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四长之一陈寔 德行高尚可以感化小偷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寔生于公元104年,名声相当好.年轻的时候是在县吏做个小官儿,后来做了都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那么陈寔是个怎样的人呢?陈寔前期是在朝廷做官的,后来见到朝廷的官员贪污腐败成群,而自己也接二连三地受到牵连和污蔑,所以陈寔后来便不再做官而是到山里隐居直到去世.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陈寔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没有同流合污,而且晚年的陈寔心性寡淡,乐知天命. 陈寔为人特别仁慈,当时年岁不好,老百姓特别贫困

陈寔生于公元104年,名声相当好。年轻的时候是在县吏做个小官儿,后来做了都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那么陈寔是个怎样的人呢?

陈寔前期是在朝廷做官的,后来见到朝廷的官员贪污腐败成群,而自己也接二连三地受到牵连和污蔑,所以陈寔后来便不再做官而是到山里隐居直到去世。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陈寔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没有同流合污,而且晚年的陈寔心性寡淡,乐知天命。

陈寔为人特别仁慈,当时年岁不好,老百姓特别贫困,有小偷夜里偷偷跑到陈寔家里,想偷点东西,不巧当时陈寔在家。小偷便蹲在屋顶的大梁上,想等陈寔睡着了或者出去了再偷,而陈寔呢其实早就发现了大梁上蹲着个人,便起来整理整理衣服,将自己的家人都聚集过来,严肃地训诫子孙,说,人呢,不能不自勉。并告诉子孙,干坏事的人不是一开始就是坏人,只是长时间做坏事做习惯了,才慢慢变坏的,就像现在屋顶上这个人一样。

小偷听到后非常恐慌,从大梁上跳下来,向陈寔请罪,陈寔没有责怪小偷,而是跟小偷说,看他的样子不像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人。还送了两匹布给这个小偷,从那以后,县城里就再也没有小偷了。后人便将陈寔说的话变成了“梁上君子”这四个字,来表示对陈寔的赞美。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梁上君子"这句成语。"梁"是房梁,"君子"是古代对有教养的读书人的称呼,用在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梁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窃贼的代称。后来"梁上君子"还用来比喻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脱离实际的人。

中心: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梁上君子者是矣!意思: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 我认可,因为与其狠狠责骂那位“梁上君子”,还不如劝他,指导他,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大兴“党锢之祸”,对士族名士进行迫害。延熹九年(一六六年),李膺等二百余人受诬为党人,被捕下狱,陈寔也在其列。其它人大多逃避求免,但他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第二年才遇赦得出。建宁元年(一六八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征辟陈寔为掾属,参与共定计策。

但不久事败,窦武等被杀,宦官更大规模地缉捕党人,死徙废禁达六七百人。陈寔因张让的关系免死,隐居在家乡的荆山。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陈寔之子,享年七十一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谌字)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陈谌(《后汉纪》作陈淑),字季方。与兄陈纪齐德同行,父子三并著高名,世称:三君。多次同时受到朝廷的辟召,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荣之。陈谌曾任司空掾,去世早了。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陈氏盛于颍川,而颍川陈氏的发迹,始自陈寔。陈寔是东汉时人,生于今长葛市古桥乡的陈故村。陈姓传至陈寔,不仅稳定了以陈为姓,而且逐渐形成望族。东汉时,不管在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陈寔都以德高望重而名倾天下。史书记载,豫州百城户户挂其像,以其为榜。

如今,陈寔就睡在陈故村村西的一座名叫“陈园”的陵园里。园内松柏森森,大冢之前的石碑上写着“颍川始祖汉太丘长陈寔公之墓”。陈瑞松介绍,陈寔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而关于陈寔的从政经历,东汉文学家蔡邕曾在《陈太丘碑》中这样记述:(陈寔)四为军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岁、太丘一年,德务中庸,教敦不肃,政以礼成,化行大谧……陈瑞松说,他是陈寔公的第58世孙。

蔡邕为陈寔撰写的碑文——

先生讳实,字仲弓,颖川许人也。含元精之和,应期运之数,兼资九德,总修百行。于乡党则恂恂焉、彬彬焉,善诱善道,仁而爱人,使夫少长咸安怀之。其为道也,用行舌藏,进退可度,不徼讦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四为军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岁、太丘一年,德务中庸,教敦不肃,政以礼成,化行大谧。会遭党事,禁锢二十年,乐天知命,澹然自逸。交不诌上,爱不渎下。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及文书赦宥,时年以七十,随隐邱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大将军何公、司徒袁公,前后招辟,使人晓谕,生曰:“绝望已久,饬巾待期而已。”皆辞不至。弘农杨公,东海陈公,每在衮职,群寮贺之,皆举手曰:“颖川陈君绝世超伦,大臣未跻,惭于文仲窃位之负。”故时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

年八十有三,中平三年八月丙午遭疾而终。临殁顾命,留葬所卒地,时服素棺,椁才周榇。丧事维约,用过乎俭。群公百僚,莫不咨嗟。岩数知名,失声挥涕。大将军吊祠,锡以嘉谥曰:“征士陈君,禀岳渎之精,苞灵耀之纯。天不愿一遗。传曰郁郁乎文哉。书曰洪范九畴,彝伦修叙。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讳没号,不亦易乎!三公遣令史祭以中牢,敕史敬请吊。太守南阳曹府君命官诔曰:“赫矣陈君,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资史即正,守终又令。奉礼终没,休矣清声。”遗官属掾吏,前后赴会,刊石作铭。府丞与北县令赴葬,荀慈明、韩元长等五百余人,缌服设位,哀以送之,远近会葬千人以上。河南郡钟府君临郡,追叹功德,述录高行,以为远近鲜能及之。重部大掾,以时成铭,斯可谓存荣没哀,死而不朽者也。乃作铭曰:“峨峨崇岳,吐符降神。于皇先生,抱宝怀珍。如何是穹,既丧斯文。微言圮绝,平者何闻?交交黄鸟,爰集于棘。命不可赎,哀可有极。

太丘镇历史悠久,在上古时代,因为东有湖泊,西有大河,独处高低而得名丘。据史书记载,西周曾设太丘社,春秋时叫犬丘邑,西汉时称敬丘侯国,东汉时改叫太丘县。因太丘人口不足万户,故而为小县,主官称长。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太丘长要数一代廉吏陈寔,我们眼前这个陈寔公园就是为了纪念一代廉吏陈寔而修建的。因为陈寔是东汉时期的官员,所以我们公园的主门是青石汉阙的仿汉式建筑。两旁镶有六块书法时刻。穿过青石汉阙的主门,在七彩喷泉的前方有一部石刻书卷,镌刻着太丘镇厚重的历史以及辉煌的现在。在喷泉两侧树立有四面浮雕墙,分别是忠孝德廉的故事。

公园中央的陈寔铜像,铜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底座正面一代廉吏陈寔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蒋笃运同志题写的,底座的背面刻有一代廉吏陈寔的生平。陈寔,字仲弓,谥号文范先生。他并不是太丘人,但是在太丘为官短短几年的时间,却留下了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成语典故。如:梁上君子、难兄难弟、牛车赴任等等。他文渊范懿,令世人敬仰,被誉为“一代廉吏”、“千古德星”,尊称“陈太丘”。人因地名,地以人显,传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