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担当”王珮瑜:戏曲其实很好玩
作为《喝彩中华》的观察员,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无疑是节目的“专业担当”,而她独特的气质也让观众们领略到了当代戏曲演员的魅力。
被票友们亲切地称为“瑜老板”的王珮瑜在舞台上扮相俊秀、格外亮眼,但褪去戏服,她却谦虚而低调,她甚至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冠以“知名”二字,“我只是一个京剧演员”。
王珮瑜并非出生在梨园世家,她的父亲是药剂师,母亲是幼教老师。幼时的王珮瑜学啥像啥,能唱能跳,1987年,只学了两个多月评弹的她,就在苏州评弹艺术节上拿了大奖,当时她只有8岁。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珮瑜遇到了当代著名京剧“余派”艺术研究家、教育家范石人。他不仅将京剧“余派”最重要的传承资料——余派宗师“余叔岩”留下的18张半唱片,以及余派第二代传人孟小冬1947年演出《搜孤救孤》绝响时留下的录音资料交到了王珮瑜的手上,还把她一路带到上海,带进了上海戏曲学校。上海戏曲学校不仅破格录取了当时已14岁的王珮瑜,还给她创造了一系列可贵的展示空间。在这里,王珮瑜把她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青春梦想,都化作苦练的汗水。
如今,在继承传统、研发老戏、日常练功之余,王珮瑜还坚持花费大量的时间到各地做讲座,普及京剧艺术与文化,让国粹在不同的人群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被一句“梨园小冬皇”捧得浑然忘我的年轻演员了,即使众星拱月,她也永不会忘记,自己只是一朵观众浇开的鲜花。
加盟《喝彩中华》,王珮瑜一开始“不太敢来”,因为节目涉及300多种中国戏曲,她开玩笑道:“水很深呐!”但节目试图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推广和弘扬戏曲文化的初衷打动了她,“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戏曲的人,还有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戏曲的人,我希望尽我所能来告诉第二种人,戏曲其实很好玩”。
可以说,王珮瑜本人就是让传统戏曲变得“好玩”的践行者,2011年她首度担当制作人,推出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以余派的唱念神韵,结合马派的叙事表演。演出时,舞台上没有新编大戏常用的转台,更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灯光,而是用一幅幅“山水丹青画卷”代替了常见的实景道具,凸现京剧写意之美。在她看来,在不伤害京剧本体的情况下,戏曲艺术的边界是可以突破的。
但“突破”不意味着“搞怪”,“创新”也是以“尊重”为前提的。“首先要尊重观众的选择,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不能要求今天的戏曲行业还像曾经那样受人追捧;其次要尊重戏曲本身,提高技艺才是表演者立足之本;最后要传递尊重,引导观众面对传统文化时不急于质疑和否定。而是以尊重先于了解的态度看待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