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奠基人 自然与人性交辉之卢梭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在日内瓦新区的古当斯大街也有一处“卢梭故居”.尽管后来这里城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在日内瓦新区的古当斯大街也有一处“卢梭故居”。尽管后来这里城市改造修建了超级市场,但在超级市场最显著位置仍刻上了卢梭的父亲对他说的爱国名言:让-雅克,爱你的祖国。这里也不是真正的“卢梭故居”。卢梭出生在老城市政厅附近的格朗大街40号。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去世,10岁时,父亲又遭放逐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卢梭。即使这样,卢梭与有钱的祖父之间也鲜有往来,更不可能继承祖父的房产。因此,格朗大街40号才是真正的“卢梭故居”。

1、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2、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3、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4、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遭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

5、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6、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7、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8、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9、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10、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11、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12、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按照他的论述,“自然人”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公民”“国民”等概念来说的。卢梭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目的,因此,不可能同时教育成这两种人。卢梭选择“自然人”而不是公民作为培养的目标,显然是由于他的人性论、社会发展观特别是他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他不无蔑视地说当时法国的专制国家已经不像是真正的国家,而在没有国家的地方是不会有公民的,更不用说什么培养“公民”

他(卢梭)虽然无法战胜理性主义,在理智方面总是依拿更高级的论敌(《社会契约论》证明了这一点).但他还是想把理性主义的严密性束之高阁.另辟蹊径达到具体的实在.而哲学则是以系统的方式追同之.他得出这种蛄论的方法的独特性至今很少被人注意.不过在中已经能够看到它了.“自然”.完全是一个传统哲学中理性主义概忿,是抽象的理性的“本质”和理性自然法则的同义词,但它还获得了一种感情内客.早先哲学中被当作故意的抽象或历史的事实的“自然状态”,变成了一首回荡在森林和原野上的真实的牧歌,一首“浪漫的幻想曲”。

卢梭与马基雅维里和尼采所有不同或差别的根源在于,马基雅维里和尼采的政治伦理学是基于假定人的本性从根本上讲是虚弱和邪恶的,这与卢梭对人性本善的信仰相冲突.而卢梭终其一生都在为获得知识与生命之间的良好结合而不懈追求.这就是为什么马基雅维里不浪漫,尼采也不浪漫,而卢梭是浪漫的缘故.诚然,光有天使是不够的,好的制度能使—群魔鬼变成天使,但卢梭推崇的恰恰不是天使,而是道德人.这就是卢梭政治学的浪漫的实质所在.这种以情感为基础、以应然为出发点而构建的政治学说体现了政治浪漫性。

本书为《涂尔干文集》的第五卷,主题为政治哲学,本卷的主题为政治哲学,共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篇文献为《孟德斯鸠与卢梭》;第二篇文献则是根据涂尔干专门讨论社会主义问题的讲义整理而成,为《社会主义与圣西门》;在最后一部分中,编选了涂尔干所发表的专论政治理论和政治问题的书评、笔记、论文和讨论等。

本书为《涂尔干文集》的第五卷,主题为政治哲学,第一篇文献为《孟德斯鸠与卢梭》,由两部分组成:《孟德斯鸠对社会科学兴起的贡献》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这两篇文献中,涂尔干的立论都试图暗示:社会学的肇端应该追溯到孟德斯鸠和卢梭有关“法”的理论。本书为研究涂尔干的政治哲学思想所不可或缺,通过考察他对卢梭和孟德斯鸠思想的诠释和对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检视得以更全面和透彻的理解涂尔干的思想,并且本书的翻译水准很高。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17、18世纪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君权神授”理论、争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在此前提下,西方资本主义及其各项相应的制度才得以充分发展,因此,社会契约理论不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在政治上与法律上获得正当化的基础,同时亦为资产阶级国家以平等、自由为核心理念的法律制度得以确立并发达的先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将对我们透彻理解西方的法学理论构成无法克服的障碍,直至现在,西方学界仍有为数众多的学者在阐释和完善这一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得要经典之一,在本书中,卢梭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皆曾把它当作福音,并在革命胜利之后参照其理论确立本国的政治、法律制度。鉴于《社会契约论》的得要性,我国商务印书馆将其列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

18世纪的欧洲正是宗教势力逐渐退缩,各种政治启蒙思想方兴未艾的进修,卢梭早在1743年游历威尼斯时即已开始考虑政治问题,后来,其观点由于对道德风尚进行历史研究而大为开阔,并意识到一切问题在根本上都是政治问题,而且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任何民族永远都不外是它的政府的性质所使它成为的那种样子,因此卢梭认为什么是可能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如下问题,什么是适合于形成一个最有德、最开明、最睿智并且从而是最美好的民族的那种政府的性质。

卢梭原计划写一本名为《政治制度论》的书,本打算系统地论述政治制度的问题,并于1753年开始草拟该书,但到1761年,卢梭完成《新爱洛绮思》后,考虑到这部书的写作所需时间太长,于是转而决定放弃这本书,把其中可以独立的部分抽出来,于是最终形成了《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由四卷四十八章构成,分别讨论了“人类是怎样由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的,以及公约的根本条件是什么”;“立法”;“政治法,即政府的形式”和“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等问题,其核心目的是论述政治权利的基本原理,因此该书又名《政治权利的原理》。

《忏悔录》分为上下两卷,是卢梭对自己生平的反思。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多年的生活。上下两卷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上卷中,作者怀着天真和热情,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坦白自己幼年时的缺点和错误,对所目睹的各种人物,特别是对平民百姓进行描写,笔调坦率明快。而在下卷中,主要叙述到巴黎后的经历,把他与之交往、关系密切的人搬将出来。他一面在承认自己的过错和不足,一面也坚定不移地对他认为是造成他种种不幸、种种磨难的那些人大加贬损,毫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因此情绪比较阴郁和压抑。

卢梭在《忏悔录》中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众人前,说出他的隐私,道出他的隐情,以近乎精赤条条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不仅客观回忆了自己五十余年中的种种善行,也历数了自己的种种劣迹。应该承认,《忏悔录》的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忏悔录》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的大胆挑战,是维护人权和尊严的宣言书。卢梭的忏悔既是在解剖自己的灵魂,向世人作自我辩护,同时也是在揭露和控诉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

全书宣扬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认为人秉有天赋的自由、理性和良心,顺性发展就可成为善良的人,实现善良的社会。所以教育应受天性的指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自然人的身心调和发达,体魄健康,感觉灵敏,理性清晰,良心畅旺;相反,封建教育造就王公贵人和国家公民,却把人的天性窒息了,使天真纯洁的儿童沦为社会传统的俘虏,失去了善良的本性。全书还尖锐批判封建教育把年幼无知的儿童当作哲学家、道德家和神学家对待,揠苗助长,戕害身心。

全书题材新颖,词语锋利,尖锐地批判了法国封建社会及其教育。该书因触怒贵族和僧侣阶级,出版后即被宣布为禁书,在巴黎遭到焚毁,卢梭被迫出走国外。书中阐述的思想对于康德、杜威以及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爱弥儿》也占有重要地位。但该书把儿童的天性作为兴办教育的根据,却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