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龙的老婆 张云龙将军 新四军抗日的老虎团长

2018-04-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恶战吐丝口,莱芜大捷;再战孟良崮,扼阻援敌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集中58个旅对华东野战军进行全面进攻.  华东解放区南濒长

    恶战吐丝口,莱芜大捷;再战孟良崮,扼阻援敌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集中58个旅对华东野战军进行全面进攻。  华东解放区南濒长江,北跨胶济线,东临黄海,西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相邻,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地区,为敌“心腹之患”。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军,华东野战军举行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战役,歼敌22个整旅,挫败了敌军攻势。莱芜战役的吐丝口之战,对于张云龙将军所率领的六纵十六师而言,则是一场恶战。

    莱芜战役,又称莱芜大捷。《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概述其经过如下:     1947年1月下旬,国民党军统帅部制订“鲁南会战”计划,集中31万余人的兵力,企图在临沂地区同华东野战军决战。

其中南线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由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分三路北犯;北线由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率2个军,一个整编师共9个师为辅助突击集团,从明水、淄川、博山等地南下,实行南北夹击。

我华东野战军在几次求歼南线之敌未成后,经中央军委批准,毅然转兵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2月10日,华东野战军以一部兵力伪装全军在临沂附近阻击南线之敌,主力则秘密北上,19日,将李仙洲集团包围在新泰、莱芜地区,20日晚发起攻击,至23日,全歼该敌7个师。

接着,我军乘胜横扫胶济线之敌。此役,共歼敌7万余,收复县城13座。

 张云龙在莱芜战役中,任第六纵队十六师师长。第六纵队为原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副司令员皮定均,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陈时夫,参谋长杜屏。     彼时,华东野战军面临强敌,出敌意料,放弃山东首府——临沂。

国民党军进占临沂,吹嘘为“鲁南决战空前大胜”,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更是兴奋,认为:“山东大局指日可定”。北线李仙洲集团随即进逼莱芜地区。

    2月19日,北上的华野一部秘密接近莱芜城两侧。此时,李仙洲集团也突进到莱芜城周围。     20日,陈毅、粟裕下达作战命令:一纵进攻莱芜;四纵进攻歆庄;六纵进攻吐丝口镇;八纵、九纵设伏和庄;十纵攻占锦阳关,断敌退路。

战斗定于20日15时发起。     2月20日下午,八纵、九纵在和庄向由博山赶往莱芜的敌七十七师进攻,次日拂晓,全歼该敌,断敌博山通道。

    与此同时,六纵十六师师长张云龙、政委宋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直等率部与敌三十六师激战吐丝口镇。     吐丝口镇处于明水、博山通往莱芜的公路交叉点中央,为胶济线出入鲁中的咽喉要地。

该镇虽小,街道依山而建,城墙坚固,并建有6座城门,门楼上火力甚强。李仙洲集团军总部在此建有补给基地,囤有大量弹药和数十万斤粮食。

    吐丝口守敌为新编三十六师师部率一○八团及师山炮营和辎重营,总数约3000余人。     六纵首长决定以十六师全部和十八师两个团担任主攻,战法为四面围攻、偷袭、强攻。

    20日19时39分,张云龙率十六师各部向吐丝口发起攻击,10分钟后,四十八团突破小南门并控制突破口,战至21日拂晓,十六师占领该镇西南部约四分之一地区,守敌拼死抵抗,战斗成胶着状态。

    王必成司令员、皮定均副司令员进入镇内,重新部署进攻。     21日15时,张云龙率进入镇内的四个团再次发动攻势,与此同时,十七师歼灭镇北之敌并全歼试图向南突围进入吐丝口镇的敌三十六师一○六团。

    22日17时,张云龙指挥5个团发起第3次总攻。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编《解放战争中的闽西儿女》(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8月版),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对吐丝口之战张云龙将军靠前指挥、奋勇歼敌的风采有生动的记述:  ……因守敌顽强抵抗,我军难以取得进展。

午后,张云龙将军亲临前线,勘察地形、了解敌情,对部署作了相应调整,即令十六师再次向敌发起了攻击。敌人集中各种火炮、机枪向我军集中射击,正在指挥战斗的张云龙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

