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台湾史 当代台湾史研究的新坐标——专家学者评《台湾史稿》
编者按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台湾问题仍然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张海鹏教授、陶文钊教授主编的《台湾史稿》于2012年12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引起海内外学界关注。《台湾史稿》从三国至元代对
台湾的探险与贸易写起,止笔于2010年年底,对台湾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作了翔实、全面、完整的叙述,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台湾史专著。本报刊选2013年1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举办的《台湾史稿》出版发布会上6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台湾史稿》 张海鹏 陶文钊 主编
凤凰出版社 2012年12月出版 定价148元
张海鹏 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史稿》主编之一
2005年,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提出的“台湾历史研究”课题,通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课题的评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完成了两项成果:一是两卷本《台湾史稿》,另一是一卷本《台湾简史》。《台湾史稿》较多从学术著作着眼,《台湾简史》则从学术普及的方面努力。
我们编撰的台湾史,力图向4个方面努力:
第一,尽可能写成关于台湾历史的平实客观的著作,努力全面反映概括台湾历史发展的全貌。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论证台湾与祖国大陆发展的密切联系,探讨台湾社会的发展轨迹,我们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在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台湾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作详尽的概括与分析,探讨重大问题的成因,剖析台湾的发展走向。
第二,传播正确的台湾历史知识,正确解释有关台湾历史的观点,使读者了解台湾历史的由来,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正确理解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的历史依据,这对于在新的世纪里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将有助益。
第三,说明台湾经济起飞的成因。台湾经济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首先在于农业的发展。经过闽粤移民近200年的努力耕耘,也经过清代几任台湾官员的着意经营,台湾从一荒芜之岛发展成为一个农业较为先进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日本人对台湾展开大规模的调查,运用先进的技术,改良品种,建立水电站,进一步推动台湾农业的发展,建立初步的工业体系。
1949年前后,伴随着成百万国民党党政军人败退台湾,大陆数万技术精英来到台湾,依靠美援,以计划式方式,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终使台湾经济迅速发展,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研究西方列强侵略与台湾发展的关系。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染指的目标,荷、西、英、美、法等国都曾侵略台湾,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我们的台湾史将对美台关系及日台关系的演变轨迹进行历史回顾和客观叙述。
《台湾史稿》由我和陶文钊教授主持。原计划从远古时期写到2000年。在写作过程中,台湾发生了政党再次轮替,2008年5月以后,台湾的局面有了新的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也随之出现新的积极的变化。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将台湾史的下限延长到2010年。
《台湾史稿》只是勾勒了台湾历史的最主要方面,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研究框架。已经建立起来的框架,研究还不很深入,许多内容还难以涉及。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和读者的指教。
王建朗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洋洋洒洒108万字的《台湾史稿》是一部纵贯古今的台湾通史著作。它对台湾的古代、近代、日据时期、光复以后乃至民进党统治时期及第二次政党轮替都有论述,可说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论述内容最近的台湾通史类著作。
这样的著作当然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但研究刚刚发生在昨天的历史,无疑冒着一定的风险。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一定的时间沉淀是非常重要的。中长期结果的呈现及一定程度上资料的公开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基础条件。而对昨天历史的研究,缺少了这两者,既困难得多,又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但是,我对该书有着相当的信心,因为它的作者是一批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从事研究的学者群。
《台湾史稿》是台湾史研究中心全体同仁研究精华的凝聚,是台湾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十年来,该书的作者们,分别在清末日本侵台、日据时期台湾警察制度及政治制度、台湾总督府的经济政策、“二二八事件”、退台后的国民党改造、台湾农会等问题上作出了独到的富有创新的研究,已经出版各类专题性著作10余部,可谓各有擅长。现在,他们将各自的研究精华融合到《台湾史稿》中,相信这些方面都将成为这部著作的特色和亮点。
