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 韩信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如何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战神韩信,一直给人树立的感觉是他在战役之中,从来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他在每场战役中,都充分得表现出他过人的军事部署能力.而其中以井陉之战可以说是他在战事部署上面的经典之作,在战役中的优秀指挥能力,用兵如神也在此战役中充分的展示出来.关于这场战役,都有哪些故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与你话痨一下吧.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楚汉战争中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代表作. 公元前205年,项

战神韩信,一直给人树立的感觉是他在战役之中,从来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他在每场战役中,都充分得表现出他过人的军事部署能力。而其中以井陉之战可以说是他在战事部署上面的经典之作,在战役中的优秀指挥能力,用兵如神也在此战役中充分的展示出来。关于这场战役,都有哪些故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与你话痨一下吧。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楚汉战争中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代表作。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击败刘邦,本来看汉军势大投靠刘邦的诸侯,看到刘邦战败纷纷脱离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选择中立,严重威胁汉军侧翼,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派汉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时,黄河北北方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虽然是三个中立割据,但汉为了扩大势力是必须要消灭的三个墙头草。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曹参击败代国的相国夏说,汉军兵分两路同时攻略赵、代。刘邦派阳夏侯陈豨继续平定代地,另派张耳率领三万汉军与淮阴侯韩信、北平侯张苍以及祝阿侯高邑率领单独的缻度军回合攻打赵国井陉关。

曹参为了解除张耳、韩信汉军后方后顾之忧围困邬城的赵军戚将军。公元前204年十月,张耳、韩信统率数万精锐汉军其中还包括非常精贵的两千铁骑,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号称20万最多十万,对比刘邦入关中十万军队号称二十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关,要隘名。即井陉口,又称土门关,古九塞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又县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是太行进入古为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井陉关汉朝即在此口置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因与上党郡连界)。

太行山由北向南迤逦而来,层峦叠岭,几无间断,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到了这里山势更高。由于太行山为褶皱断块山,东麓有大断层切过,因此东坡特别陡峻,如同秦岭北坡一样,难以攀登,成为晋冀之间交通的大阻。好在太行山内部也有许多断裂带,一些沿断层谷发育的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山脊,注入华北平原,它们为太行山东西两方交往提供了天然孔道。著名的“井陉”就是这样一条孔道。

井陉关在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它不仅是历来兵家必争的要地,而且也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道。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其地位便益加突出,久享“燕晋通衢”的盛誉。就是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今天,其地位也只能不断提高。特别是石太铁路电气化的建成,更显示了它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只不过其含义稍有不同而已。

自秦汉至明清,史书记载发生在井陉关的战争多达17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将军韩信指挥的“背水之战”。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韩信率军攻赵,在井陉关外破釜沉舟,背水而战,士兵因无退路,舍命与赵军拼杀,最终击败赵军大获全胜,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以少胜多、名垂千古的战例。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

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张耳、韩信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张耳、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否则,赵军是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然而,刚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阔的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

他指挥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时分,迅速实施作战部署:一面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

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部署甫定,东方天际晨曦微露,决战的一天悄然来临了。

井陉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建立在张耳和陈余的基础之上的。张耳和陈余曾经是好朋友,共伺一主,后来才闹翻,但是人脉不会一下俱断,想必赵军中必有其高级将领被张耳策反或则本就是张耳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战出击,有高级间谍通风报信加上里应外合,使韩信完全可以知己知彼,从容布局!

其二,韩信胸有成竹的告诉手下:“今日破赵会食!”属下不知道其奥妙,半信半疑,详应曰:“诺。”。韩信和张耳带士兵亲自诱敌(知道陈余要一战而击溃之,非自己亲自出面不可)。而派万余人至水东岸背水而阵,背水成阵可以保护自己的后翼和侧翼不受攻击,全力正面抵抗敌军的进攻,而且使对方的军队无法展开,优势数量无用武之地。

井陉之战兵力对比虽然很悬殊,但是韩信采用的战术蛊惑了赵军的军心,也让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巧妙用兵的著名战例。史料记载,攻方韩军只有韩信一名将领,精兵也就1万余人,守方赵军的将领有赵王歇还有赵军的统帅成安君陈余,投入的兵力有20万。

只可惜赵军虽然兵力充足,可是统帅无能,不能识破韩信布阵的具体意图,仗着自己作战人数多,掉以轻心没能留有精兵守护大本营,给了韩信精兵突袭的机会,导致赵军败的一塌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