这时,皮定均副司令员也来到了十六师师部,他劝负伤的张云龙下去休息。张云龙坚决地说:“战斗进行得如此激烈,战场上不能没有指挥官,我不能离开。

”就这样,负伤的张云龙一直穿梭在各团之间指挥战斗。激战两昼夜,十六师歼敌无数,十七师歼灭了援敌,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吐丝口守敌陷入了欲逃无路,欲战无力的困境。     吐丝口之战非常激烈,守敌新编三十六师炮火猛烈,甚至击中六纵十六师师指挥所,造成较大伤亡。

王直将军在《王直回忆录》(海风出版社2000年1月版)中记载:     当时,我们十六师几个领导都在吐丝口十字路口的碉堡里指挥作战。

我指出师指挥部放在这里不行,暴露在敌人的火力范围之内,很危险,应立即转移。但主要领导不采纳我的意见。皮定均副司令员亲自到师部指挥作战。皮副司令用望远镜看着敌人的阵地,边看边说,我们的部队打得很顽强,很勇敢,并劝负伤的张云龙师长下去休息。

他放下望远镜,又严肃地指出“师指挥所的位置放在十字街口不好,容易被敌人炮火打掉,应该马上转移阵地。”说完后,他就跑步下前沿基层部队去了。

但是,我们没有执行皮副司令的指示,师部指挥所仍旧不动。突然,敌人的一颗炮弹打来,击中了师指挥所,伤亡几十人,所有的马灯都被打灭了,师指挥所不得不转移阵地。     2004年12月,笔者采访王直将军。

谈及这一战斗,他说:“师指挥所不大,人不多,敌人的炮弹打过来,牺牲了二三个同志,受伤的多,主要是碉堡外面的。”     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人民军队战胜强大敌人的重要因素。

    在六纵十六师猛攻吐丝口的同时,莱芜敌情发生了变化。     莱芜陷入重围之敌,经请示蒋介石,决心于23日突围,陈毅获悉敌突围意图后,即下令阻击部队略向后缩,以诱敌出城。

    李仙洲命令:莱芜城北高地的后卫部队和吐丝口镇的新编三十六师固守原阵地,东、西两路军增强左、右侧后卫兵力,向前来围攻的华东野战军施行全力反击,冲出重围后,再从东、西对华野部队实施反包围,同时令城北高地和吐丝口镇的部队分别从南、北两端出击,形成四面围歼之势。

    不料,李仙洲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23日12时许,李仙洲后续部队刚刚离开莱芜城和城北矿山阵地,华野四纵、七纵各一部即断其后路,而攻打吐丝口的六纵十六师,此时全歼守敌牢牢卡死了敌北撤要道。

与此同时,预伏于东西两翼的华野突击兵团,正待命出击。     13时整,华野发动总攻,2个小时后,4万蒋军全军覆没,李仙洲束手就擒。

    1988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叶飞回忆录》,叶飞上将回忆了莱芜战役的经过,其重点是记述他所率领的一纵的战斗,但作为整个战役右路军(一、二、七纵队)指挥,其叙事视野开阔:     二十三日上午,敌分两路平行向北突围,与我纵前哨接触。

我即通知六纵队在吐丝口部署拦截堵击逃窜之敌,至中午十二时放开大路让莱芜之敌北窜。

正像前面所说的,中午十二时我将敌人放开,敌人仓皇逃窜,不成队形,拥成一团。下午二时许,敌先头还来到吐丝口,后尾已离莱芜城时,我集结于莱吐公路两侧左、右两路军勇猛出击,我四纵队立即抢占莱芜城和矿山,切断了敌军退路,我六纵在吐丝口拦阻敌人。

敌军拥挤在莱吐公路之间,被我军猛烈炮火轰击,到处乱窜。我纵在西面一压,敌人向东面溃窜,我右路军及六纵张开口袋,将敌人全部网住。仅仅两个小时,即干脆彻底全歼了李仙洲集团,俘敌四万余人。

    闽籍将军叶飞为一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挥师歼敌,一纵为第一功。粟裕副司令员在《莱芜战役初步总结》中说:“在各纵的配合上说,一纵最吃力,虽然缴获不大,但在整个战役中起了决定作用,应算第一功。

