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是三国里面改革者 一招失足三族被诛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很多人都会说曹爽是谁,曹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虽然没有关羽张飞出名但是也是一代改革家,接下来让我一起来看,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公元231年(太和五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

很多人都会说曹爽是谁,曹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虽然没有关羽张飞出名但是也是一代改革家,接下来让我一起来看,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公元231年(太和五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袭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入永宁宫向素来与曹爽不睦的郭太后上奏,称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遂奉太后上奏天子请求意旨罢废曹爽,与蒋济等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见曹爽没有主见,于是又劝曹羲可以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然后占据许昌,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身份为他们的军队调运粮草。但曹爽兄弟始终犹豫未决。

司马懿怕曹爽会绝地反击,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想剥夺他们兄弟的兵权,不会伤害他们,可以保他们富贵。曹爽想了一夜,于是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但不久后,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只得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于是曹爽兄弟与其亲信党羽都被捕,正月戊戌(初十)日(2月9日)并一起被屠灭三族。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出身富贵,性好吃喝玩乐,天天听歌赏舞、出城打猎,过着帝王一般的日子。弟弟曹羲苦口婆心劝他收敛,以免遭人忌恨。曹爽充耳不闻。曹爽的部下李胜被命为荆州刺史。曹爽让他以辞别为名前去探望司马懿的病情。司马懿故意装出十分病重的样子,骗过了曹爽。司马懿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暗中密谋,要伺机杀了曹爽。

曹爽自少出入宫中,与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待郎,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特别受到宠爱。公元231年(太和五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

对于曹爽的评价历史一直都是给予贬义,陈寿:“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

辛宪英:“曹爽与太傅俱受托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

王广:“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

曹爽限于历史的局限性,只能努力去治标。他任用夏侯玄等人改革九品中正制,希望恢复唯才是举的人事制度。但既得利益者永远不会放弃既得利益,改革意味着阻力巨大。而曹爽职位虽高威望却不足。

曹爽觉得可以通过出兵讨伐小国以加强威望。许多年以后,有一个叫做勃列日涅夫的老人,是他的知音。曹爽觉得可以通过政治改革,一步到位重现曹操时代的荣光。许多年以后,有一个叫做戈尔巴乔夫的中老年人,也是这么想的。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京师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加强了对宫殿的权力的巩固。

曹爽的确德行有亏,他占有曹睿的姬妾,纵容手下圈地之类的烂事儿也确实该骂。但《三国志》里说曹爽有篡位之心,恐怕是连陈寿自己都不信。也不想想为什么曹爽在最后时刻都没有以小皇帝做人质敲诈勒索?

中国的传统史书重视德道到了只重视道德的程度。一个什么实事儿都不干的嘴炮儿,只要没被抓住什么污点,就会受到赞扬。相反,一个肯干实事儿的人只要德行有亏就会被打入另册,被千人踩,外人踹。此之所谓“君子”“小人”二元论是也。

曹爽的确愚蠢,他的改革方略属于事前拍胸脯、遇事拍脑门、事后拍屁股,想一出是一出。他的防人之心也因为自我膨胀而星随流云散,这才给了老病垂死的司马懿上演惊天大逆转的机会。然而曹爽的选择,比起曹丕、曹睿,至少是更具勇气,也更有担当。曹爽的不摸石头就过河,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血粼粼的宝贵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