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总舵主 抗清名将陈近南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到陈近南这个人,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天地会的总舵主.是韦小宝在天地会所拜的师父.韦小宝的这位师父陈近南不光拥有一身绝世武功,而且还有一颗仁慈之心,侠义之肠,虽然在<鹿鼎记>中出场不多,但他的英雄气概却令人为之叹服.父名陈鼎.陈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入城后,陈近南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

说到陈近南这个人,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天地会的总舵主。是韦小宝在天地会所拜的师父。韦小宝的这位师父陈近南不光拥有一身绝世武功,而且还有一颗仁慈之心,侠义之肠,虽然在《鹿鼎记》中出场不多,但他的英雄气概却令人为之叹服。

父名陈鼎。陈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入城后,陈近南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近南,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 但据考证,陈近南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陈近南原名陈永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生于福建龙海。龙海陈家自唐朝时期就迁到此地,历代名人辈出,陈近南的父亲名叫陈鼎,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考中进士,但也就是在这一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陈鼎只好回到家乡。4年后,郑成功路过陈鼎的家乡,久闻他的大名,就请他出山。后来,清军打败郑成功,陈鼎自杀殉国。陈鼎的儿子陈永华当时只有15岁,跟郑成功一席长谈后,郑成功大呼:“此乃当今卧龙也!”从此,陈永华就归到了郑成功的帐下,成为军师。

1662年,郑成功去世前,将儿子郑经托付给陈永华,让郑经以师傅之礼待之,很像当年的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当时的台湾,还属于边陲之地,文化和经济都非常落后,陈永华去了之后,开始施展治国安邦的大才,短短几年就将台湾发展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广设学堂,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日本学者川崎繁树曾评价说:“郑经经营的台湾政策,泰半出于陈永华的方寸之间。”

“平生不见陈近南,再称英雄也枉然”,《鹿鼎记》写这位天地会的创办人兼总舵主,同时也是韦小宝的师父,的确写出了一位出色的帮会领袖的不凡气概。陈近南在第一回——也就是原来的“楔子”--便以惊鸿一瞥的姿态出现。那时顾炎武、吕留良、黄宗羲几位反清文士在月夜舟中秘密会议,不料早有官兵扮成船夫,一一听在耳内,揭发出去,他们提到的反清人物,转眼之间便有灭族大祸。早有一位书生出手杀死官兵灭口,回头重新点亮蜡烛,自报姓名(原文如此:“那书生笑道:‘贱名适才承蒙黄先生齿及,在下姓陈,草字近南。’”)令人倾慕已极。

陈近南与另一位同宗的总舵主陈家洛比较,显然成熟及有真实感得多。对于陈家洛,金庸着重写他的武功、谈吐、抱负、感情,但写陈近南,金庸更着重写他所组织的帮会,他的统领才能及权威,他的政治头脑。陈近南的处事方针,永远是从大局着想,包括收韦小宝为徒,让他当上青木堂的堂主。他了解天地会的兄弟,懂得容忍他们的短处,紧紧维系他们的团结一致,推进“反清复明”的目标。

有人曾经把陈近南与海大富、九难、鳌拜、澄观、吴六奇等人相比较,看谁的武功最高,不过好像最后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也没有能排个名次出来。我想在金庸的小说中,《鹿鼎记》算是很少直接描写武林高手的对决的,也没有什么大场面的比武大会,因为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个没有任何武功的江湖笑混混,也不是描写江湖儿女血雨腥风的武功对决的。

这里面的很大部分都在皇宫中发生的故事,也就不需要武林高手,所以像陈近南之类武功再高,也不过是韦小宝的陪衬,也不会用很多笔墨来描写他们是如何展示高超的功夫,即便是高手如陈近南,也只是能做韦小宝的师父,在韦小宝无意之中杀死了鳌拜之后,露了一下脸,以后就很少出现了,所以要说陈近南的武功到底能排第几,并没有很多直接的证据。不过,金庸既然能让陈近南当韦小宝的师父,而且韦小宝还能心悦诚服,看来陈近南的武功是不会低的。

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作为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对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陈近南意味深长地:“小宝,你 是个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的方法和你说话,外面的人就不行”。韦小宝茫然:“不解”。陈近南:“小宝,你知道,现在 聪明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当官了,所以,如果我天地会要同清廷对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对于那些蠢人,绝对不可 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韦小宝眨眨眼:噢。 陈近南:清朝一直欺压我汉人, 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韦小宝打断陈的话:“要反清就 是因为他们抢了我们的钱和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不过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呀!行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了解!继续说”。陈近南点头:“总之呀,如果能 做成功的话,就有无数的银两跟女人,你愿不愿意去呀?”韦小宝大喜,激昂地道:“愿 意!”

