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秦秦腔 25场精品秦腔 兰州戏曲剧院从剧场“搬”到农村戏台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日记者获悉,兰州戏曲剧院演员团.民乐团以及舞台美术工程制作部的80多名演职人员近日前往了秦腔的发源地--天水,冒着酷暑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送戏

3日记者获悉,兰州戏曲剧院演员团、民乐团以及舞台美术工程制作部的80多名演职人员近日前往了秦腔的发源地——天水,冒着酷暑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送戏下乡活动,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将为天水市秦安县叶家堡村和白鹤寺的父老乡亲献上共计25场演出。

文化惠民为老百姓带来欢乐

没有富丽堂皇的剧场,只有百姓家门口的简易露天舞台;没有身价不菲的明星大腕,却有发自真心的震天喝彩。据了解,兰州演艺集团旗下兰州戏曲剧院每年都会举办同样的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每当此时全体演职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亮相露天舞台,在一天3场长达10小时高强度的演出中进行着演技与心灵的双重修炼。

折子戏《白逼宫》、《打銮驾》、《二启箭》、《背媳妇》、《打镇台》、《断桥》,本戏《狸猫换太子》、《廉吏于成龙》、《清风亭》、《出五关》、《黎秀芳》、《窦娥冤》轮番出演,精彩的表演和地道唱腔让天水戏迷们美美的过了一把戏瘾。从早到晚,每场演出都迎来人山人海的戏迷票友,不大的演出场地被围的水泄不通,上万群众带着高涨的热情不住的发出叫好的呐喊,农民朋友们雷鸣般地掌声成为了演员们收到的最好回馈。

“此次演出获得了当地政府及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兰州戏曲剧院院长李皖秦告诉记者:“这种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文艺演出能多多举办成为当地百姓心里的期盼。戏曲下乡文化惠民工程为老百姓带来了欢乐,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全新模式走进乡村

记者了解到,此次惠民演出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采用了LED大屏,丰富多彩的大屏特效加上全新的舞美设计打造出新颖的演出模式。还有梅花奖获得者窦凤琴、张小琴,西北花脸王张兰秦,著名须生张安学、王鸿斌、蒲健民,优秀花脸姜甲利、杜栓科,著名旦角张丽,名丑何应虎以及兰州戏曲剧院一批青年优秀演员的同台献艺,令在场的无数观众大呼看得过瘾、看得尽兴。

“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精彩的秦腔演出。”一位当地的乡亲激动地表示:“演出现场还见到了很多平日里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名角,他们精彩绝伦的演出就是带劲,这样的名家来到这小小县城献唱,让当地百姓激动万分。”

李皖秦说:“此次天水之行在传统秦腔演出模式中专门结合了全新的舞美高科技手段,旨在将剧场演出模式一比一的还原到条件艰苦的农村戏台上。可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成功的尝试与突破,圆满的达到了让农村百姓在自家门口体验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初衷。”

无惧“烧烤模式”奉献精彩演出

整个演出其实并不顺利,连日来的酷暑为演员们带来了少有的严峻考验,持续的高温令很多演员出现中暑现象,不少人演完戏下台便忍不住地呕吐起来。温度最高的时候,闷热的天气再加上台上灯光的炙热,前台后台都等于开启了“烧烤模式”,小坐一会儿都能令人感到喘不上气来。

一出戏下来,穿在身上里三层外三层的戏服把演员折磨得够呛,不仅是戏妆经常性全花,脱下来的戏服还可以拧出水来。可是每当问起这些辛苦时:“习惯了。”现场演员们大多总是带着憨憨的笑容,轻描淡写的这么来一句。即便在这样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扮上相的演员们绝对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演出中,只为不让乡亲们失望,给台下观众送上一场场高质量的秦腔演出。

李皖秦说:“这次天水之行演员们十分辛苦,尽管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和极端的天气下,我们仍然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演出任务,要感谢各部门的通力支持和配合,更要感谢这些一如既往支持秦腔的戏迷朋友们,只要还有观众听,我们就将继续唱下去。” 兰州日报首席记者李超图片由兰州演艺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