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香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年龄构成特殊 问题家庭艰难度日(图)
一个97岁的贫困高龄老人要面对残疾妻子和比自己小80多岁的3个未成年的亲生孩子。这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孩子的学习都因其家庭结构的问题而陷入种种困境。
当地政府对这个特殊的家庭还是很关心的,为这对夫妻办理了农村特困补助,逢年过节还会上门探望;这个家庭所在的村庄,村民们对这个家庭也时时予以照顾,孩子的学校及周边邻居也在尽力帮助他们。
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已经十分进步的今天,像邓养侬这样的问题家庭,已是十分稀有的“标本”了。我们报道这样的问题家庭是为了让有关方面研究和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并最终将它消灭在萌芽中。
在儋州市木棠镇木棠村市三队,今年97岁的高龄老人邓养侬、42岁的肢残妇女李福焕夫妇与他们4个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24年前,邓养侬73岁,李福焕18岁。没了老伴的邓养侬与18岁的肢残女青年李福焕经人介绍住在一起了。婚后不久,两人就生下了大儿子邓开标;过了9年,82岁的邓养侬又生下了大女儿邓石英;又过两年,生下了二儿子邓石平;到了87岁,生育能力并没有在这个奔向90岁的老汉身上停止。这年,他奇迹般地再添贵子生下了老四邓开山。
木棠村村委会书记李乾女代表“组织”,证明了邓养侬的孩子都是亲生的。
教育问题
清晨7时,邓家的人睁开眼,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妈妈会在黑暗中叫醒两个儿子,他们是木棠小学四年级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要去上学。
二儿子邓石平坐到了学校四年级(3)班的教室里。去年他的考试成绩是:语文33分、数学43分。一位正在给他上课的吴孟丽老师还不认识邓石平是谁。邓石平的同座何开心跟他同桌半个多月了,他不明白邓石平为什么跟谁都不在一起玩。
小儿子邓开山是一年级(1)班的学生。去年,他也是木棠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姐姐说:邓开山考试“不得分”。其实,不是不得分,而是语文得了零分,算术得了3分,邓开山也只能从头再来。在教室里,他的衣服是最脏的,他的脚上、腿上还生了老也不见好的4个疮。说起邓开山的情况,学校的老师也是不太了解。
回到家中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十多平方米是邓家的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两个小儿子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邓养侬则有些奢侈地一个人躺在另一张床上。床占据了家的大部分面积。这里除了地上的几口碗、锅、缸之外,再就是捡回来的垃圾。
墙是黑的,那是做饭的烟熏的。家的大门常年是关着的,唯一的一个窗也是关着的。从大门和窗户进来的光线给邓家带来的似乎并不是光明,而只是让人看清屋里的黑暗。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就算开了灯也无法看书,因灯光很难透过灯泡上的污垢;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桌、没有凳,连一个能放平书本、让孩子写字的地方都难找到。
4口人在家时,他们都是一声不发,外人会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常年失修,无人光顾的仓库。偶尔邓家会传出些声音,不是父亲的咳嗽,就是母亲语无伦次的叫喊。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和长大成人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呢?
大女儿邓石英不再上学了。问她现在整天做什么?她说:什么也没干。说起15年的经历只有两句话:现在什么也没干,过去不知道干了些什么。
大儿子邓开标已结婚生子。他与妻子住的地方后门对着父母家的大门。邓开标住的房子是临街新房。房子用的地是邓家的家产,只盖了一层。他说:是外家人给钱盖的。现在,新房与邓的父母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老父亲和残疾母亲及弟妹都没能住进去。
长大的邓家孩子并没有给邓家带来希望。
经济问题
在木棠小学,开学时,两个孩子交了160元钱。对于邓家来说是村里发给他们的4个月特困户补助费的总和。校长何浩说:我们还免了他们80元杂费呢。如果不是这样,邓家每年12个月的特困补助只能够两个孩子上学。
中午11点,邓石平从学校回到了家中。他每天要为家人做饭。做饭在这个家是比较容易的事。因为煮一锅稀饭可以吃上两天。菜则是妈妈从街上捡来的剩菜、烂鱼、残肉。这些菜是不需要用油炒的,用水一煮就行了。邓石平在为爸爸做饭时要花一些心思,他要把饭和菜一起煮,因为爸爸牙掉了。不过,这也不难。难的是在何处吃饭。
屋子里没有桌子,缸上的盖子也不能放碗,因为地不平。床上多数的时间不能坐,上面有太多捡回来的垃圾。邓家的两个孩子吃饭时最开心的时候是门外没有人,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心地端着碗蹲在家门口吃饭,这样其他的孩子才不会取笑他们吃的是捡来的东西。
过去和现在,邓家妈妈是最辛苦的。小时,她左手和左脚因为掉到井里摔残了。在街上,她要用残疾肢体为家人乞讨食物、钱财。木棠村不算贫困,邻居们只要有一家动了善心,邓家4口人一天的吃饭问题就能基本得到解决。李福焕自与邓养侬生活在一起几乎是在以乞讨、捡垃圾为业。
其实,邓家完全有理由不穷。木棠村已开始被木棠镇城镇化了。村民的家不少都成了临街的商铺。邓家还有近100多平方米的临街地皮。他们完全可以凭着地皮让别人盖房,自己再参加分配,而把分到的房子租出去赚些房钱。10年来,不断有人跟邓家提出联合盖房。邓家夫妻不管谁说都充耳不闻,他们令人费解地继续过着眼下的生活。
养育问题
17日晚8点不到,邓家一家4口就躺在了床上。家里没有电视,两个身边的孩子又不愿外出。关上灯睡觉还能省下电费。睡觉前,一家4口几乎没有什么集体活动。有人问,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出门吗?大女儿邓石英没有回话。自她懂事那天起,她就没有一家人会走在一起外出的记忆。
她甚至没有看见过爸爸抱过两个小弟弟,两个小弟弟甚至没叫过几声爸爸。在邓家不要说外出,就是爸爸和孩子说话,五年来,对于爸爸邓养侬来说是困难的。在家里,他24小时多是静静地一个人躺在床上,只有偶尔的咳嗽声是他生命体征还存在的表示。活着就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在支撑着家的完整性。
邓氏与李氏的结合,邓家4个孩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迅速地得到了扩展。家庭成长过程其成员没有稳定感,衣食不足,他们生的欲望仅周游在能有饭吃,能有衣穿的生存状态中。大儿子邓开标的自立门户,大女儿居无定所,让父母感到自己的女儿与他们若即若离。邓家一下子进入了分家阶段。而父亲会随时老死,会让3个未成年的孩子面对家庭成员的残缺、解体。
现在邓家面临的问题是:本是到了家庭生命周期中的配偶去世的年龄,他们的孩子还没出生。在孩子全面依赖家庭时,他们的父亲则会随时老去。这个家庭的子女面临着因家庭生命紊乱而带来的未成年子女的养育问题。
教育、经济、养育问题时时刻刻地威胁着邓家,而邓家人自己又无法解决。
链接:家庭的生命周期
家庭是有生命周期的。结婚、生子、成长、分家、解体是家庭周期的几个主要的环节。
在家庭生命周期里,父母初婚的年龄一般在24岁左右。父母生第一个孩子在26岁左右。第一个孩子离家在50岁左右。而配偶的去世在70岁以后。这是家庭基本的代谢之理。
家庭的生命周期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从出生到16岁,是他们全面强烈依赖家庭时期。父母是他们主要的依赖对象。他们的经济支出、情感交流、认知社会、接受教育与父母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