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马光怎么死的墓在哪 有哪些经典故事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被誉为一代名臣的北宋司马光,他为北宋这一王朝贡献良多,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那么,司马光的成就有哪些呢?司马光最主要的成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二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先来说说司马光在政治上的成就吧.司马光在其二十岁那年就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曾多次向皇帝上书,提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后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一气之下辞官回家.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其十岁的幼子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朝政便被当时的皇太后把持.皇太后一直都是反对新政

被誉为一代名臣的北宋司马光,他为北宋这一王朝贡献良多,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那么,司马光的成就有哪些呢?司马光最主要的成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二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先来说说司马光在政治上的成就吧。司马光在其二十岁那年就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曾多次向皇帝上书,提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后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一气之下辞官回家。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其十岁的幼子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朝政便被当时的皇太后把持。

皇太后一直都是反对新政一派的人,于是她召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不顾自己的年迈,毅然回朝接受任命。司马光上位后,立马废除了与新政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恢复旧法。司马光日以继夜的工作,直至耗尽毕生的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成就,一直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先是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是后人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司马光一生博闻多识,笔耕不辍,除了《资治通鉴》一书外,他还有其它许多著作。比如散文《训俭示康》、被称为《资治通鉴》的姐妹篇的《稽古录》以及《潜虚》等一系列文学著作。

司马光除了拥有极其出众的政治才能外,他的文学素养也是极其的高。司马光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这些名言在今天看来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一句在现今的流传较为广泛,也是辩证才与德的关系。司马光认为一个人如果他单单只有德,而不在意自己才能的培养,那么这个人即使拥有一颗想要做好事的心,也是不会成功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那个人光有才,没有德的话,那么他既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只看他自己怎么想了。如果无德,而他的才能又较为出色的话,那么他可能做得坏事的概率就会越大。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除了上面的这一句,这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在现今看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句话的大意就是与一个德行差的人交朋友,还不如跟一个没有什么天赋但积极努力的人交朋友。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德行差也会影响到身边的朋友,两人是相互影响的存在,所以选择朋友时要擦亮眼睛。

在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司马光认为要学习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即使不能学习到,也要借鉴一下。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同时告诫自己要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司马光为北宋这一王朝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大地贡献。那么,司马光一生取得过什么样的称号呢?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之所以被称为政治家,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北宋这一王朝,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曾多次被皇帝重用,为了不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他多次上书皇帝,提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等到宋神宗时期,神宗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实施新法。

而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于是一气之下司马光辞官回家著书。等到宋神宗逝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朝政被皇太后所把持。皇太后也是新政的反对者,于是她召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回朝后,日以继夜的工作,不眠不休,最终因病去世。

而司马光辞官在家的十五年间里,他勤勤肯肯,主持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对于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司马光又是一名史学家。司马光学识渊博,一生著作繁多。较为著名的有《稽古录》、《潜虚》、《涑水记闻》等一系列文学著作。司马光文笔优美,在写作方面的造诣极高,所以他也被称为文学家。

司马光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了。司马光是陕州夏县人,其父是被誉为一代名臣的司马池。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司马光,从小就展露出了他不凡的智慧。幼年时的司马光,有一日与其他众多小朋友在自家的后院玩耍。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正是好动贪玩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院子中的一口大缸上面。大缸之中盛满了水,看着就非常的危险。

忽然间,小朋友一个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了水缸里。水缸的水很深,个子小小的小孩掉在里面肯定是会被淹死的。周围的小伙伴们都被这突然间发生的事情给吓傻了,有的开始哭泣,有的边哭边跑向大人们求救。这些小朋友中,只有司马光很镇定,他知道水缸太深了,自己肯定是不能将小朋友拉出来的。司马光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头,于是司马光抬起大石头,猛地向水缸砸去。水缸在大石头的撞击下,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大洞,水缸里的水哗哗的流了出来。等到大人们听到声音赶过来时,掉进水缸里是小朋友已经被司马光救了出来。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行为,获得了大人们的一致夸赞。

遇事沉着镇定,司马光用他的智慧挽救了小伙伴的生命,值得所有人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今天都被誉为美谈,除了他砸缸救人的故事外,司马光诚对买马人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有一日,司马光想要将家中的一匹马给卖掉,便将这匹马交给了管家,让管家牵着去集市卖。这匹马,性情十分的温顺,毛色也很纯正,身姿矫健,算的上是一匹好马。但这匹马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在夏季时会有肺病。于是,司马光特别嘱咐管家让他一定要告诉买主这匹马在夏季时会有肺病这件事情。管家听后感到十分的不解,哪里有人会将自己要卖的物品的缺点告诉买主呢?