”闽西籍将领,在莱芜战役中,大展身手。据《解放战争中的闽西儿女》一书举述,除本篇传主六纵十六师师长张云龙外,参战的闽西将领有:四纵政委王集成(上杭)、七纵参谋长张元培(永定)、一纵三师政委邱相田(上杭)、四纵十二师政委伍洪祥(上杭)、一纵二师副师长王胜(上杭)、八纵二十三师副师长陈忠梅(永定)、七纵十九师参谋长王培臣(上杭)、六纵十六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直(上杭)、四纵十师政治部主任张日清(长汀)、四纵十一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上杭)、七纵十九师政治部主任阙中一(永定)、六纵十六师参谋处副处长王香雄(上杭)、五十六团团长李德安(连城)、政委王荣光(上杭)等等。

    史志记载,中央红军北上长征之后,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闽西南红军,改编成新四军第二支队,抗敌江南。莱芜战役中闽西将星聚汇,正说明中央苏区革命力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张云龙在莱芜战役身负重伤,伤愈后即参加孟良崮战役。     华野莱芜大捷后,国民党军精锐南路集团由南向北进攻,企图迫使华野主力决战。

    5月11日,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占领重山、艾山一线,位置稍呈突出。华野首长调兵遣将,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决心将敌整编第七十四师歼灭于坦埠、孟良崮以北地区。

    5月13日夜,华东野战军一纵、八纵由两翼秘密插入敌纵深,割裂了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与其左右邻整编第二十五师、第八十三师的联系;四纵、九纵正面迎敌;张云龙所在的六纵则由鲁南北返,奇袭垛庄,断敌退路。

同时,二纵、三纵、七纵、十纵牵制阻击当面之敌增援。至14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孟良崮地区完成了对敌整编七十四师的分割包围。     攻占垛庄后,张云龙奉命率十六师四十八、四十七团阻击敌整编第二十五师增援。

抢占、固守黄崖山及狼虎山、万泉山要地,激战两昼夜,打退敌军整连整营十数次的进攻。     阻击战后,张云龙奉命率部参加攻克孟良崮的战斗。

    陈毅、粟裕首长称赞:歼灭七十四师,六纵立了大功。     孟良崮战役后,华野转入战略反攻。7月下旬,张云龙率十六师协同兄弟部队围攻南麻地区之敌。9月8日,十六师参加沙土集战役,协同友邻部队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取得了进入鲁西南的第一个胜利。

    杨拐村攻坚战,打响睢杞战役第一枪。血战四日,全歼守。六纵十六师师长张云龙将军称之为“一场苦战”

    1948年6月下旬,粟裕司令员指挥华东野战军攻克中原重镇开封。蒋介石为挽回中原战场失败,严令邱清泉、区寿年两兵团火速进攻开封,对华东野战军实施全力追堵,并企图逼使华东野战军在豫东黄泛区与其决一死战。

    粟裕将计就计,在开封攻克后的第四天,命令第三、八纵队主动撤出开封,有意避开与邱清泉兵团的接触,引诱其进占开封。与此同时,华野第一、四、六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组成了强大的突击集团,由叶飞指挥,在开封东南的睢县、杞县、太康、民权地区严阵以待,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对国民党军的另一兵团——区寿年兵团实施围歼。

    邱清泉兵团进占开封后,率部对华野第三、八纵队紧追不舍,而区寿年兵团进至睢、杞地区后,则举棋不定,踌躇不前。

敌两兵团之间顿时拉开了40公里的距离。粟裕立即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于1948年6月27日,向所属部队下达了全线攻击的命令,拉开了史称睢杞战役亦称豫东战役的序幕。

