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于马的俗语你都知道吗 不懂就来看看
什么是俗语?所谓俗语就是汉语语汇里被群众所创造出来的,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是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简练而且形象化的,也称为俗话、常言。关于各种事物的俗语不少,今日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关于马的俗语,请接着往下看吧!
第一个“路遥知马力”,我们都知道接下去是“日久见人心”,关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俗语的释义我们也都清楚,其实也是字面上的意思,即路途的遥远才能够知道马的脚力好不好,日子长久以后才能看得出人心的好与坏。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是出自宋代陈元靓的《事林广记》里头的卷九,而元代的《争报恩》里第一折也提及:“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马失前蹄其实是一个贬义的俗语,马在古代里可是作为上战场的重要武器,马居然都会前蹄踏空,可以引申过来,意思就是人犯了一个重要的致命的错误,这是用来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的。
“马失前蹄”的典故是出自清代唐芸洲《七剑十三侠》里的第103回:“不料战马气力已乏,忽然马失前蹄,将任大海从马上翻跌下来。”像金玉舟在《赵匡胤》第23章里也提到“不巧赵匡胤的战马踏进了一个泥坑,马失前蹄,一下子跌卧在水中。”
拍马屁,是源于元朝文化,因为元朝时期是蒙古族统治,而蒙古族的百姓们一般是牵着马的,偶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但是后来就演变成不管马的好与坏、强与弱,都是一味奉承,拍马屁就变成了是对上司的奉承。
“拍马屁”在《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里出现:“帐房师爷因为他时常进来拍马屁,彼此极熟,不好意思驳他。” 而清代秋瑾《演说的好处》也提及“这种最上等的人,腐败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着有势力的,又要去拍马屁。”我们现在就是用“拍马屁”来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马后炮原先是象棋里的一招,即“马”后面加一颗炮,可以用来将对方的军,马后炮一出,对方就死棋了,一炮,可以直行,就算前面隔有一棋,也可以击物,马后炮一出,象棋也就结束了,胜负分明了。
马后炮在生活里是一个贬义词,是用来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才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指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某些情况。马后炮的近义词是事后诸葛亮。
牛头不对马嘴,生活里经常听见也经常用来说别人,牛头和马嘴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所以根本就是对不上号,最直接的释义就是指做事太不符合逻辑,或者是答非所问、两下不相合。
牛头不对马嘴的出处是来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一卷:“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牛头不对马嘴的近义词还有驴唇不对马嘴、答非所问、鸡同鸭讲,是一个贬义词。
人靠衣装马靠鞍说的意思是:人要好看,主要是靠衣服给撑起来,马要看起来威风,主要还是靠马背上的漂亮鞍子。也就是说门面工夫很重要。人靠衣装马靠鞍的后一句还有狗配铃铛跑得欢,狗也是要有与狗相配的东西,就是铃铛,才知道狗是有主人的。
“佛要金装,人靠衣装”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佛有致高无上的地位,人人尊敬他,但佛若不装金,香火就要差得多,人没有佛那样的地位,若穿得破烂,自然被人看不起,所以要注重穿着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