管家对司马光说道:“我们卖的这匹马外形看起来十分的漂亮,只要我们不说买主是不会知道这匹马夏季会有肺病的。”司马光听后十分不认同管家的说法,司马光认为做人就应该讲诚信,这跟钱多钱少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那么他的损失就会更大。管家听了司马光的话后十分的愧疚,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于是,管家在集市卖马时,诚实的告诉买马的人,这匹马在夏季时会生肺病。

从司马光卖马的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非常重视信誉的人,他认为做人诚实是非常重要的,这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在司马光小时候,大概只有六七岁左右的样子,有一日,他想要吃青胡桃,但很可惜他怎么也剥不下青胡桃的皮,司马光很是着急。他的姐姐见司马光不能将皮给剥下来,便想要帮忙。但是他的姐姐也不会剥,无奈之下,司马光只能拿着青胡桃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儿,司马光家里的女佣看到司马光拿着一个青胡桃,就明白司马光是想吃胡桃,但又剥不了皮。于是,女佣便将司马光手中的青胡桃拿了过来,打了一盆热水,把青胡桃放进了热水之中。青胡桃经过热水的浸泡,就非常容易剥下皮来。  

司马光的姐姐路过时,看到司马光已经拿着胡桃在那吃了。姐姐很是好奇,于是就问青胡桃的皮是谁剥的。司马光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青胡桃说:“青胡桃的皮是我自己剥下来的,只要将青胡桃放进热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姐姐听后十分的高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但司马光的父亲听到两人的对话后,非常的生气,训斥他:“你怎么敢说谎。”原来,女佣帮助司马光剥青胡桃皮的事情,被在门口的父亲看得一清二楚。

经过这件事后,司马光再也不敢撒谎了。等到司马光成人后,他还将这件事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诚信。

在北宋司马光所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其第一篇副论便是《才德论》,司马光认为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便是才和德。在《才德论》中,司马光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对才德的看法和才德两者之间的关系。

《资治通鉴》一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共耗费了他十九年的心血。而《才德论》更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副论。司马光在《才德论》中写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智伯之亡”。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智宣子的国卿,他在国中的地位很高。智宣子一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智瑶和智宵。智宣子需要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智宣子一直以来都是偏爱大儿子智瑶的,所以他想立大儿子智瑶为继承人。

智氏一族中,有一个叫智果的人,听到智宣子想传位给智瑶的消息后,很是惶恐。他跟智宣子讲,如果一定要立智瑶的话,就应该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给考虑清楚,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认为智瑶有相貌、有才华、做事很有气魄、遇到事情也能够很好的解决,但智瑶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没有“德”。智宣子最后还是立智瑶为自己的继承人,结果智瑶继位后导致了智氏一族的灭亡。

司马光的《才德论》告诉我们,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才德皆备者,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的故居在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故居占地面积约为133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司马光就是在此地降生的,故居对于司马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完整的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而且还能够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司马光除了拥有极高的政治天赋外,他的文学造诣也不容小觑。因后来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司马光一气之下辞官归故里,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他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司马光故居是经过整修的,但还是保持了它原有的样貌。故居的正门口悬挂着写有“司马光故居”这五个大字的牌匾,字迹遒劲有力。司马光故居的门口种植着许多参天的古柏,郁郁葱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故居共有西门和东门两道门,在故居的南边是司马光生平的展室,北边则是民俗展室。司马光故居的中心部分则是由养粹亭、司马井和一组大型的司马光雕塑构成的。故居环境优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在他二十岁那年高中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司马光博闻多识,怀有远大抱负,但他的仕途却十分的不顺,充满了坎坷。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实施的新政,两人经常在朝上大声争吵,谁也不服谁。当时的皇帝为宋神宗赵顼,他一心想要重新恢复宋朝的繁华。宋神宗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提拔王安石为宰相。同时,他也重用司马光,将他提拔到了中书省。

但司马光十分不看好王安石的变法,便请求外调。司马光一走就是十五年,在此期间他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书籍《资治通鉴》。也是在这十五年间里,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因病去世,年仅十岁的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其祖母皇太后当政。皇太后是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于是她召司马光回朝。当时,司马光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了,但他还是应召回朝。司马光回朝后,先是将大部分新法废除,改回原来的旧法,然后就是一一处置实施新法的那些人了。

司马光一共执政一年半左右,每天竭尽全力工作,耗尽了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