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郡新书 新锐摄影艺术家孙郡和你聊新文人画摄影
名人或明星,对于记者采访,总是会有一些套路。而对孙郡做专访,是一个需要深挖的过程。
孙郡跟很多明星合作过,孙俪、邓超、刘雯、张震……但采访他的过程却完全不像一个明星或名人一样,互相了解套路。现场的他,是个不怎么说话的腼腆之人。
主持人问的话,他总要想5秒钟之后才会开始回答,而且往往回答比问题短。而羊城晚报记者在专访时,每个问题他也会沉吟许久,不过对于众人所关注的创作过程,他倒是很坦率地一一回答。
然而他又是懒散的。当有人关心他的《百花录》进度如何,他说,这个已经做了5年的项目,“因为没人催我,估计大家还要等几年。”
采访中,羊城晚报记者觉得,他有一些很在乎的东西。比如他的“后期”,以及他的“一次成型”。他认为尽管现在已经不是传统摄影时代,界限并没有那么分明,但摄影还是需要一次进行创作的,这是他会坚持的一些东西。
【人物名片】
孙郡
新锐摄影艺术家,自幼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之后运用摄影作为创作媒介,以新文人的视角创作作品,将中国画的宁静、写意重新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他的作品传承了古代文人画的精神,并且具有文人气质,创造出既不完全脱离传统文人画精髓,又有新的情感内容和审美情趣的中国当代摄影作品,被誉为“新文人画摄影”。
A、“白马非马”的趣味与魅惑
孙俪在《芈月传》海报中如同工笔画的脸庞和衣袂,邓超孙俪一家如同水墨画民国风的合影,刘雯的冷静清淡东方味,刘嘉玲的富丽堂皇唐朝风,这一系列明星中国风的写真在网上走红后,人们发现孙郡还有许多似真又似画的中国工笔画摄影作品,令人惊艳,又有一种“白马非马”的趣味性。
横卧枯树前的逍遥吹箫人《生命清供》、素淡如国画的《茶经》……孙郡的新文人画摄影,几乎所有观众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在疑惑:这到底是画的还是摄影?如何做到摄影中却带着国画的东方审美意境?
“当然还是摄影,但新文人画摄影和传统摄影是不一样的东西,不存在谁取代谁。我只是想做一点稍微不一样、好玩的东西。完全做传统绘画的话,路已经走完了;摄影的发展也已经很完善。”孙郡对羊城晚报记者强调,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一次成型”、实景拍摄,而在现在数码摄影中最常见的“后期制作”,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对拍摄完成的黑白照片进行手工上色、像工笔画一样对摄影作品进行一层层的渲染,画上图案。
其实孙郡的“中国风”创作有迹可循。孙郡出生于浙江绍兴,7岁开始学习国画,寒暑假基本上在绍兴书画院里度过,随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在大学期间,孙郡迷上了摄影,但那时他还在用胶片拍摄,强调光影和油画般的色彩氛围。“黑白胶片染色做了三四年,后来慢慢觉得可以把国画的元素引入,就开始以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为照片上色,一笔笔上色,层层渲染,尝试用新文人画的视角,创作出一系列东方美学色彩的作品。”
B、摄影VS绘画的加法与减法
“我其实一直把摄影当成是画画。”在羊城晚报记者对孙郡的专访中,孙郡清清淡淡地说。
画画是在画纸、画布上一笔笔地添加,而摄影,在孙郡的作品中,却能看出更多“减法”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清供》,苍劲老辣的枯树横卧,枯树前的两人喝茶吹箫,一动一静,有一种中国传统的枯树断桥薄雾之美。
“第一步,要先去寻找,先去发现。因为是摄影,不是作画。还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跋山涉水去寻找一些能展现我的创意灵感的东西。像《生命清供》,那棵树是自然倒下很久的,被我发现了,就一直在想,这个场景可以利用。真正拍摄的时候,你看到后面的画面很干净,不是被我P掉了,而是我放了一大块幕布在后面,自然就能一次成型拍出你说的这种‘留白’效果。”
“但我也会用到布景。像《茶经》就全部都是在摄影棚拍摄出来的。这有点像我之前创作大型的工笔画,要去构思、写生、提炼,做小稿,最后再做大稿,我要决定在哪里要加上什么。我的片子很少有抓拍的,在拍摄前构思好方案,拍摄时就是按照方案走。我想某种程度大概是把摄影当成画画的样子。”
C、“中国风可以从情绪里挖掘”
中国风无论在时尚潮流还是艺术创作上,都成为一种潮流。“青花瓷”“龙纹”“红色”的传统花纹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孙郡的新文人画摄影中,你不会轻易看到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但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画的审美意境。
例如令孙郡在网上大红的明星系列,鬼马的邓超,冷艳的刘雯,多变的孙俪,霸气的刘嘉玲,灵巧的Angelababy,男子气的张震,每个明星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要如何将他们与新文人画风格融合?
