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猛将常遇春的真实身份 屠城杀降遭报应
常遇春是元末红巾军杰出的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时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在著名的采石矶战役中,常遇春面对着元朝水军的严密防守,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冲入敌阵,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集庆及其周围地区的占领,使朱元璋获得一块财富之区。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中 文 名:常遇春
别 名:字伯仁,号燕衡
外 号:常十万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
出生日期:1330年
逝世日期:1369年
职 业:军事家
主要成就:攻破大都,上都之战
官 职:中书平章军国重事
封 爵:鄂国公
追 封:开平王
常遇春的老婆蓝氏是明朝大将军蓝玉的姐姐,安徽凤阳人。据史料记载,大将军蓝玉长相清秀,但对常遇春老婆蓝氏却没有过多的记载。不过,既然是姐弟二人,蓝玉长相清秀,姐姐蓝氏定并不会差到哪去。据了解,常遇春非常爱自己的老婆,两人育有三男一女。因为姐姐蓝氏的原因,大将军蓝玉一家与常遇春一家一向交好。也有人说,常遇春老婆蓝氏性格彪悍,霸道蛮横,对常遇春管的特别严。
关于常遇春老婆生平,还有另一种记载。朱元璋称帝后期,出于稳固江山、为后代子孙铺路的目的,大肆的铲除势力较大的开国功臣。蓝玉理所当然的成为朱元璋一枚眼中钉。蓝玉被铲除时,蓝氏已近中年,当时他的大儿子常茂已死于龙州,白发人送黑发人,加上蓝玉一家被铲,让孤身一人在京的蓝氏打击很大,不久之后,蓝氏在宫中离世。相对于第一种传言来讲,第二种可信度更高。这样看来,相对于蓝氏一族以及常遇春一家来说,蓝氏也算是有个善终。
说起中国古代名将,不得不提常遇春。常遇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伐,立下战功无数,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虽说常遇春戎马一生,但却英年早逝,其子女却也未得善终,常遇春后代的下落也成为历史的一个谜团。据史料记载,常遇春育有三男三女。分别是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常氏史称元妃。常遇春死后,长子常茂被封了郑国公,驰骋沙场,继续为朱元璋效力。后因征讨纳哈出时,与大将军冯征发生冲突,激起兵变。被皇帝流放龙州,四年后无子去世。但据坊间传言,常茂当时是“炸死”,实际上是藏匿于广西一带。
常遇春次子常升在生前曾被封开国公,加太子太保,但正史对其死因却从未提及。坊间传言,朱棣“靖难”之时,常升作为建文帝的国舅爷,奉命阻击朱棣,死于战场。永乐年间,常升的儿子继祖与母亲被流放至云南。明孝宗时期,常升的子孙被召回当人南京担任世袭职位。常遇春三子常森的故事也是有多种传闻。据说,朱棣“靖难”时,南京城被围,眼下境况堪忧。常森便带领自己的妻女逃去今陕西一带,定居陕西米脂县陈家岔村。传闻,今米脂县忠武堂常氏家族便是常森的后代。
关于常遇春的师傅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常遇春的师傅是一个叫李和的元朝人。在朱元璋攻克李和所在的城池后,李和坚决不从,认为生是元朝的人,死是元朝的鬼。不肯像自己的徒弟常遇春一样,帮助朱元璋。朱元璋看他如此顽固不化,加上李和做了一些妨碍朱元璋攻克天下,笼络民心的事情,便把李和给砍了。但是又因为这个李和是常遇春的师傅,就又赐了个金头给他埋葬。
第二种说法是,常遇春的师傅叫做胡大海。而且胡大海和常遇春住的还是挺近的,相当于隔了几个村的距离。据说,胡大海有一个很强的本领,就是会耍八极拳。八极拳在当时的江湖是所向披靡的,天下没有多少人能够匹敌。而且胡大海教授常遇春八极拳,也并不是传统上的师傅教授徒弟。只不过在最后八极拳快要学成之际,便认了师傅,从此胡大海就成为了常遇春的师傅。
关于常遇春民族之争,有两个说法,一是说常遇春为汉族人,一是说常遇春为回族人。北方回族认为常遇春是回族人,并且将他的英雄事迹编入到了回族英雄谱中。因为他们认为常遇春属于穆斯林的后代,在当地家谱中,有相关的证明说常遇春家人为回族系。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个说法。后来根据考察,常遇春后代遍布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根据调查,他们大多数都不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常遇春是回族人这一说法还有待商榷。
常遇春是汉族人这一观点的呼声较高,根据常遇春和祖籍和出生地进行推测得出,常遇春生活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汉族人聚集地,所以常遇春为汉族人。据记载,常遇春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作风,都与汉族人相同,完全看不出有回族的印记。而且常遇春的妻子蓝氏为汉族人,如果常遇春是回族人的话,通婚这一观点在当时还不被人所接受。除此之外,常遇春去世后,他的葬礼是按汉族的丧葬习俗来举行的。种种证据表明,常遇春是汉族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常遇春兵团是历史上十大兵团之一,因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著名。常遇春兵团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常遇春指挥下,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元兵听到常遇春军队时,都十分惶恐和害怕。据相关资料记载,公元1364年,常遇春率领兵团和徐达军队汇合,先攻克了庐州,后又占领了江西等地。因为常遇春和徐达战功显赫,朱元璋将常遇春封为副将军,徐达为大将军,并下令俩人带领二十万明军去东边讨伐张士诚军队。在朱元璋的计划下,徐达和常遇春先后攻克了杭州等地,并且将张士诚的部下进行了围剿。
张士诚孤立无援的镇守苏州,在常遇春和徐达的持久战下,张士诚守城失败而亡。朱元璋得此消息后,嘉奖了常遇春,封他为鄂国公。公元1367年,朱元璋率领徐达和常遇春进行北伐战争,常遇春率领他的兵团誓死奋战。共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山东等地已被平定。元军在北方的实力已经大大地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势如破竹。常遇春率领兵团单枪匹马在洛水北面击溃了元军主力,后人称为塔尔湾大捷。常遇春兵团在这一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为明军攻打元大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朝名将常遇春英年早逝,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种天谴与报应。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屠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据史书记载,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四千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屠城。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又在北伐时,东昌屠城,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
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屠城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古语言之,杀降不详。但是,常遇春屡禁不止。不过即使身后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战功。常遇春永远是乱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将,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军功卓卓的开国功臣。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他在二十五岁时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关于常遇春的死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据史书记载,常遇春是在洪武二年八月班师回朝的途中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其实常遇春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要知道,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也经受不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的事。
按照明史记载,常遇春在公元1369年8月初行军至现在的河北省龙关县的时候,突然得了疾病,死在了回朝的途中。据说,当时刚下马的常遇春感觉自己身体有了异常的变化,全身又红又热。以为是穿太多,把铠甲卸下来凉快一下就能缓解这个状况。但是,待他把铠甲脱掉后,热的感觉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全身刺痛。
于是找来随军军医给自己检查,但是军医却无从得知病因,便杜撰了卸甲风这一个病名。因为常遇春这病很奇怪,军医根本无法下手治疗,因此常遇春只能忍受越来越剧烈的疼痛,最后连多年前愈合的伤口都开始溃裂。最终在七月初七这一天,离开了人世。所以说,常遇春是突发疾病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