    睢杞战役的首战,正是六纵十六师师长张云龙指挥的杨拐战斗。     张云龙将军在事隔多年后撰文回忆了此次战斗,称之为“一场苦战”。

    1948年6月27日,六纵十六师接到攻击命令,张云龙率部以四十八团为前卫、四十七团为本队,四十六团为后卫从集结地点杞县傅集以急行军速度向攻击地点——西陵寺开进。

    7小时后,时近午夜,先头部队近抵西陵寺,守敌退缩榆厢铺,纵队命令十六师向榆厢铺挺进。

    6月28日清晨7时许,四十八团前卫一营一连在榆厢铺正南方杨拐村与敌遭遇,一营兵分三路追歼逃敌至杨拐村,受阻于坚固工事的密集火力。     杨拐村久攻不下。

    张云龙将军在《睢杞战役中的杨拐战斗》一文中回忆:  这时,师指挥所和其他两个团还在开进途中,听到前方越来越激烈的枪声,我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迅速与四十八团取得联络,查清敌情。

沟通联络后,该团向师指挥所报告说,估计杨拐敌人兵力为一个连,一营已分三路向敌包抄。四十八团刚刚报告完情况,师指挥所突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敌人有重炮,这是我听到爆炸声后首先想到的问题,于是我立即通知前卫团注意,杨拐之敌决不是一个连,最低限度有1个加强营。

    张云龙身经百战,对敌情的判断极为正确。第二日战斗中俘获敌通讯兵1名,获悉杨拐守敌系六旅主力团十七团全部兵力2000余人,全美式装备。

    据侦悉,杨拐村不足1平方公里,分东西两段,村外有土围墙,村西有一片小树林,四周平坦开阔,3天前守敌到达后,以村庄东南、西南和正西三个方向为防御重点,构筑了地堡群,并构筑数道棋盘式鹿砦,鹿砦之内还埋设了竹尖,显然,国民党军做好了固守的准备。

 张云龙等师首长决定夜间实施强攻。

    当晚8时,攻击信号发出后,四十七团三营和四十八团二营分别向村东南和村西猛烈进攻,战斗持续3个小时,部队伤亡较大,未能突破敌军防线,张云龙果断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

    杨拐战斗是睢杞战役最先打响的一仗,野司与纵队极为关注,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听取张云龙汇报后,拨出纵队炮兵团配属十六师行动。张云龙将攻击部队兵力增加到四十七团、四十八团全部,并将四十六团调往杨拐村西北,切断守敌与榆厢铺联系,一俟主攻部队得手,随时投入战斗。

    29日晚8时整,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主攻部队从村子东南、正南、西南和正面四个方向同时发起强攻,激战竟夜,攻击部队虽接连突破守敌鹿砦、夺占前沿地堡,终不能攻入杨拐村。

攻守双方对峙。     张云龙师长再次下令停止进攻。他回忆道:     俘虏提供的情况及我师两天战斗中的困难,使我感到,对付这样一支兵力雄厚、武器精良、工事坚固的部队,眼前的强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于是我立刻向正在战斗中的四十七团和四十八团下达了停止攻击、拂晓前撤出战斗的命令。

同时向纵队报告了当夜作战和敌人兵力情况。     纵队司令员王必成了解情况后,派副司令员皮定均连夜起程。皮定均于30日清晨赶到前线,了解作战详情并与张云龙率各团领导察看地形后,调友邻十七师四十九团配合十六师由正北南攻。

为解决敌军火力封锁开阔地问题,皮定均命令各团将交通壕挖到距敌第一道鹿砦50米处,晚8点半,发动再次强攻。     在敌军炮火轰击下,参战各部加快了交通壕掘进速度,至上午10时许,全部完成。

    各种攻击准备全面就绪。     粟裕司令员对杨拐村之战极为关注,张云龙将军在《睢杞战役中的杨拐战斗》一文回忆道:     准备工作就绪后,师指挥所对各团进行了逐一检查,距攻击发起还有1小时的时候,师命令各团进入交通壕。

此时天色渐渐转暗,阵地上寂静无声,全师指战员在紧张的气氛中,等待着攻击时间的到来。     这时,师部通信员突然跑步来到四十八团前沿阵地,当时我正在交通壕内观察敌人的动静,他告诉我粟裕司令员要我亲自去接电话。

我随即回到指挥所,刚一拿起电话听筒,粟司令的声音便传出来。     “是张师长吗?”他询问道。     “是我,我是张云龙。

”     在电话中,司令员扼要地了解了战况后,极为简练地对我提出了要求,他说:“杨拐敌人很顽固,你要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战斗,否则对整个战役会有影响。