“我其实不是什么明星都拍,要挑选明星的风格首先要选我喜欢的。有的明星可能没有演过古装戏,但是从某张照片,或者某个眼神,我挖掘出了他们的特质。明星拍过的大片很多,他们也希望能有不同的突破。这个拍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也像是一个演戏的过程。通常他们来到棚里,自己的情绪就已经调整到合适的风格。”孙郡说。
“至于中国风,创作应该要做中国人自己情绪里的东西,生活中有的东西,而不只是模仿和学习国外的艺术。”
【对话】
前期与后期哪个更花时间?
羊城晚报:创作时,照片的前期与后期,哪个花时间更多?
孙郡:一个片子,前期后期所占的比重,其实是差不多的。由于我的片子都是实景,所以拍摄的过程中前期需要的时间一点也不比后期少。
比如像为某酒类品牌拍摄的系列创作,我带领团队在该品牌的酿酒博物馆内进行了5天的实地探访,仅画面中明月里的滴墨这一素材,就拍摄了超过400稿。此次拍摄的每一张作品,拍完后大概要花费近20天的后期渲染制作才得以完成。
而像《芈月传》海报,画的成分比较多。后期也是断断续续做了一年。拍的时候云还没有画完,我们画了很多种类的云,最后挑了这一种。
摄影需要一次成型吗?
羊城晚报:你很介意别人认为你的作品是靠“后期”做出来的?
孙郡:我的片子大部分都是一次成型拍的。最近大概有10%的片子是一些商业的片子,可能涉及商业的考虑会使用合成,但是大部分都是实地一次拍摄的。毕竟摄影还是需要一次进行创作的,这是我个人的坚持。
我无所谓别人怎么看我,现在摄影也已经不是传统摄影的时代,界限并没有那么分明。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传统摄影有一定的框架在
羊城晚报:用数码或胶片进行创作,你会如何选择?
孙郡:胶片在人性化方面更加好表现,可能是一种心理暗示,会觉得更怀旧更有感觉。我觉得拍摄胶片和数码,人的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拍胶片的时候,光与人的关系、光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每一次按快门都是考验摄影师的功力。拍数码的话,你可能拍一千张都可以,然后再去挑。
我之前使用胶片拍,主要是表现光影关系。黑白胶片手工染色做了三四年,还是传统的,老照片的质感,这种摄影本身有一个框架,但是我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后来觉得可以把国画的元素引入,尝试新文人画摄影。现在工笔画的风格多采用数码风格。
羊城晚报:手机摄影令摄影的门槛降低,你觉得这会给摄影创作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孙郡:我现在平时出门也不带相机,像我微博上不带LOGO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我觉得器材本身不是很重要,只要它达到你的基本技术要求就可以。重要的是你拍摄时候的情绪、状态,只要你用一种很严谨专业的状态在拍,用手机也可以拍出很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