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老手艺只为一个人响起 传统手艺与公益

2018-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

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集各艺术门类的特点,丰富、修饰、体现布袋木偶戏的内涵。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经生存了上千年,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霹雳系列是现今布袋戏中最为风行的一种。其名乃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称。

演了38年的布袋戏,这是68岁的林海良第一次为一个人演出一台戏。

昨天下午,在金山翠榕苑13号楼下,一台借来的电动车架起一块1.5米长、1米宽的木板,搭成戏台,通道上挂起红色横幅——“‘假宜真’安溪县虎邱金榜布袋戏”,两位戏班搭档用木棍架起锣鼓,林海良坐在戏台后,打开他的“百宝箱”——一个斑驳的小木箱,里面装满了花花绿绿的木偶和演出小道具。

戏台下唯一的观众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眼前新鲜的木偶戏。他是26岁的“渐冻孤儿”刘金水,因8岁那年患上“肌无力”,他的手臂和双腿开始萎缩,不及正常粗细的一半,手指也难以伸展。他光着脚穿着拖鞋,因为下半身已经感觉不到寒冷,而太厚重的衣物会压得他直不起腰。

“这出《三打白骨精》今天特别献给金水,希望他勇往直前、不怕困难!”锣鼓声中,林海良左手套着唐僧,右手套着孙悟空,手指灵活转动间,戏台上的木偶仿佛有了生命,念白与南音唱腔切换自如、抑扬顿挫,也渐渐吸引了小区里的孩子与老人们。

这出“专属”布袋戏是小善公益组织与“假宜真”布袋戏班带给刘金水的惊喜。2月2日,在“福建最美十大面孔”颁奖典礼中,小善公益组织的郭兵遇到了同来领奖的林海良,“何不将公益与传统民间艺术结合呢?”两人一拍即合。除了为金水演出,林海良还将在28日和29日为儿童福利院、自闭症学校、智障儿童及老人表演布袋戏。

“希望我们的布袋戏能给需要关爱的群体带去欢乐,只要有乐观的精神,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希望全社会都能关心他们,汇聚成大爱。”林海良对记者说,声调里依然带着演出时的激情。

在闽南地区,新房落成、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许多人会请布袋戏戏班演出。布袋戏传入金榜村已有100多年,林海良老人是“假宜真”布袋戏班的第五代传人,他带着戏班搭档和家传的“百宝箱”,坚持走乡串户演出38年。

“今天能亲眼看到传统文化的演出,好开心、好感动。”看完演出,好学的金水也要了一个“小书童”木偶,跟着林海良体验了一番操纵木偶的感觉。金水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小善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带着食物来看他,带他去公园、跟他一起玩益智类游戏。

在26平方米的简陋家中,卧室里一台老式电视机陪金水度过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唯一的亲人姑姑每天帮忙买菜,金河社区安排了一名保洁阿姨帮他打扫,而一日三餐,金水要靠自己并不灵活的双手解决。“我最大的担心,就是双手慢慢失去力气后,该怎么办。”金水对记者说。

布袋木偶戏是河南民间传统的曲艺形式,在面积很小的舞台上,由一名表演者操纵木偶,运用口技等表现手法,独立完成所有故事情节的表演。这种艺术形式手口相传,如今,却由于学习难度大,收入不高等原因,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局面。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漳州布袋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布袋戏是传承我国历史的文化,目前很多老手艺消失在我们的时代变迁中,这是一种可惜更是一种遗憾,时代变迁我们摒弃了糟粕的思想束缚,却也将传承千年历史渐渐遗忘,关爱传统手艺,就是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