”根据粟裕同志的电话精神,我抓紧时间召集了战前紧急会议,……力争拂晓前解决战斗。     当晚8时30分,十六师三个团第三次向杨拐村发起强攻,战况甚为激烈。

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受敌地堡交叉火力夹击,未能攻进。四十八团一营突破外围,一举攻入敌集团工事。集团工事中到处都是梅花堡和子母堡,堡与堡之间铁丝网相连,地形复杂,敌军火力此呼彼应,交叉掩护,该部与敌激战至拂晓前,攻击受阻。

    十六师命令各团停止攻击,撤出阵地,以利整军再战。战局瞬息万变,负隅顽抗的守敌由于一时疏忽,出现了稍纵即逝的战机,张云龙的果决,使战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张云龙将军在《睢杞战役中的杨拐战斗》中,叙述了“变化”过程:     天大亮后,我带领师侦察连,顺着四十八团的交通壕,悄悄地来到了距敌50米开外的前沿阵地。

侦察连连长刁高紧跟在我的身后。阵地上一点动静也没有,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我从战壕内探出了身子,一只手支撑在土坎上,仔细地观察着,凭多年的作战经验,我认为在这样的能见度下,地堡里的敌人轻而易举就可以向我射击,为什么敌人没有动静呢?我迅速从通信员手中拿过望远镜,我看到被放大8倍的敌人阵地上空无一人,地堡黑洞洞的枪眼里也没有人影。

随着视线的继续延伸,穿过夜间四十八团炸开的土围缺口,我清楚地看到了敌人,他们正聚集在村中一座土庙前的空场上抢饭吃。

这样的战机是决不能轻易放过的。我一把抓住刁高的肩膀大声说道:“看清前面土围的缺口,立即发起冲锋!”     侦察连连长刁高率100多名战士迅速冲了出去,避开敌警戒哨的阻击,突进杨拐村,迅速散开,分班分组渗透,直捣敌团指挥所。

    张云龙见侦察连得手,迅速下令全师全线出击。

攻击部队如潮水般涌入杨拐村。守敌失去地堡依托,不堪一击。不到一小时,战斗结束,十六师攻克杨拐村。     杨拐村之所以屡攻不克,守敌众多、地堡密布是重要因素。

张云龙将军回忆道:     战斗结束后,我和政委谢立全以及团领导都来到了杨拐村内,仔细观察了敌人工事的构筑情况,虽然对地堡的数量只略作清点,但取得的数字却极为惊人。

在方圆不满一平方公里的小小村落内外,地堡的数量竟达700余座,而敌人投入的兵力,亦为2100余人。     杨拐村战斗,激战四日,四打三停,六纵十六师300余名优秀指战员光荣牺牲。张云龙将军称之为“一场苦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六十八师突破敌阵,一路斩获,直扑杭州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精锐兵团遭毁灭性打击,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49年2月,第二、第三野战军下达了《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百万雄师,陈兵大江北岸。

    张云龙时任第二十三军六十八师师长,政委为闽西老乡陈茂辉(以下章节参见本书《征途勇将陈茂辉》)。在淮海大战中,张云龙率六纵十六师参加了彭庄战斗和碾庄圩战斗,担任主攻任务,歼敌3400余人,俘敌1500余人,受到纵队嘉奖。

此时,张云龙、陈茂辉接军长陶勇、政委卢胜命令,率部从山东峄县南下江苏泰州地区集结,进行渡江作战准备。     3月底,渡江作战一切准备就绪,六十八师进入作战地域指定位置,各团进入阵地,待命出击。

    为尽快结束连年战火,减少人民苦难,国共两党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然而,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彻底、全部、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箭在弦上的渡江战役于4月21日子夜发起。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北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长江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一举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之久的“长江防线”。

    张云龙、陈茂辉所部属于东路,当面沿江之敌为汤恩伯所属敌第五十四军一部和敌二十一军一部,据守于江阴县、武进县交界的魏村镇、圩塘镇、王坍港和利港一带。

    渡江战役发起前,意外地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紫石英”号事件,六十八师突击团受重创。

