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精神交往理论 传播学引论核心知识点之精神交往论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李彬编著的传播学引论是新闻传播考研的复习参考书之一,下面是本书主要的考察知识点:导言第四节 精神交往论从唯物史观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李彬编著的传播学引论是新闻传播考研的复习参考书之一,下面是本书主要的考察知识点:

导言

第四节 精神交往论

从唯物史观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原因:第一,对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的崇尚,美国的传播学在许多场合把传播仅仅最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加以考察,导致传播理论中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糟粕;第二,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第三,我们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交往与传播

陈力丹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概括为"精神交往论"。交往包括:以物为媒介的物质交往关系;以"语言"为媒介的精神交往关系。

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人的交往活动与人的生产活动是等量齐观相辅相成的。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交往活动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决定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而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又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二者的辩证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总体运行。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与经验派传播观:第一,经验派把传播当做独立现象,马克思主义要求从人类的整体关系上考察传播,从人类历史的总体运动枢纽港把握传播;第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交往离不开精神生产,而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受制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研究传播先考察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对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还得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里所处的地位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制约);第三,精神生产的产品即信息,始终与特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始终与一定集团、阶层或阶级的利益相关联,体现着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观念、意识、宗教以及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

二、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物质生产要从一定的历史形式来考察: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决定精神,而是辩证的相互作用。

相适应: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二,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水平制约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水平(信息社会只能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三,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决定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关系(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辩证作用: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者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二,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特殊规律;三,在物质文明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状况将成为制约社会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押题集训营、VIP一对一等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