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什么死在自己变法中 解密商鞅之死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起商鞅那是很多人熟悉得不得了的人,因为他在历史书上掀起一场变革,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改变历史的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

说起商鞅那是很多人熟悉得不得了的人,因为他在历史书上掀起一场变革,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改变历史的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 公子虔和太子师 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公元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

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这可以说是死在自己的手中。)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商鞅于郑国黾池。商鞅死后被秦惠王在彤处以“车裂之刑”,灭商鞅之族。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在秦国相当于宰相的头衔,在历史上算是毁誉参半。写《史记》的司马迁就很不待见他,说他是“刻薄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他严酷,立下严刑峻法,还亲自去看公捕公判,杀人杀得渭水都被染红了,简直是《封神榜》里纣王即视感啊。可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主流话语对商鞅是持批评态度的。

不过近代以来,中华大地各种革命浪潮此起彼伏,一浪更比一浪“浪”,商鞅这样的变法人物当然就成为创业英雄啦,人人口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知道为什么你身边总有很多人喜欢高密吗?小编猜想跟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有关,商鞅是第一个把“告密”写进法律里的政治家。“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了生存,每个百姓必须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探听“奸”人“奸”事,包括自己的亲人。

而你一旦告密,你得到的奖赏将是一个农夫十年劳动才能赚得来的钱。如果你知道“奸”而不告发,有人告发了这件事,你也要受到处罚。商鞅想通过告密来实现“全民自治”,可以想象秦国会变成一个多么古怪而可怕的国家。

大家可能都知道商鞅变法把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接下来让我们说说商鞅变法的坏处,商鞅变法,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他变法二十年,秦国索性连货币都没了,直接一把斧头换15斤大米,以物易物大唱原始社会好。他死后三年,秦国才重新又有了货币。

当然,像商鞅这样搞极权强国的政治家也不少,商鞅比较失败的是,他为人傲慢,对屌丝们的不满不屑一顾,所谓“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连群众“洗脑包”都懒得发一个。群众理所当然的——讨厌死他了。

商鞅在秦国掀起了一场前所为未有的改革,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的了基础,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自己变法当中,后来他的法制也变成秦国的灭亡的原因之一。

一、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三、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

大家伙认识商鞅可能是从这件事情开始的,因为历史书上讲述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就是从这件事开始,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但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

最后商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