    1949年4月20日上午,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黑天鹅号”、“伴侣号”、“伦敦号”在人民解放军长江战区窥测游弋,无视严正警告,全速驶向人民解放军防区并猖狂发炮轰击。

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以密集炮火重创“紫石英”号,英舰仓皇逃窜。     英舰的恣意挑衅,造成人民解放军重大损失,伤亡达252人之多,包括六十八师突击团指战员43名,其中团长邓若波中弹身亡,政委陈坚、参谋长饶周旺重伤。

    邓若波团长为张云龙多年战友,江南抗日,屡建殊勋。多年之后,张云龙将军撰文《血洒长江边》,对邓团长血洒长江边尤深感痛惜。

 突击团领导伤亡过半,损失惨重。渡江在即,不宜变更部署。张云龙、陈茂辉迅速调整二○一团副团长张本科接任突击团团长,动员部队化悲痛为力量,出色完成渡江作战突击任务。

    4月21日19时30分,二十三军先头部队登船南渡,以奇袭与强攻结合,一举在王坍港两侧登陆成功。信号发出后,北岸人民解放军强大炮群,对敌进行密集的压制轰击。

张云龙、陈茂辉挥师穿过枪林弹雨,疾驶急进,在开沙登陆成功,全歼该岛守敌。鏖战至22日拂晓,占领王坍港、徐野镇、百丈镇、圩塘镇一带敌江防阵地。上午8时许,攻占桃花港。     六十八师在张云龙、陈茂辉指挥下,奋勇追歼逃敌,战绩辉煌。

 23日拂晓,同友邻部队猛烈扩展攻势,打通左翼二十八军联系,胜利会合,切断宁沪铁路。     23日下午,于白塔镇歼国民党军二十五师一个营,击溃国民党江苏省保安旅,俘敌千余。

    4月29日,于郎广地区泗安西北流洞桥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军九十师,俘敌少将师长汤连以下10000余人。

    5月3日,解放杭州。     至此,六十八师渡江作战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渡江作战的胜利,令张云龙将军豪情满怀,1949年5月1日,在战地赋《渡江》诗一首:     自古吴人依大江, 天险难越可三分。

    公瑾难救蒋贼命, 残兵蜗居石头城。

    今日我军借东风, 亿万军民一条心。     千刃齐发万炮鸣, 一夜渡江定乾坤。     “新四军”胜利打回江南,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箪食壶桨以迎王师”。

这也是人民军队战必胜、攻必取的力量之源和重要保障。  张云龙将军在《渡江战役纪事》一文中回忆了这一动人的情景:     疾进追歼中,沿线乃是我新四军抗日时期坚持敌后斗争的根据地和游击区,群众含泪带笑举着火把欢迎我们,给我们带路当向导;许多老乡冒着大雨把自己家喂牛的草拿出来铺路,以免泥泞难行,影响部队前进速度。

还有的村庄,男女老少齐出动,把路面上的石子拣得干干净净,以免部队夜行急进时伤了脚;在被逃敌严重破坏的桥梁旁,群众早用小船、门板架起了浮桥,风雨不躲,日夜守卫,以保证我军急驰南进,追歼逃敌。

    战上海,攻舟山,抗美援朝,铁军将士展雄风

   1949年4月,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突破敌阵,席卷江南,兵锋所向,直指国际大都市——上海。     汤恩伯纠集20万兵马负隅顽抗,第三野战军第九、第十兵团激战一周,与敌对峙。

    中央军委、总前委决定对上海守敌实施全面攻击,命令进驻杭州、嘉兴一线的第二十三军,迅速北上参加上海战役,支援九兵团作战。  接到进攻上海作战命令后,5月20日,二十三军六十八师留二○四团警戒杭州,张云龙、陈茂辉率二○二团、二○三团冒雨昼夜兼程,疾进上海。

    经三天急行军,六十八师参战部队进抵上海市郊松江。

    张云龙将军在《奉命增援九兵团参加解放大上海》一文中回忆:     5月23日中午,我和陈茂辉同志带领先头部队赶到了上海市郊的松江县城。

这时,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和政委郭化若同志已经在此待候。宋司令员便详细地介绍了几天来上海战役的整个情况。从他那里我们得知,友邻部队正在进行艰苦的战斗。敌人在上海外围,仅钢骨水泥工事就构筑了3万多个,我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流血和牺牲的代价。

