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杰郑毓秀 民国女律师郑毓秀为可要刺杀过袁世凯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红潮导语:由于计划有变,刺杀袁世凯的行动以失败告终,参与行动的有十余人被捕,郑毓秀凭借自己的才智,巧妙躲过了追捕.后来去找一些当记者的外国友

红潮导语:由于计划有变,刺杀袁世凯的行动以失败告终,参与行动的有十余人被捕,郑毓秀凭借自己的才智,巧妙躲过了追捕。后来去找一些当记者的外国友人,以他们的名义将被逮捕的战友保释出狱。

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家国天下”的秩序面临着全球大工业化生产的洗礼,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落后的情况下,民族与国家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中华大地一时涌现多少豪杰。

其中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律师,她反对封建礼教,不裹小脚,刺杀过袁世凯这样的军政大佬,曾经是民国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律师……她就是郑毓秀,一位民国的奇女子。

特立独行的女权斗士

清朝末年,随着许多西方社会理念的流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传统中国妇女的地位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很多接受新思想的女性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郑毓秀正是其中的代表。

郑毓秀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户部的官吏,家庭礼教观念很浓。她的母亲为了让她有一技之长,常常教她诵读经文。然而郑毓秀天性叛逆,对“三从四德”的规训置之脑后。当时裹脚的风俗依然盛行,然而任凭家人软硬兼施,年仅五六岁的郑毓秀坚决不让缠脚,家人无可奈何,从此她逃离了裹脚的命运。

郑毓秀十三岁的时候,她的祖母为她订了一门亲事,婚约对象是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郑毓秀对此颇为不满,甚至还自己写信给自己的未婚夫,申明自己已经解除婚约。此举一出,一片哗然,最后郑毓秀迫不得已离家出走。后来在1907年的时候与姐姐去日本留学,接触到当时在日本活动的同盟会,十分认同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思想,只有彻底打破腐朽的秩序,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过了一年,经廖仲恺介绍,她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不久,郑毓秀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蔑视权贵的革命女侠

清末革命党人开始的时候由于资源有限,斗争的手段主要以局部地区武装起义为主,暗杀政府要员为辅,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击清政府的力量。作为同盟会的精英,郑毓秀多次参与了革命党人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其使用的炸弹正是由郑毓秀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运用各种关系躲过了层层审查,才送到汪精卫的手中的。

辛亥革命期间,郑毓秀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自己也曾亲自执行对当局政府要员的刺杀。

郑毓秀第一个刺杀的对象,就是后来成为民国总统甚至复辟为皇帝的袁世凯。当时辛亥革命爆发,全国的反清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恐慌,为此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镇压革命党人的活动。于是,袁世凯就成为革命党人首要的刺杀目标。

为了能够成功杀死袁世凯,郑毓秀等革命党人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参与计划的志士分组行动,准备在预定地点向袁世凯投掷炸弹。1912年1月15日,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

因为最新的情况表明,真正阻碍南北议和的是良弼为首的宗社党,而不是袁世凯。郑毓秀连夜行动,根据平时的线索,通知了八位战友,但未接到通知的战友还是按计划实施了刺杀袁世凯的行动,郑毓秀无奈之下也只好赶去现场。

由于计划有变,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参与行动的有十余人被捕,郑毓秀凭借自己的才智,巧妙躲过了追捕。后来去找一些当记者的外国友人,以他们的名义将被逮捕的战友保释出狱。

后来在制定行刺良弼的计划时,郑毓秀吸取了此次教训,由于事先的充足准备,刺杀良弼的行动终于成功。

“铿锵玫瑰”的风采

郑毓秀的刺杀行为激怒了袁世凯。1914年,袁世凯决定要暗杀郑毓秀,在这种情况下,郑毓秀被迫出国。

从事革命事业已经有不少年头了,郑毓秀忽然发觉,一个人光有热情还不够,必须要具备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于是,她选择了去法国留学,她的革命生涯暂告一段落。郑毓秀进入法国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Sorbonne大学学习,学习期间,郑毓秀依旧繁忙于社交界,是巴黎华人女性的杰出代表。

191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郑毓秀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20年到1924年之间,郑毓秀大部分时间在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1924年,她在巴黎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法学女博士。

郑毓秀在法国的留学生涯可谓多姿多彩,特别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她的义举成为她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巴黎和会上,本以战胜国身份与会的中国,最后却落了一个战败国的待遇,特别是将原本被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划归日本所有的消息传开后,在法华人一片哗然,此时正在法国留学的郑毓秀,被人们推举为代表,前去与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谈判。

1919年6月27日晚上,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陆征祥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后来,郑毓秀还将这根玫瑰枝带回中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