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510 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2017年中国或需4万亿绿色投资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章瑶)“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亮点。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来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就“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分析。
他指出,当前中国每年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所需的资金大大超出专家此前的预估,到2017年,中国需要大概4万亿人民币的绿色投资用于环境治理,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迫切。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金融?
自2014年“绿色金融”一词被提及以来,大多数人都对这个词很熟悉,但又对这个概念很模糊。为什么要发展绿色金融?马骏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就环境而言,大家天天都在抱怨北京的雾霾。除此之外,中国很多地方像京津冀地区、长三角都面临很严重的污染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水污染严重到什么程度?中国75%的水源污染超标, 20%的耕地污染超标。”马骏说道,“面对这样的环境挑战,我们需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上,去治理污染,来改善环境。”
“两三年以前,我们估计中国每年需要大概2万亿人民币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有专家估计,明年中国需要大概4万亿人民币的绿色投资,而财政能够提供的资金只占15%,也就是85%以上的需要民间来投资。”马骏表示,民间投资就需要金融体系来动员和激励他们、引导他们投资到绿色企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绿色金融体系。
从政策角度来讲,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也需要在金融口有一个具体落实的抓手,那就是“绿色金融”。
论坛成为“绿色金融”的孵化平台
“绿色金融”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国外就有绿色生态、绿色基金的推广。但是把“绿色金融”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中国应该说是第一个。“现在有很多别的国家在跟我们探讨,如何了解中国绿色金融的战略发展,我想这背后的推动力有很多。”马骏说到,一方面是专家学者在过去几年里的不断探讨;另一方面像“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样的平台,在推动绿色金融建设工作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记得2014年7月,我首次参加贵阳绿色金融论坛时只有50多个人。今天看上去大概有两三百个人参加。”马骏回忆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是提供了一个孵化平台,让大家逐步形成了共识,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建设工作。
政府需积极引导民间投资
“绿色金融有很好的前景,不过目前面临的障碍和挑战也很多。”马骏说,绿色金融的一大障碍是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投资者不知道哪个企业是绿色的,哪个企业是污染性的,即使有绿色偏好的资金也难以找到投资项目。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尤其是应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
其次是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产品偏少,欧洲大概有21%的金融产品是绿色的,而中国只有1%。所以未来应该大力开发绿色股票、绿色债券,进一步引导投资进入绿色市场。
第三是政策的引导,马骏表示,财政资源是有限的,而民间又有投资绿色金融的兴趣,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例如担保、贴息等手段来引导鼓励民间投资。如果地方政府也能够积极参与到绿色投资中来,比如通过设立绿色产业基金,通过量化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选择有示范效应的绿色项目进行推广,会对引导民间投资有很好的示范效应。“短期内资本市场的功能如何提升,是未来几年的重头戏。”马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