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8个村庄废除互不通婚规定 已延续400多年
一路之隔的梧山村(左边)和新陈山村(右边),因为一条陈规,曾割断了许多美好姻缘。
这得益于今年11月30日,安海镇下辖的梧山、玉楼、山兜、西畲、丙厝、安厝、塔兜、新陈山等8个自然村联合发布的一份公告:废除400多年前先人定下各村互不通婚的陈规,让所有村民抛开思想包袱,解除陈规陋习的枷锁,自由地恋爱、结婚。
百年陈规 成为男女恋爱枷锁
“因为两村有着互不通婚的规定,以前我们谈恋爱时,都是偷偷摸摸,不敢让双方家长知道。”回想起一年前与邻村姑娘陈菁恋爱时的情景,25岁的苏景东感叹不已。眼看着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被“逼上梁山”的他们最终鼓起勇气,选择向家人坦白这段恋情,但随即招来家人的一致反对。
“女方性格温柔贤惠,又知书达理,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不过,400多年前,先人立下两村互不通婚的规矩还在,如果结婚会有村民说闲话的。”苏景东的父亲老苏,一语道出当时的矛盾心情。原来,安海镇梧山、玉楼、山兜3个村与相邻的西畲、丙厝、安厝、塔兜、新陈山等5个村均有互不通婚的陈规。
“传闻400多年前,这几个村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立誓永不来往、永不通婚。数百年来,虽然近在咫尺,却只能形同路人。”昨日,在梧山村村委会办公室内,75岁的梧山村老人协会会长苏天作说。
据他介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为了共同发展家乡经济,几个村打破了互不往来的格局,但各村之间的男女仍无法自由恋爱、通婚。改革开放后,一些彼此相爱的年轻男女,抛开世俗成见,勇敢地向这种陈规陋习发起挑战。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无法承受他人异样的目光和看法,加上家人的极力反对,最终选择了放弃抗争。
本报报道 启发村民破除禁锢
其实,早在2012年11月26日,本报就曾报道安海镇浦边村和庄头村的一对年轻男女许忠仁和陈咏梅,用真爱促成两村打破百年“互不嫁娶”的禁锢,恢复自由恋爱、通婚,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报道中的这两个村就在梧山村附近。
“既然别的村能够破除类似的陈规,为什么我们不能。好的传统当然要传承。反之就是一种陋习,不仅妨碍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自由,还可能导致家庭的破裂,应该及时破除。”看完本报报道后,老苏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启发,他更坚定了要移风易俗的念头。
他找到村干部反映,并就此问题向村里一些有名望的老人咨询。许多人都认为,这样的规定已不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种陈规陋习,应该早日摒弃。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想法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赞同。于是,梧山村干部们研究决定,牵头召集相关村庄的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开会商讨此事。
枷锁解除 渴盼交流奔走相告
11月30日下午,阳光和煦,在梧山村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内,来自安海镇梧山、玉楼、山兜、西畲、丙厝、安厝、塔兜、新陈山等8个自然村(分属5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及村民代表一百多人聚在一起,共同起草发布一份公告,宣布正式废除村与村之间互不通婚的规矩。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声,听闻此消息的村民们欢喜不已,奔走相告。
这份期盼已久的公告,让苏景东、陈菁这对情侣和他们的家人如释重负,喜笑颜开。
“先人几百年前定下的规矩,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破坏了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自主权,阻碍村与村之间的团结,成为一种不良的婚姻传统,应当及时废除。”梧山村村干部苏长流表示,近几年来,各村村民要求破除此类陈规陋习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是民心所向、民意所趋。
“破除这条陈规陋习,卸下了村民们思想上的包袱和心中的枷锁,今后各村青年男女通婚不必再承受世俗的压力,村与村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更加团结,邻里关系也将更加和谐,更有利于未来各村经济的发展。”梧山村村支书苏良磁笑着向记者细数起这则公告带来的好处。
【短评】为移风易俗点赞
每一个地方或者人群,因为历史原因,都有他们特有的风俗习惯。好的风俗,可以涤荡不良的社会风气,成为万人颂扬的美德;反之,不好的风俗,如同一个恶毒的魔咒,禁锢人们的思想,破坏美满的家庭,甚至会有人因此丧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那些不合时宜、违背正常道德伦理、与社会文明进步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也终将被人摒弃。安海镇8个自然村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废除400多年前互不通婚的陈规。压抑数百年的内心瞬间得到释放,一时间,村民奔走相告,正是现代人追求个体解放、倡导婚姻自由的最好体现。合民心,顺民意,这样的举措值得点赞。
党的十八大,中央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信念。当下,我市正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讲文明,树新风,破陈规,除陋习,激发、汇聚社会各阶层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质,共同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推动全市社会进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