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庄周的思想是什么 他有什么故事
庄子,名周,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齐名,并称为“老庄”。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传说庄子曾经隐居在南华山,所以到了唐玄宗时期,庄周被封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经》
庄周的家族起源可以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子学富五车,游历天下,对各门各派的观点都有分析批判。庄子的文字汪洋恣肆,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充满着超凡脱俗的意境,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基本算得上是先秦散文的巅峰代表。
庄子的思想继承老子的道,认为“天道无为”,一切都在变化,自然比人为要好。庄子与老子的思想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庄子提倡无用,无为,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充满了辩证法。庄子提倡的无用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无为,表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无为又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 “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庄子的追求,大概就是自由逍遥。
《秋水》一篇大概是最能显示庄子的汪洋恣肆和行云流水了。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是河伯看见河水淹没了大地,就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但是看到大海之后,只能感叹不如。海神的话更是诠释了更深层次的道理。
人只有虚心好学,才能不断地进步。在茫茫的浩瀚星河之中,不论是谁,都显得太过渺小。人不能满足于自己的所学所知,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事物,开拓自己的眼界,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学无止境。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表达了庄子的追求。体现了庄子向往自由,向往逍遥的人生观点。庄子通过描写鲲鹏,表达了自己认为的逍遥游是什么样子的,是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无所依凭却能游于无穷的境界。
庄子的观点导致了他对世俗的不满,认为人的精神应该从现实中升华,消除固步自封的心态,不要在碌碌无为中迷失了自己,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人的思想才能进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讲述的是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两个人针对鱼是不是快乐展开了辩论。两人针锋相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后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输,但从中引出的观点,却是发人深省。
两人的辩论堪称精彩绝伦。惠施认为人鱼两物,人是不可能知道鱼的感受的,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认为,人可以知道鱼的欢乐。文中不难看出,庄周的观点有些诡辩的味道,但是庄周的心态不得不说更高一筹。
《齐物论》是《庄子》名篇,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所谓“齐物”是指,天地万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天差地别,但是归根到底的实质是一样的。“齐论”是指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虽然都不一样,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
齐物论和逍遥游两者构成了庄子的哲学。庄子既看到了事物的区别和对立,也看见了事物的一致性。不论是什么,都向着它的对立面发展,因此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认为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身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这则故事是说,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来请庄子出仕,但是庄子却用楚国的一只神龟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宁愿在外面漂泊逍遥,也不愿进入官场失去自由,做一个失去灵魂的人。
庄子表明了自己拒绝出仕的意思,也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庄子向往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想做的只是一个逍遥于天地之间的散人。不羡慕所谓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也不愿和官场之人同流合污。
庄周梦蝶是一个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典故。这个典故代表着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故事十分地简单,却引人深思。其中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了古往今来很多人的共鸣,比如有句诗句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试妻是一则民间传说,真实性已经不可考。
有一天庄子出门,看见一个少妇拿着扇子对着新坟不断地扇风。庄子好奇,上前询问原因,少妇回答说只有坟土干了她才能改嫁他人,所以扇坟。庄子听完感慨,回家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妻子说自己绝对不是这样薄情寡义的女人。
没过几天,庄子重病离世。妻子却与前来吊唁的楚王孙眉来眼去,还想要嫁给他。这时楚王孙突然心绞痛,口吐白沫。仆人说,只要用活人或新死人的脑髓,热酒吞下,楚王孙就能痊愈。于是庄子的妻子就想把庄子的棺材劈开,取他的脑髓,却看见庄子叹气而起。原来庄子没死,楚王孙也不过是庄子变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试验妻子的忠诚。妻子无颜,悬梁自缢。庄子从此看破人生,把妻子放入破棺材后,就找个瓦盆当乐器,鼓盆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