宋司令员要求我们师,人不歇脚,马不停蹄,发扬连续作战的传统,立即赶往上海投入战斗。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哪里有枪声,就到哪里去。郭化若同志曾是我们二十三军的老政委,在讲话中,他首先表扬我师在渡江战役后,在泗安以北的流洞桥地区,全歼国民党第四军第九十师的辉煌战绩。

随后对我们进入上海市区作战,提出了“要保护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和城市建筑,要使上海完完整整地回到人民手中”的具体要求,并且还特别强调了进入市区后不准使用火炮的纪律。

郭化若政委最后说:“我了解你们二十三军,这支部队打仗从来不叫苦,敢于猛打猛冲。这次参加上海战役,你们不仅要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更要讲究战术。

”     六十八师参战部队稍作休整,即向上海逼近,安全通过莘庄雷区,5月24日拂晓前,进抵上海市郊龙华镇。     张云龙、陈茂辉挥师沿龙华路进入市区,此时,苏州河岸传来急骤枪声,判明敌情后,六十八师立即沿老西门、中华路向苏州河疾进,至24日上午10时许,进抵苏州河南岸。

    苏州河堤岸陡峻,水深河宽,北岸,碉堡林立,障碍重重。

上海大厦、邮政总局等高大建筑物上,布有密集火力点,国民党军坦克、装甲车在北岸道路上来回巡逻,戒备森严。     革命战争史诗电影《大进军——大战京沪杭》中,展示了战上海的情形。

其时,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突入市区街道,为高楼敌机枪扫射,血流成河。许多指挥员强烈要求开炮轰击,摧毁敌军火力点。人民解放军首长坚定地制止了这一做法,说,上海是人民的。

    陈毅元帅说,解放上海,是瓷器店里打老鼠。     外白渡桥、乍浦路一线,鏖战正急。此时,六十八师在四川路桥至西藏路桥之间迅速展开,与敌形成对峙状态。

    张云龙、陈茂辉认为此战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北岸敌军的一个疏忽,成为智取的关键。六十八师夜出奇兵,一举突破了敌军苦心经营的防线。

    张云龙将军回忆道:     24日下午4点多钟,在上海工人纠察队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电话和苏州河北岸的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从他们提供的情况中,找到了易于我军突破的具体地点。

在苏州河上游距我约30华里的西站附近,河面只有几丈宽,虽然那里也有敌人重兵把守,但他们把前沿阵地设在苏州河南岸,也许敌人是准备发现我军后,再向苏州河北撤退,可是他们万万不会料到,他们的这一疏忽,却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张云龙、陈茂辉迅速定下了夜袭西站渡河的作战计划。入夜,六十八师向守敌猛烈射击,摆出进攻架势,守敌回击,两岸枪声大作。

此时,二○二团团长张本科率部疾进西站,全歼守敌300余人于纱厂。消灭西站守敌后,张本科团长即命令部队乘胜直扑苏州河北岸,北岸守敌猝不及防,在强大攻势下弃阵而逃。

    张云龙、陈茂辉率两个团兵力于5月25日清晨全部渡过苏州河,将敌苏州河防线拦腰斩断。     北岸守敌军心动摇之际,南岸各友邻部队发起猛烈攻击,顷刻之间,敌苏州河防线全线崩溃,残敌向吴淞口逃窜。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六十八师进至杨家宅、季家弄一线,全歼敌交警二总队和国民党青年军一部,生俘1400余众。     25日下午,六十八师追击敌军至五角场,上级命令停止前进。

至此,六十八师圆满地完成了上海战役的光荣任务。     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

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东方明珠,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1月3日,张云龙率第六十八师参加解放舟山战役,部队进至宁波以东柴桥地区,受命攻击舟山本岛。1950年5月,舟山守敌12万人惧歼,全部撤逃台湾。

第二十三军各部迅速渡海追击,至20日,解放舟山群岛。     1955年2月,张云龙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两次赴朝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云龙少年投身革命,戎马征尘,转战南北,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张云龙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