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有什么成就 为什么被称为无耻文人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女神三部曲,<屈原>等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但是他的评价却有好有坏,甚至还一个无耻文人的称号.郭沫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吧.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听这些名头就知道郭沫若的成就之高了.郭沫若曾经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之后弃医从文,这一点跟另一位文学大家鲁迅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女神三部曲,《屈原》等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但是他的评价却有好有坏,甚至还一个无耻文人的称号。郭沫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吧。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听这些名头就知道郭沫若的成就之高了。

郭沫若曾经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之后弃医从文,这一点跟另一位文学大家鲁迅很像。1949年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郭沫若在文学和历史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成就,1978年,因病去世,享年86岁。

郭沫若文采出众,有很多的代表作,其中郭沫若早期的作品有有一篇叫做《凤凰涅槃》的诗歌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凤凰涅槃,意味着当时的中国。郭沫若希望当时的中国能够如同垂死的凤凰一般,浴火重生,变得更加强大,摒弃从前的恶习。

又比如回忆录《反正前后》,里面充满了政治性的见解,郭沫若在里面提出了自己对历史上辛亥革命的见解,还有其他重大革命时间的解读,充斥着郭沫若对国家的一份热忱。其他的比如《棠棣之花》、《孔雀胆》、《星空》、《新月与白云》等等,都是郭沫若的得意之作。

郭沫若文采飞扬,他的诗文写得也十分出彩。郭沫若的诗都表达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意味深长。比如《星空》,诗中虽然乍看之下是在描写瑰丽的星空,但是细细品读之下就会发现影藏在诗文中的孤独和悲哀,确实又充斥着对明天的希望。

在1958年郭沫若发表了《百花齐放》的诗集,选择了一百种花作为题目,写了总共一百零一首诗。郭沫若用自己的笔锋赋予这些花草生命,让它们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热烈的感情感染着每一个读者。

郭沫若的诗歌很多,其中《静夜》是极为出名的一首,还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诗歌虽然简短,但是却将诗人自己怀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心情表达地淋漓尽致。当时的中国正在磨难中求生存,郭沫若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到底要如何救国,要怎么做,成为了当时年轻人共同思考的话题。

前文写景,透着静谧,后文的感情却发生了激变,从月夜变成了星空,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当时郭沫若还在日本,所以这首诗歌抒发了郭沫若因国家不安去无能为力的悲伤和对家人的思念。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郭沫若作为一个大文豪,他说的很多句子都被后人奉为经典。郭沫若的名言确实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说的情真意切,甚至可以作为人们的座右铭,激励读者不断地努力前行。同时也是一种警醒,一种鞭策。从名言中也可以看出郭沫若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郭沫若有句话叫做“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看起来好像十分绕口,也十分简单,但是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要灵活,学会举一反三。有自己的思想,不要被已有的固定的内容就束缚了我们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有自己的东西,才会有进步。

郭沫若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其书法也是堪称一绝,甚至有有人将其与大名鼎鼎的苏轼相提并论。郭沫若涉及的领域确实十分宽广,在书法上花费的心血也不比诗词少,坚持了一辈子。据说郭沫若的书法有一个要诀,“回峰转向,逆入平出”。

郭沫若的书法有自己风格,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所谓的“郭体”。郭沫若的书法主要以草书为主,字体洒脱,将“意”与“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其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气息也让人感觉到其人的内涵精髓。郭沫若曾写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用以纪念新中国建立十五周年,后来这幅作品被人以三百一十九万的高价拍卖,可见其书法价值。

郭沫若还写过话剧,其中最出名的是《屈原》。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取材于楚国的屈原,将其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郭沫若将这位伟大的诗人描写地极为到位,,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

该话剧气势磅礴,有着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剧情紧张激烈,波澜起伏。风格刚健悲壮,酣畅淋漓。1942年,《屈原》重庆首演,当时的媒体报道说:“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此剧集剧坛之精英,经多日筹备,惨淡经营,堪称绝唱。”这部作品也代表着郭沫若历史剧的巅峰。

郭沫若的《天狗》是《女神》中的一首有代表性的诗篇。郭沫若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新诗的爆发期。当时的郭沫若还十分年轻,感情十分炽烈。郭沫若在诗中通过对天狗的塑造,表达了对旧社会的厌恶,主张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也表达出对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的认同。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诗中有着新颖生动的比喻,也有着奔放的感情,同时也不缺乏韵律和节奏感,在加上其大胆的想象,是郭沫若诗歌中的精品,值得大家好好品读。

郭沫若故居在北京西城区前海西沿18号。郭沫若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十五个年头。据说这个故居原本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成为恭亲王奕?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这个地方就成了辅仁大学的地方。之后辗转到了郭沫若的手中。

郭沫若的故居是大型的四合院,里面保存着很多郭沫若的手稿,院子中的银杏和牡丹据说还是郭沫若夫妇亲手种的。庭院中有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整个故居呈现出郭沫若在世时的样子,让游客感受到曾经大文豪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