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十大名医 华佗首创麻醉技术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位: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扁鹊见蔡桓公>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记叙了扁鹊见到蔡恒公,告诉蔡恒公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

第一位: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扁鹊见蔡桓公》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记叙了扁鹊见到蔡恒公,告诉蔡恒公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如此扁鹊劝了几次,蔡恒公都不信,直到有一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仅仅通过外表,便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生病,并且能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第二位: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世尊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第三位:华佗

华佗(约145-208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第四位: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童”。他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学说,兼通佛典。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第五位: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位:葛洪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葛洪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葛洪同时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葛洪对狂犬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

第七位:皇甫谧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魏晋医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后世称之“针灸鼻祖”。

皇甫谧十二卷的《皇帝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

现在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正因为如此,皇甫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于世界文化史的历史名人。

第八位:钱乙

钱乙(公元1032一1113年)。字仲阳。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汉族,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钱乙去世后,他的学生阎孝忠将他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于宣和元年(1119)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有23个病例和创制的114个药方。

钱乙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许,而且对中医辨证学、方剂学均有较大影响。他奠定了中医史上儿科的专业地位!他为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儿科大家。妙手仁心,一生止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阐释了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他精通中医的至高境界,望诊,在中医历史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第九位:叶天士

叶天士(公元1666~公元1745),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

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温热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它不仅对温病学,而且对整个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