刚愈合的大口子,一下想了起来,“哟,老哥你出院啦,没啥大事吧?”

原来,这位老人叫王守德,今年88岁,是这个小区的临时租户,本来跟其他居民并不熟悉,但一个月前摔的一个跟头,让邻居们为他操了把心。

6月15日上午11点多,王守德在小区南门附近溜达,一不留神,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一头栽在地上,动弹不得。

看到老人摔倒,周围居民一阵惊呼,正在附近巡逻的先茂里社区巡逻队队员贺玉珍和李廷孚跑了过来,这时,老人的脸上已经鲜血淋漓。

见老人摔得不轻,大家都不敢离开,想去帮忙,可看他是个生面孔,又有点儿犹豫。不一会儿,贺玉珍将巡逻队队长周运来喊了过来,一看这情况,他赶紧招呼大家,“人摔了,赶紧扶啊。”

大家听老周这么一喊,一下子上来五六个人,把老人搀到路边坐下,发现他已经神志不清。

随后,有人掏出电话叫救护车,有人一直搀扶着老人,蹲在他面前观察伤情,大家都十分焦急。

等待过程中,周运来突然想到,老人的家属还没联系上,他的身上也没有身份信息,而且现场没人认识他,并不清楚他是不是这个小区的居民,周运来招呼来更多邻居,“都来瞅瞅,谁见过这位大爷。”

很快,周运来打听到老人的家属就在附近打工,已经有人前去通知他们。不久,救护车赶到,大伙儿帮助医护人员把老人送上车,看着救护车开往医院,人们才松了口气。

老人摔倒风波要从这些记录历史性的诈骗案件开始,南京彭宇案,以及后来又发生的几起类似案件重庆的万鑫案、南京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道德风气起到了一种负面作用。

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跌倒,无人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死亡。保安说不是冷漠,怕承担责任。跟帖中许多人都提及受彭宇案影响很大,怕好心没好报!该案正让全社会付出惨痛代价,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是当前社会风气确实存在着正气不彰的歪风。“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投机者得利、助人者“流血又流泪”。大学生救人英勇献身,却遭到无良捞尸者“挟尸要价”……一个个极不健康的现实标本,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和漠视。

是“济危扶困”和见义勇为成为稀缺品,相对应的表象是道德的沦落,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公民契约理性力量薄弱导致的社会信任纽带断裂。

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老生常谈问题再次引发关注。2月1日下午,浙江玉环县一名老人走到马路中间时摔倒,其间不断有车辆和行人经过,但没人搀扶。监控记录显示,在老人摔倒后的8分钟时间里,有4辆车和23名行人经过。

其间有一名老年女子上前查看,在16时35分的时候,一名路过的司机发现了躺在地上的老人,但也只是下车查看路况,随后也开走了。在16时38分,一辆白色轿车将老人碾轧,拖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了下来。轿车司机下车查看老人的情况并报警。目前事故还在进一步处理之中。

为什么老人摔倒没人敢扶呢,扶起来不难,难的是把他扶起来后得算算你得用多少金钱和道德去计算你走过去的那几步!社会在发展,道德却在退步!人们说到底怕的还是负责任。换作自己,自己反思一下,碰到这样的情况是否也会不计较的去帮忙,多少有点害怕吧,毕竟看多了那些欺诈案例。其实,人之初,性本善。

看到老人摔倒都想去个别老人出现讹人现象是因为:①看病太贵;②他们比较贫穷;③子女多数不孝且穷凶极恶(多数案例中都有这个现象)。如果社会对老人们多点真正意义上的关怀,老人们也就用不着用这样的方式才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了。

看到老人摔倒了赶忙去扶是正常现象,是一般人都必须要做的。可现在出现了怪事,你把他扶起来他不感谢你反而讹你,说你把他撞倒了。虽然这是很个别的现象,但属于是恩将仇报的事,人们厌恶,所以,媒体那么一报道,传来传去,社会上就成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大问题。

为什么说是极个别的现象呢?我们分析一下。首先从基本理论上讲。讹人的人一般都是道德品质差的人,从媒体报道来看大多数是老年人,难道中国老年人素质就差吗?绝对不是。社会上的年轻人都是老年人带出来,如果老年人素质差,那么年轻人会更差。中国数年来道德有些滑坡,这里只能说滑坡,不能说丧失,没有丧失的原因与广大的老年人支撑有很大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人从小受的教育、熏陶与现在不一样。75岁以上学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忠孝节悌,仁义道德。”孔孟的一套。50岁以上的学的是毛泽东思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些都是奠定老年人道德品质的基础。而现在人们一心钻在钱眼里,被钱熏陶。再不就是游戏、黄片、裸体舞。使年轻人缺少了道德品质的基础。现在社会上的歪门邪道老年人最看不惯。

其次从误会上讲。看似媒体报道了不少讹人的案例,但这些案例中有很大不属于讹人性质的成分没有排除。这个成分是什么呢,是误会。老年人摔倒了,因为他的思维能力偏低,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摔的,恰这时有人扶他,他下意识就抓住这个人,说是扶他这个人撞倒了他,他的家人出现后肯定也向着他说话,双方越争论,老人越没办法改口。在双方都没有确凿证据情况下上了法庭,扶的人冤枉得了不得,被扶的也是一肚子气。还有一种误会的情况是老人也知道是被人撞倒了,但真正撞的人溜走了,没撞的好心人扶了他,老人就一口咬定是扶他的人撞了他。

再一方面从撞人者讲。老人真的被人撞倒了,撞的人把老人扶了起来,但撞的死不承认是自己撞的,在双方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上了法庭,社会上就有人先入为主地议论又出现一起讹人的事。北京老外撞大妈是例子,最近发生的开封女大学生撞老太太也是例子。特别是女大学生,把人撞倒了,开始时直向撞倒者道歉,后来不承认撞人还上网求助。但对于女大学生的行为,人们也恨不起来,毕竟是个学生,吃了官司还花钱。

综上所述,真正讹人的老人少之又少,媒体不要过分渲染,真正需要谴责的是那些专门以碰瓷为生的人和肇事后溜之大吉的人。

2015年9月22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经警方多方调查取证,认定其属于交通事故,骑车女大学生承担主要责任,老人承担次要责任。经过一波三折的反转后,这场“罗生门”终于画上了句号。

近年来,“扶不扶”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每隔一段时间,该类话题总会伴随着相关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得不说,公众已累积产生了这样一个惯性认知:躺在地上的老人基本上都会讹人,而好心去扶的往往就会被讹诈。不可否认,社会道德问题,也随着事件的发酵不断被质疑与批判;社会诚信问题,也在“帮”与“不帮”之间无限被放大。“扶跌倒的老人”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痛点。

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行为乃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需要救助的人,绝大多数的公众应该会毫不犹豫地伸出热情而温暖的双手实施救援。只是年来,形形色色讹诈事件的发生,让更多公众在行善尤其是扶老人时产生了戒备心理。在公共空间,如果道德担当不能凝聚为社会共识,一些人就会不可避免地沦为亚里士多德笔下,那“离开了法律和正义”的“最恶劣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