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飞的签名 赵鹏飞:“不走寻常路”的农民工
当前台服务员的时候他想尽办法进入后厨;当别人下午休息的时候他找一个“死角”去读书;当别人认为他是企业里冉冉上升的新星时,他却选择了跳入另外一个行业自己创业。他叫赵鹏飞,一个紧跟时代节拍敢于不走寻常路的农民工。
主动上夜班,苦练基本功
1981年,赵鹏飞出生在黑龙江双城市乐群乡友好村的一户农家。2001年,不想靠种地糊口的赵鹏飞来到了哈尔滨。最初的一年里,只能靠干力工、打短工度日。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走进了一家名为老上号的饭店,与服务员闲聊得知,这个饭店的服务员基本都来自周边农村,而且饭店管吃管住。“管吃管住”四个字吸引了赵鹏飞,他找到饭店的经理问是否还需要人手。经理告诉他:“只要你勤快肯干,就欢迎你来店里工作。”
就这样,赵鹏飞从打短工变成了服务生。日后,他还变成了老上号连锁店中的分店经理。
刚上班的时候,赵鹏飞以为当服务员很容易,然而,第一次午饭时间的“实战”就让他败下阵来。
勉强用托盘端起两三个砂锅,走得慢还总撒汤。顾客不满意不说,自己的手上还烫起大泡。看着其他老服务员一次能端十个砂锅,而且走得又快又稳,赵鹏飞更着急了。
为了练习端砂锅的基本功,他主动要求在店里值夜班。趁着别人下班后的时间,他把砂锅里装上凉水反复练习,从一个、两个,直到一次能端十五个而且不撒汤、不漏水,还步伐迅速地在餐厅里穿梭自如。
实际上,赵鹏飞主动要求值夜班,并不只是为了练习端砂锅。
偷偷不休息,默默来看书
刚到哈尔滨的时候,赵鹏飞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只靠力气去干活,那是“没有身价的”。为了学习一技之长,他主动要求在店里值夜班。
“那个时候,我们店里晚上营业到十一点左右。因为顾客少,我们留下来的人身兼多职。”赵鹏飞坦言,那段不额外拿工资的义务夜班日子,让他有机会在非客流高峰时段尝试去负责店里的运营管理工作。
每天晚上客人散尽已经是快十二点了,但早上五点的时候,赵鹏飞一定要去后厨看看。“我们到饭店工作,要多方面去学,不仅前面的迎来送往、管理经营要学,后厨的东西也应该去了解。”这个心思细腻的小伙子进入后厨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一家连锁企业,老上号有不少厨房里的“机密配方”,这是不能随便让什么人都知道的。但因为有了值夜班的义务奉献,时间长了,店里的管理层也就越来越相信他了。择菜、洗菜、改刀、发面、配料……赵鹏飞从在外面帮忙最终走入了后厨的核心。就这样,整个饭店的运行日渐了然于胸。他也从一名服务员成长为领班、助理、分店经理。
在这个过程中,赵鹏飞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他的学习和别人不一样——仔细观察包括一些知名洋快餐饭店的管理方式,去琢磨一下如何提高自己所在饭店的饭菜出品速度。
还有,偷偷的学。饭店在下午两点到五点之间生意比较冷淡,就在别人休息时,赵鹏飞会找一个没人看到的“死角”去读一些自己买来的企业管理、餐饮行业经营有关的书。他说,作为没人脉、没财富、没文凭、没经验的“四无人员”,如果不去努力付出,就永远都不会有收获。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闯闯
2004年、2005年,赵鹏飞先后在哈尔滨、鹤岗两地担任两家老上号分店的经理。虽然地点不同,但压力相同——两家店都属于非热门分店,要么是刚刚起步,要么是摇摇欲坠。但他迅速扭转了两间店面的局势,不仅改头换面提高利润,还为总公司输送了管理人才。
在赵鹏飞的多项改革措施中,“1552”管理模式是他多年管理经验的总结。其中1指的是1个“开放”——开放后厨。
“那两年,社会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比较大,为了让顾客放心,我们提出了‘开放后厨’的设想。”赵鹏飞坦言,企业高管层面对此持怀疑态度。
“因为我们坚持诚信经营,我们的产品经得起消费者的考验。”他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此进行了解释。
凭借着不断地努力,赵鹏飞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创业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就在所有人都把赵鹏飞看做是老上号企业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时,他辞职了。这一次,他再次没走寻常路,他的下一站不再是他熟悉的餐饮行业,而是装修行业。对于自己辞职的理由,他套用网上的一句流行语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闯闯。
“在餐饮行业,无论做到多高,我觉得自己始终都是一个打工者。到一个新的领域,我要做的是我自己。”从最开始的出钱入股,到如今全身心投入,从打工者变身为创业者,他对自己的转型很有信心——“我的信心来自诚实、守信和坚持。”赵鹏飞说。(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