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贺禹 山东职业学院创新培养实践体系让学生收获创新带来的快乐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仅在2014年上半年,我们就获得国家级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我们学院大学生发

“仅在2014年上半年,我们就获得国家级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我们学院大学生发明创新协会也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学会和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授予了‘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荣誉称号。”

说这话的是山东职业学院机电装备系的青年骨干教师张为宾。其实,张老师还有个头衔,是该院大学生发明创新协会的指导教师。张老师告诉说,随着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同学被创新教育类课程、特长生导师、大学生发明创新协会所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并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付诸于现实。

理念,是创新的源动力。理念不先进,跟不上时代发展,即便产品再好,真正面世也终究逃不过“是赝品”的评判。同样,科技“含金量”也是衡量机电类产品创新发明的一项硬指标。鉴于此,该院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从发明创新的理念着手,以用科技解放生产力为出发点,开始了不断地探索实践。

在2014年第11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该院共推选出4件作品参赛,其中由温鑫、滕丕建等同学设计的“远程控制消防救援机器人”获得了五征主题组一等奖,由贺禹、官庆兵等同学设计的“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获得“梦工厂”竞赛主题组一等奖,由贺禹、曹亮等同学设计的“无人街道扫地车”获得二等奖,由刘瀚阳、官庆兵等同学设计的“全自动回转式立体仓库”获得三等奖。

社会学认为,创新的本质是突破。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一种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迈尔斯和马奎斯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说到,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们的产品在“求新”的基础上开始变的更加实用起来。在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山东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竞赛中,该院学生王厚财、刘志远等同学设计的“无线遥控环保型扫地车”获得生产工艺革新与生产工作流程优化组一等奖,曹亮、杨成林等同学设计的“多用途空气质量监控仪”获得创业计划组一等奖。

这两个作品也在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都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生们的产品尽管在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比赛中获奖颇丰,但与本科院校同龄人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优势,能不能经得起推敲,那还得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2014年的第八届全国慧鱼工程技术创新设计大赛,由该院学生官庆兵、叶传鹏、贺禹等同学设计的“教具百宝箱”获得大赛一等奖,成为唯一一个获得此类奖项的高职院校作品。

在随后的2014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该作品也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发明创新兴趣小组到现在百余人的大学生发明创新协会,从简简单单的手工创意制作到现在270项实用新型专利,从校内举办机电创新产品博览会到获得国家级、省级大赛多项荣誉,山东职业学院“学生自主创新—院级创新博览会—省级创新大赛—国家级创新大赛”的四级创新培养实践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

校园里,“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在比赛中实现自我价值”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我创新,我快乐”的创新氛围正愈热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