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别生平及作品介绍 历史之父抑或谎言之父
司马迁是中国史学之父,而希罗多德是西方史学之父。作为西方史学奠基之作、希罗多德的代表作品《历史》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那么,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个人资料
中 文 名:希罗多德
外 文 名:ΗΡΟΔΟΤΟΣ
别 名:历史之父
国 籍:希腊
出 生 地:希腊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80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425年
职 业:作家、历史学家
主要成就:西方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品:《历史》
在小亚细亚的西南海滨,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叫哈利卡纳苏。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就生在这里。他的家庭是名门望族,父亲是豪富的奴隶主,在当地颇有威望。叔父是著名诗人。富裕优越的环境使希罗多德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好学。特别喜爱史诗。
大约从30岁起,希罗多德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的足迹东至两河流域,南达埃及最南端,西至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北临黑海沿岸。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广泛了解乡土人情,细心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努力搜求各类历史故事。长期的游历不但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而且对他后来写著历史有很大帮相。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经历了希波战争的雅典,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学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他身逢盛世,并与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深厚的情谊。他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写了不少诗文。受了伯里克利等友人们的鼓励,他决心写一部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传之后世。
公元前443年,希罗多德随同一些雅典人前往意大利,在一个海湾建立的新城——图里奥伊住下来,开始写他的历史著作。
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这部著作最初发表于公元前430年前后,原先并不分卷。后来亚力山大城的校注家们把它分成9卷,每卷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并且分别以希腊神话中的9位缪司(即分管各门艺术的女神)的名字作为各卷的标题。
《历史》的1~5卷第28章,叙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第5卷第29章起,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该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亦作《希腊波斯战争史》。在古罗马时代,希罗多德就被誉为“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撰写《希波战争史》,不仅是为了记述希波战争本身的过程,而且也是为了寻找战争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原因;而寻找历史事件的原因的目的,又是为了对人们进行教育。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赞美,是他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民主政治优于专制统治,这是他想对世人进行教育的中心内容。在他看来,希波战争实际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波斯的独裁政治之间的战争;雅典之所以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
通过叙事的手段来表达历史事件、特别是战争和政治动荡的社会原因,这是希罗多德为西方史学树立的一个榜样,后来成了一个长期被坚持的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观中虽然有宿命论的成分、相信命运和神意等超自然力量的作用,但是他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时,仍然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和动机。尤其可贵的是,他在最后一节中着重指出:一个民族的勇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他站在希腊的角度上,反对波斯的侵略,他还通过讴歌雅典的民主政治,来表现他对民主自由和权利的向往。他希望可以建立公民享有民主自由,每个人都为自由而战的国度。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部分是自传,部分是文学批评,部分是沉思录。它讲述了两个相互交错的旅行:即作者本人环绕世界的旅程,和他对古希腊历史地理学家R.希罗多德足迹的追寻。
在行文过程中,R.卡普希钦斯基展示了R.希罗多德的热情,像他这样充满热情的人并不多,醉心知识,才智超群,“旅行是他必不可少的事业,他的自我辩白是全心投入,奋力了解人生、世界、或许最终还有他自己”。通过环游世界的旅行,R.卡普希钦斯基感受深刻,探索过去比作为记者探索当下更为有趣、更是着迷于穿越时间的界限。
在他看来,“每部历史,包括R.希罗多德记下的每一页,都向时间狭隘者表明,当下一直存在,历史只是现在的不断行进,我们所谓的古代时间对于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却是眼前的现实。”最后,R.卡普希钦斯基指出了R.希罗多德的困境:他穷尽一生要保存历史真相,防止人类时间的痕迹被时光抹掉;但他研究的主要来源不是一手经验,而是其他人按照自己的看法叙述的历史。
R.卡普希钦斯基认为,我们可以努力减少或缓和分歧,但永远无法滤掉。我们永远不可能直接身处历史,而只能是别人叙述、呈现的历史,是他或她认为的样子。
司马迁的巨著《史记》记叙的时间长,自黄帝至汉武帝天汉年间,前后共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希罗多德的《历史》自传说的特洛伊战争(大约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写起,至他生长之公元前五世纪,包括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前490)、萨拉米斯战役(前480),和希腊联军大破波斯侵略者的普拉提亚战役(前490),一共只有六、七百年时间。
司马迁的《史记》为严格的史书,科学性强,他的治学态度也非常严谨,忠于历史事实。希罗多德的史学态度有时不够严谨,《历史》里写入了大量的传说和听闻,而不是历史。如他在讲述一些传闻故事时,甚至说“连我自己也不相信此事”。他这方面与司马迁相比,差距很大。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写史书的着眼点不同:前者最初只想写一部战争史,后来改为一部波斯帝国历史。事实上以后希罗多德接触到整个社会、文化,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他从薛西斯远征失败中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即:骄者必败。而《史记》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传记为主。它共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这些内容错综复杂的文章共同构成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巨著。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批判性的历史著作,即使是对他当时生长的汉朝历史,他也是用冷峻的眼光来看待的。书里反映了他对人类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与独特看法,很了不起。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慧眼独具,他刻画了不少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生龙活虎的历史人物。
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希腊史学史上是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著作。全书按内容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色雷斯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从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举行反对波斯的起义,一直到公元前478前希腊人占领塞斯托斯城为止。
后来又有人把全书分成九卷,还根据当时的惯例,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文学和艺术的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给各卷命名,所以这部书有时又被称作《缪斯书》。《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希罗多德从史诗、官府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和当时多种著作中,获取了很多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他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采访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希罗多德在史学上首先采用了历史叙述的形式,创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编纂方法。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记事系统连贯,叙述生动有趣,把历史真实性与描写艺术性结合起来,为后世的历史叙述体奠定了基础,至今仍被西方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希罗多德目光远大,胸襟开阔,表现了对历史的远见卓识。首先他把限光投射到希腊以外的世界。他所写的是希波战争,实际上涉及到当时希腊人听知的世界范围。他十分重视东方诸国的文化,表现了不少明智的见解。他甚至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的摇篮,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以至日常生活习惯,他总是对东方的“舶来品”感到神往。
希罗多德能注意考证史料,辨别直伪,在西方史学上最先使用了批判方法。在他以前的历史记载很杂乱,他比较各家记载之异同,从中别除不可信的东西,为历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希罗多德的《历史》不完全符合科学标准,因为该书中的很多记述都不真实,但他确立了史学的基本任务,他的实践为后代史学工作者提供范例。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拥有巨富往往是一种不幸。只拥有中庸之财者幸福无边。
我想看看月亮,却看到你的模样。
土地松软的国家,养育生性软弱的人民。
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宝贵的了。
人类的种种伤心事中最可恶的,莫过于知道真相却无从改变现实。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拥有巨富往往是一种不幸。只拥有中庸之财者幸福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