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位列三国曹魏三公 为什么管宁和他绝交

2018-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华歆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名士,原本在东吴势力下做谋臣,后来转投曹操,成为了曹魏的三朝重臣,生前为曹魏势力做出重大贡献,死后被追封功绩,华歆(15

华歆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名士,原本在东吴势力下做谋臣,后来转投曹操,成为了曹魏的三朝重臣,生前为曹魏势力做出重大贡献,死后被追封功绩,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降,被奉为上宾。

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又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讨孙权,以华歆为军师。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代汉建魏,改相国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钟繇为太尉,晋封博平侯。232年1月30日去世,谥敬侯。

华歆和管宁本来是一对好友,但是因为两个人观点不同,华歆向往官海沉浮,而管宁则是向往大隐于市,于是有了“割席绝交”的典故,在当上高官的华歆心中一直牵挂着,当时的好友管宁,屡次向君主推荐管宁,成为了一段佳话。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皇太子曹叡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

华歆和管宁两个人观点出入太大,在性格方面也存在差距,最后闹得绝交收场,华歆和管宁两人是有很大的性格差异的,可从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来看,他们又有着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两人都是不折不扣按自己心意生活的人。

华歆和王朗都是曹魏势力的谋臣,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的王朗大家还记得吗?他的性格狂妄自大,气度狭小,而且自私自利,而华歆和王朗两个人在一起,华歆显得品德优良,有一次,华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一起避难,华歆立刻表示为难。王朗说:“幸好船还宽敞,怎么不行呢?”后来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丢下搭船的人。

华歆说:“最初我对带不带他表示犹豫,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怎么能够因为情况紧迫就把人家抛弃了呢?”于是继续带着那人一起逃跑。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品行优劣。

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每当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

中平五年(188年),冀州刺史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期间,华歆制止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之后,王芬果然谋反失败,从此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华歆在曹魏势力创下功绩累累,对于曹魏势力肯定是一个有功之人,而他的品行也一直深受后人追从,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东汉末年桓帝时曾入仕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太尉,为官有清誉传世。华歆就是个经世致用,施民于惠政的好官员。在仕途上,华歆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了。汉灵帝时,被举为孝廉,后任尚书郎。汉献帝时,任豫州太守。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华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为侍中,为尚书令。

曹操征讨孙权时,“表歆为军师”,后任为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封博平侯。卒后谥敬侯。华歆虽然在为人处世上非常关注他人的的感受,但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上是不畏他人的言论的。比如他先是投降孙策,后迎娶江东族的遗孀,继而说服孙权让自己接受曹操的征召,这在当时都是不容于舆论的。而华歆却坦然地而且是明显地做了,其胆气与勇气可见一斑。

华歆在历史上深受大家的好评,无论是做品行还是人物性格,对于华歆可以说是无数仕途子弟的追求,华歆在为人处世上就要柔和多了。当他接受曹操“表天子”之征召后,朋友故旧们给他送了许多礼物,价值百金。这自然不是贿赂,也许是,但不明显,总之是打着朋友之谊的旗子而来的礼物,若是生生推却了,自然会让人面子上过不去。

于是华歆一一接受,不过却都暗暗作了记号,在临行登船前把礼物都拿出来,说是路上不安全,带值钱的东西就更不安全了,以“怀璧之罪”为由,将礼物一一归还给来送行的朋友,这既照顾了朋友之谊,又保持了自己的清廉之念,可谓是双全之策。

董卓篡逆,为避西京之乱,华歆与一行人从小路步行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独行,想要和他们一起避难,所有人都同情老人并同意让他随行,只有华歆说:“不可以,现在处在危险之中,无论祸福患害,都要讲究一个‘义’字,现在无故接受一个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现在接受了他,将来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中途抛弃他吗?”

见大家都不忍心拒绝老人,于是就带他同行,走到半路上,这位老人掉到了井中,众人都想抛弃他不管,只有华歆说:“既然当初接受了他,现在抛弃他不管是不仁义的。”于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的确,华歆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物。

对于华歆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因为华歆原本在孙策势力下,后来转投曹操,这让人怀疑华歆的忠诚度,孙策是个英雄,英雄自然很重视英雄。比如孙策很欣赏周瑜,而且成了连襟;孙策与太史慈不打不相识,最后君臣同欢成为一段佳话。不过英雄也有看人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孙策曾经善待过华歆,不过后来华歆投降了曹魏,成了曹操一党,而且官做得很大,以致后人都认为华歆是无耻的反复小人。

做不了雷锋的华歆很有思想,中平四年,冀州刺史王芬邀华歆废掉汉灵帝、立合肥侯,遭到华歆的拒绝。当时名士陶丘等人自己以为比华歆见识高远,便决计参与废立。华歆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事败后,王芬自杀。陶丘等人非常佩服华歆的先见之明。

华歆投降曹操成为了他历史上的一个疑点,不过曹操确实对华歆非常好,江东过来的华歆自从来到曹操那里,一直备受曹操的器重,先封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副丞相。魏国建立后,任御史大夫,曹丕任魏王时,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而华歆也一直勤勤恳恳地为曹操父子做事。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褒奖。故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给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华歆先依靠孙策,再投降曹操,其实品德上并无差错。当时孙策、孙权等人俱是大汉子民,曹操为大汉丞相,而且曹操奉行唯才是举,客观上有利于才能的发挥。如果一味的上纲上线,那么张郃、黄忠、魏延姜维,这些名将后来都曾拓疆开土,而当年都曾背叛过自己的主人,一厢情愿的贬低华歆其实也是不可取的。毕竟他的口碑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好的,即使到现在,一个高官,一贫如洗,不包二奶,不养小三,奉公守法,也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