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年近半百携子投身革命 老当益壮的辛亥元勋

2017-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防科技大学石芳勤教授评价谭人凤是“革命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山大学历史系邱捷教授称其为“年纪最长的辛亥革命元勋”.别的不说,谭人凤46岁带二子慷慨投身革命,仅此一果敢行为,足以让人敬佩.谭人凤(1860—1920),字石屏,名有时,号符善,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汉族,湖南新化县人.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谭人凤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早期会员和重要骨干,在武昌首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 谭人凤,字有府,号石屏,晚年又自

国防科技大学石芳勤教授评价谭人凤是“革命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山大学历史系邱捷教授称其为“年纪最长的辛亥革命元勋”。别的不说,谭人凤46岁带二子慷慨投身革命,仅此一果敢行为,足以让人敬佩。

谭人凤(1860—1920),字石屏,名有时,号符善,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汉族,湖南新化县人。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谭人凤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早期会员和重要骨干,在武昌首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

谭人凤,字有府,号石屏,晚年又自号雪髯。1860年(清咸丰十年庚申)农历八月初六出生于湖南新化八都石鼓塘湾老屋(今属隆回县鸭田公社南塘大队)。

36岁以前的谭人凤,以老秀才的身份,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所福田小学,请了谢介僧等人担任教员,潜心文吏,未究时事。1895年偶遇司乡邹价人经过,与谈古今中外事,皆闻所未闻,思想大有启发,因之一变而投身反清革命。

1906年12月,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7月,中部同盟会成立,被推举为交通干事和总务会议议长。清军攻陷汉阳、汉口之际,被推举为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坚守武昌。晚年,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拥护孙中山的护法运动。1920年4月,病逝于上海。

谭人凤先娶新化水车毛田罗氏,生有子女四人,即长子德甲(一鸿),次子德金(二式),三子三星,早夭折,四女四巽。后娶扬州卞氏,又生子女四人,即五子德揖(五武),六女德顺(六娃),七女德宜(七娥),八子八骏,幼夭折。

谭克义、谭易生、谭萃都是长子谭一鸿的儿子,而谭一鸿已于1923年病逝。五子谭德揖、孙子谭易生(谭一鸿之子)1952年“三反五反”时被枪毙。当时谭易生的儿子谭济匡才2岁,后来母亲改嫁。谭济匡小时候生病导致右眼失明,现在生活非常困难,靠低保生活。

谭人凤的二儿子谭二式能带兵打仗,曾加入同盟会,参加光复邵阳,担任宝庆军政府参都督,官至陆军少将、湖南省督军兼省长顾问为谭器重,寄予厚望。

1918年,谭二式受命去安化县马迹塘联络会党首领李晴林,筹备湘中司令部,未成。当时恰逢护法战争期间,南北两军交战于安化马迹塘,谭二式化装成北军,欲策动北军起义,不慎在马迹塘下游的对河口掉入资江河水中,呼救时,船主见其穿北军衣服,不仅没出手相救,还用竹篙猛击其头部致死,年仅30岁,死后尸体也未找到。

谭二式长子、谭人凤长孙谭路生,是谭氏父子1906年逃亡日本途中,在湘乡所生,寄养在当地,接回家时已长大,后神秘失踪。谭萃怀疑谭路生就是后来的开国大将谭政,但找不到可靠证据。谭二式二子谭瀛生,是谭氏父子流亡后在日本所生,回国后寄养在房东家,曾接回上海,但会生病,如此反复,最终留在了日本。

谭人凤一生为民主共和奔走,其深明大义受到各方面公认,正如其挚友章炳麟评价说“若夫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者,唯君一人而已矣”。

辛亥成功,谭人凤功勋卓著。特别是武昌首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在政治上与孙中山等未曾保持一致。

其一:孙黄等商议改散同盟会,组建国民党,谭表示反对。其二:首届民国总统选举,全国共十七省代表,谭为湖南代表之首。选举前谭怂恿个别代表投黎元洪和黄兴的票。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十六票,黎元洪得一票。虽然是无记名投票,但这一票显然是谭人凤所投。孙中山当选总统后未给谭安排任何工作和职务。其三:谭不满孙黄以软弱态度对待袁世凯。

谭人凤故居,位于隆回县鸭田乡南湾村,小地名塘湾里,南距县城85公里,北与新化县水库乡毗邻。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系木结构建筑,有两排正房和两栋厢房,总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

正房皆为两座并排的五开间平房,单檐双坡小青瓦盖顶,中间有一条小巷隔开,作为后院的出入口;厢房位于前排正房的两端,系重檐歇山顶二层楼房,亦盖小青瓦。正房的挑檐枋上刻有龙头兽面等纹饰,厢房筑有飞檐翘角,保留了晚清时期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

这里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小盆地,故居背后及左右皆山,山上苍松翠竹,柳绿桃红,屋前有池塘数亩,碧波荡漾;远处有小溪环绕,流水潺潺,景政优美,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