韦小宝在小说里身份复杂,但大多身份都是不是本意:出身自然是不能选择了,当假太监是被海大富逼的,当神龙教的白龙使也是被逼无奈,当和尚是圣意难违,拜九难为师本意是要接近阿珂……但有两个身份是他真心实意要的,一个是与康熙作朋友,一个是给陈近南作弟子。与康熙作朋友,虽然如海大富所说是小孩子家的妄想,但毕竟他们难得的交谊;给陈近南作弟子,虽是机缘巧合,也是势所必然。

青木堂群雄无首,定下了谁杀了鳌拜谁当香主的盟约,结果却被韦小宝误杀鳌拜,一时哗然。陈近南审时度势,见堂中没有适合人选,就故意收小宝为弟子来领导青木堂。这样做固然有些冒险,但小宝在帮中没有什么背景,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换掉,比不得其他帮众根深蒂固。这固然是一种权谋,所以陈近南一开始还是犹豫的,只是试探性的问小宝:“如果我要收你做徒弟,你愿不愿意!”而此时的韦小宝,一路上已经久闻茅十八盛赞陈近南,一见之后种种怀疑完全冰释,对陈近南已经又敬又爱。陈近南话一出口,小宝就抓住机会倒身下跪,行了拜师礼,让陈近南无从抵赖。

陈近南是康熙时期的人物,而陈家洛是乾隆时期的人物,在小说中,二人应该没有交集。在很多电视剧中,经常讲这两人弄混淆,有的说陈家洛是陈近南的儿子,还有的干脆就说他们是同一个人,都是为反清复明而死的。不过最近经过学者考察,认为天地会是真实存在的民间组织,最早起源于康熙年间,最初的确是为反清复明而成立的,所以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而且陈近南这个人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由于清政府不断打压天地会的生存空间,所以天地会的很多活动都集中在台湾,据历史学家考证,天地会与台湾郑氏家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因为共同的目标,所以天地会得到郑氏家族的很多帮助,天地会在台湾得到很大的发展,据说陈近南本人就曾经与郑经密谈过,所以金庸的小说往往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的,里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相互交融,而不是纯粹的天花乱坠,凭空想象的,所以才能吸引庞大的读者的强烈兴趣。至于陈家洛所在的红花会,则完全是小说虚构的组织,虽然红花会看起来是天地会的翻版,并且也是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它是真实存在过得,而红花会的少舵主陈家洛自然也只是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所以陈近南与陈家洛是没有关系的。

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由陈近南主香,在红花亭同盟结义,以先来者为兄,后来者为弟。当时从各方来会者,有福建的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等,广东的吴天佑,吴廷贵,洪太岁等,江西的黄昌成,钟玉英以及明朝的遗臣志士。其中有个朱洪竹,据说是明祟祯帝的孙子,大家都以为他是明代正统,拥戴他为盟主,并以“洪”字为结盟之姓,把洪字拆成“三八二十一”,作为会中暗号。以“红花亭”为兄弟出身之地,“结盟日”为兄弟诞生之日,这次集会称为“洪家大会”,洪门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汉留”组织也由此演化为洪门团体。

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由陈近南主香,在红花亭同盟结义,以先来者为兄,后来者为弟。当时从各方来会者,有福建的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等,广东的吴天佑,吴廷贵,洪太岁等,江西的黄昌成,钟玉英以及明朝的遗臣志士。其中有个朱洪竹,据说是明祟祯帝的孙子,大家都以为他是明代正统,拥戴他为盟主,并以“洪”字为结盟之姓,把洪字拆成“三八二十一”,作为会中暗号。以“红花亭”为兄弟出身之地,“结盟日”为兄弟诞生之日,这次集会称为“洪家大会”,洪门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汉留”组织也由此演化为洪门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