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外太空 8个最不像地球的地方让你体验“太空之旅”

2017-07-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罗赖马山意为“翠蓝”,“富饶” 的 “大”山,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在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长约14公里.宽5公里,海拔2,810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奥里诺科河系.亚马孙河系以及圭亚那的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山麓有金刚石.铝土矿藏.1912年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所著的小说<失落的世界>,就是以这部分的罗赖马山为背景的.在18世纪~19世纪初,先后几位科学家,地理学,植物学家和人类学家抵达了山脉的顶部,他们在顶部发现了大型动物的化石群,后被证实是

罗赖马山意为“翠蓝”,“富饶” 的 “大”山,是南美洲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在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长约14公里、宽5公里,海拔2,810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奥里诺科河系、亚马孙河系以及圭亚那的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山麓有金刚石、铝土矿藏。1912年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所著的小说《失落的世界》,就是以这部分的罗赖马山为背景的。

在18世纪~19世纪初,先后几位科学家,地理学,植物学家和人类学家抵达了山脉的顶部,他们在顶部发现了大型动物的化石群,后被证实是恐龙化石。18、19世纪时期,理查德和罗伯特熊氏(1838年至1844年),恩斯特乌勒(1909年至1910年)和西奥多科赫-格伦伯格(1911)等学者曾多次在罗赖马山周围进行考察研究,取得了众多珍贵的资料。1884年,英国探险家埃弗拉德第一个登上了罗赖马山的山顶,他发现山顶平坦开阔,植被也只有香草和灌木。

从巴黎出发的拉力车队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横渡地中海,穿越了撒哈拉大沙漠,终于到达了大赛的终点─西非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在佛得角的绵绵沙丘中,车轮滚滚、黄沙漫天,发动机轰鸣、人声嘈杂,到处是一片喧嚣。然而在沙丘的另一边,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粉红色的椭圆形湖泊宁静地安卧在金色的沙漠之中,与碧蓝色的大西洋近在咫尺。

玫瑰湖是一个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的盐湖,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端—塞内加尔的佛得角,距这个国家的首都达喀尔35公里。玫瑰湖美丽的色彩是那些嗜盐微生物(当中以杜氏盐藻为主)的杰作。随着随着季节变化,湖水的含盐度会发生改变它的颜色也会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是玫瑰湖最美的时候,由于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它们呈现出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韩松洞位于越南风牙者榜国家公园,1991年由当地居民首次发现洞口后,2009年,一个英国和越南联合组成的洞穴考察小组在越南丛林深处发现了一个洞穴,并宣称这个洞穴是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大型天然洞穴。同时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最大的“洞穴走廊”,全长超过5.5英里(约8880米),高度达到200米。

万年冰洞在山西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畦乡境内,处旅游专线旁,海拔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专家们称,该冰洞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现开发近百米。已开发部分分三层,有冰帘、冰钟、冰花、冰人、冰菩萨等,不一而足。洞内壁上皆冰,堪称一个冰的世界。

冰川上的融水,在流动过程中,往往形成树枝状的小河网,时而曲折蜿流,时而潜入冰内。当冰川断流的时候,走进冰洞,犹如进入一个水晶宫殿。有些冰川,通过冰洞里的隧道,一直可以走到冰川底部去。冰洞有单式的,有树枝状的,洞内有洞。洞中冰柱林立,冰钟乳悬连,洞璧的花纹十分美丽。有的冰洞出口高悬在冰崖上,形成十分壮观的冰水瀑布。

萤火虫洞也称为怀托摩萤火虫洞,位于新西兰的怀卡托的怀托摩溶洞地区,因其地下溶洞现象而闻名。地面下石灰岩层构成了一系列庞大的溶洞系统,由各式的钟乳石和石笋以及萤火虫来点缀装饰。参观萤火虫洞,必须从蒂安娜搭乘30分钟船程到对岸,靠近洞穴时仍必须搭船进去,再步行上桥。首先会见到一座小型瀑布,下方有时有鳟鱼出现。游客可搭乘人力船在黑暗洞穴中环绕一周,欣赏如满天星斗的萤火虫洞奇观。

沿着洞中石阶而下登上河边的小船,你渐渐就会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导游会用手拉着绳索推动小船前进,只有轻轻的水声。不远,你就会发现前面的水面有光影摇动,其实你自己已处在一片“星空”之下,头顶似乎有条浅绿的光之河在流动。绿色的光点如满天繁星,闪闪烁烁。密集处层层叠叠,稀疏处微光点点。远远望去,仿佛观赏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群星”倒映在水面上,如万珠映镜,美不胜收。

“荧光海滩”又称“火星潮”,是由海水中的发光微生物被冲在沙滩上引起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在马尔代夫蜜月旅行的Will Ho意外在海边发现的。荧光海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所谓生物发光现象,是指生物通过体内的一定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释放的过程。萤火虫的发光,就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种生物发光现象。

海水中能够发光的生物种类相当多样,从单细胞的甲藻类,到腔肠动物诸如发光水母、环节动物如海生多毛类、软体动物如各种发光头足类、以至于节肢动物的磷虾和海萤等。从大连这次“荧光海滩”现象来看,可以排除体型较大水母和头足类,而海萤等节肢动物无法产生如此强烈的荧光,因此最有可能的是甲藻类单细胞生物繁殖所致。

纳特龙湖是坦桑尼亚北部的咸水湖,这片看似静止不动的水域隐藏一个致命秘密,它可以使任何碰触到湖水的动物化为石头,因此被科学家称为“石化湖”。纳特龙湖由断层陷落形成,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24公里。有食盐、天然碱、菱镁矿等资源。加上湖边腐蚀性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天然防御工事,使得食肉动物远离,使这里成为大裂谷红鹳理想的繁殖场所。

纳特龙湖水源主要来自温泉,水温可高达摄氏50度。湖中天然碳酸钠是恩戈罗火山从地下冲刷运送出来的白色碱类,溶解后从埃瓦索恩吉罗河汇入湖中,湖泊阔度随水位改变,随着不同的降水量,纳特龙湖的pH值可高达9至10.5,碱度与氨相若。因此,导致湖水颜色呈现白色、粉红色或豆绿色,浅水区往往是酒红色或咖啡色,看上去非常漂亮。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及西南部,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其中中国分布最广。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沙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事实上,丹霞地貌是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