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随意运动能力丧失的10种类型

2017-1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怎么形成的? 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童明显落后,当患儿抬头.翻身.坐力困难时才被家长发现.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脑瘫儿童从固有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向身体内部传达刺激时出现障碍,导致这类患儿不能预知运动感觉信息,表现为感觉信息显著混乱,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比较迟钝,因此,往往对运动非常恐惧.平衡能力也在发育,但是常常出现反应迟钝或反应过度的情况.患儿

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怎么形成的?

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童明显落后,当患儿抬头、翻身、坐力困难时才被家长发现。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脑瘫儿童从固有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向身体内部传达刺激时出现障碍,导致这类患儿不能预知运动感觉信息,表现为感觉信息显著混乱,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比较迟钝,因此,往往对运动非常恐惧。平衡能力也在发育,但是常常出现反应迟钝或反应过度的情况。患儿踏步向前迈的时候表现出像站在悬崖边的感觉。过度的反应并不能引起患儿的良好反应,相反会导致患儿频繁的摔倒。因此,患儿的恐怖心理增强,这种恐怖心理也影响患儿的稳定性。因此患儿常屈曲身体、降低重心来保持姿势,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通过扩大支掌面来维持姿势的模式。

肌肉随意运动能力丧失。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痛性运动障碍。见于癔症。

2.间歇性运动障碍。见于血管性病变,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运动中肌肉不能得到相应的血液供应,因而发生运动障碍,休息或暂停运动后又可改善。

3.职业性运动障碍。属于职业性精神官能症。由于心理因素,患者一从事其职业所要求的运动时,就会出现肌肉痉挛或无力,以至不能运动或运动障碍,停止该种运动或做其他运动时则无运动障碍。

4.面-口运动障碍。是一种专门累及面部肌肉的迟发型运动障碍,多有药物引起。

5.迟发性运动障碍。面颊,口及颈部肌肉不自主的.典型的重复运动,主要有长期服用精神松弛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常见于老年人,停药后可能长时间仍不能缓解。

6.运动传导通路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和下运动神经元引起的运动障碍。

7.椎体外系统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患者肌张力增高,全身肌肉僵硬,故运动笨拙,精细运动困难,行走缓慢,步态慌张,表情呆板。常见于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综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

8.肌肉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等。

9.骨骼病变引起的运动障碍。

10.与情绪紧张引起的运动障碍。通常在睡眠时消失。

运动障碍治疗原则

首先要鉴别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瘫痪。对功能性瘫痪需暗示治疗,并配合针刺疗法,物理治疗等。对器质性瘫痪在明确诊断后进行病因治疗。当有呼吸肌瘫痪出现呼吸困难时需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咽部肌肉瘫痪出现吞咽困难时下鼻管鼻饲以维持营养。瘫痪的恢复期应进行针灸、理疗、神经细胞活化剂、维生素 B族药等综合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对不自主运动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可配合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对癫痫患者采用适当的抗癫痫药以控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