本书的作者们在资料搜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该书的许多研究建立在第一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从早期的中日官方文档、日据时期档案到最近这些年才能接触到的国民党档案,该书都有大量的引用。正是在对原始史料爬梳整理的基础上,该书对若干前人未曾研究或研究不深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形成了若干独具特色的论述,赋予该书以重要的创新意义。
该书又充分借鉴和吸取了学界以往的研究成果,这也是任何一部通史性著作所必须的工作。对学术前沿的清晰把握,对前人优秀成果的汲取,使该书起始便站在较高的水准之上。
《台湾史稿》的出版,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学术盛事。它对台湾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将在两岸的台湾史研究中拥有它的重要地位,成为台湾史研究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张振鹍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
无论从台湾史研究角度,还是对出版界来说,《台湾史稿》出版都是一件大事。这部书洋洋洒洒108万字,浏览过后,我的总体感觉是,这是一部具有非常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而且也很有特色,集中起来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
第一个字是“全”。这本书全景式地描述了台湾从古到今的发展,对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所有重大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叙述,体现了一个“全”字。
第二个字就是“通”,从古通今,时间跨度很长,一直通到前两三年,马英九第一任就任后的两年。我注意到这部书最后写到2010年年底,写到这个时间极不容易。《台湾史稿》贯通古今,最宝贵者乃“今”这部分。
《台湾史稿》共两卷,划分了3个时代,上卷为台湾的古代与近代,下卷为台湾的现代。《台湾史稿》最有新鲜感的部分就是近60年的台湾史,也就是下卷。下卷按时间来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台湾来说是国民党政权迁到台湾之后60年的具体情况,这是这部书最宝贵、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生活在大陆的很多人对1949年以后的台湾只有模糊的笼统的概念,其历史真相到底如何,蒋介石的专制统治怎样推行,蒋经国的政治革新如何推行,台湾经济怎样起飞……《台湾史稿》给了读者丰富的知识,丰富的信息,这些知识非常系统、全面,极有价值,读了之后使人受益良多。
臧运祜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非常高兴看到《台湾史稿》的出版。早在2002年,张海鹏老师就开始谋划撰写台湾史,十年磨一剑,张老师和陶老师终于磨成了这把剑。1918年,台湾爱国志士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出版面世;将近一百年后,中国大陆的学者写出108万字的皇皇巨著《台湾史稿》,这是学术界、出版界的一大盛事。
这部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不再重复。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就是中国梦。中国复兴之梦提出后,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20世纪以来,随着港澳问题的解决,中国梦最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不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对台湾史的研究,如果从学术意义来看,有3个方面:
第一,树立话语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部书的学术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台湾史稿》上卷一共8章,为日据时期的台湾安排了4章的篇幅。这部书对半个世纪日据台湾的历史进行了很好解析,阐述了大陆学者对日据时期台湾历史的基本认识,给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二,台湾问题及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北大学生也非常关注。我们经常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一些台湾问题和台湾史的课程,选课的学生非常多,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也非常热烈。我深感关于台湾问题和台湾史研究,多年来一直缺乏一本专著或教材,能够把台湾历史系统地叙述清楚、适合大学教学的书籍。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史稿》的出版非常有意义,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北大的讲台上推出这本书,把《台湾史稿》作为相关课程必读书或参考书,让学生们继续研究台湾问题。
第三,《台湾史稿》一直写到2010年,而且1949年以来60多年的台湾历史占了很大的篇幅,这是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海峡对岸到底是什么样的,台湾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多数人是不了解的,这部书把这部分历史作为重点,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中国史学的惯例是厚古薄今,但《台湾史稿》反其道而行之,略古而详今,这有一定的难度。张海鹏老师带领作者克服了很大的困难,在史料的收集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观点,让大家对台湾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台湾史稿》的主编极有眼光,这部书没有叫做《台湾通史》而是叫做《台湾史稿》,显然为日后修改留下了空间,毕竟台湾史研究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李祖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关于台湾、大陆方面台湾史的研究,最初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刘大年等先生1956年编的《台湾历史概述》,后来有厦门大学陈碧笙老师编的《台湾地方史》,陈孔立老师主编的《台湾历史纲要》。我们手上的《台湾史稿》则是目前最大部头的、贯通古今的台湾历史著作,运用了很多第一手的台湾史资料,而且吸收了台湾史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一部重要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台湾史研究著作,代表了大陆目前台湾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纵观全书,我认为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内容安排。在章节结构方面,这部书是厚今薄古,现代部分占了11章,全书一共20章,如果把战后接收台湾的那一章算进去,现代部分应该是占了12章。做这样的安排,我想主编是有所考虑的,张海鹏老师在序言里也作了说明。
以前的《台湾历史纲要》主要是侧重于台湾前期,清代写得比较多,日据时期和现代部分比较薄弱,所以张海鹏老师他们把研究的重点、内容的重点放在日据时期和现代部分,这是非常合理而且是非常具有学术远见的一种安排。
二是作者队伍,从书后的作者名单可以看出,是中青年学者在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成立十年来,在人才的培养、学术梯队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年轻的学者通过参加课题、通过他们的研究、通过撰写大部头的著作,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也是历史的规律。在将来台湾史的研究方面,他们应该是大有作为的。年青一代台湾史研究人才的成长或许比出版这部书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的历史当然也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台湾史跟中国史的关系应该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台湾史既具有中国历史的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对大陆、台湾历史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举办了很多会议,与凤凰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系列台湾史方面的著作,对推动大陆、台湾历史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再次对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台湾历史研究”及其最终研究成果——《台湾史稿》的正式出版,向课题的主持人,也是主编,张海鹏老师、陶文钊老师,以及课题的参加者、作者、出版者表示祝贺!
刘红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在台湾问题研究中,台湾史和两岸关系史研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台湾史稿》在研究台湾历史和两岸关系历史方面,完成了一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是一项值得肯定的对台研究的优秀成果。我说说几点感想:
第一,《台湾史稿》研究选题重要。该书有助于确立符合两岸历史的台湾史观。该书应该是现有台湾史研究成果中的上乘之作,为两岸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一部资料扎实、论述系统、观点正确、文字流畅的史学著作,有助于大陆各界正确、全面了解台湾历史,进而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必要的学术基础和著作范本。
第二,《台湾史稿》研究体系完整。台湾地区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决定了研究台湾历史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该书的成功之处,就是不回避难点,掌握住重点,形成自身的特点,确立起台湾史的研究体系。在研究架构和体系上,一部分是对于台湾历史的演变过程的研究。
如对于台湾早期开发过程、明清时期台湾的发展、日本侵占时期与回归祖国、国民党当局撤台以来的发展,直至2008年出现的台湾二度政党轮替等发展过程和特点,都有系统和到位的论述。
一部分是对于台湾历史和社会重要领域的专题研究。如日本侵占台湾期间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光复以后的台湾教育和文化、美援对台湾经济社会的影响等都有系统和到位的论述。一部分是对于影响台湾发展的重大事件的研究。如“二二八事件”“保钓运动”“党外运动”等过程和特点,都有系统和到位的论述。该书的架构和体系有创新和独到之处,是本书的又一成功之处。
第三,《台湾史稿》研究结论客观。该书在研究和论述中,一是较好地处理了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对台研究中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台湾史研究必须要有相应的学术和理论基础,但是台湾历史研究又是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台湾史研究中的许多学术问题很敏感,该书在取得较高学术价值的同时,能够始终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正确的政治导向。
二是较好地处理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随着两岸交流的开展,对台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台湾史研究方面出现了一大批成果,该书能够在总结众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符合两岸关系实际,符合台湾历史演变的客观规律。
三是较好地处理了研究和宣传的关系。该书凭历史资料说话,凭严谨治学态度开展研究,充分论述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国家的基本史实,系统论述台湾发展的模式和教训,全面论述两岸和平发展给台湾带来的光明前景。因此,研究结论客观、正确,成为该书的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