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道新先生访谈录—— 一针见血地解剖传统武术(节选)

2017-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讨传统武术的优势 传统武术到底有优势么    首先,希望大家对我的文章进行大力的批判.如果能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有好处,欢迎和我吵架甚至是唱反调

讨传统武术的优势 传统武术到底有优势么    首先,希望大家对我的文章进行大力的批判。如果能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有好处,欢迎和我吵架甚至是唱反调。因为我的只是我的见闻和所想。    有关如题的话题,争论由来已久。

专家,学者,冠军,掌门人等各执一是。传统和现代搏击有时水火不容。那么,传统的格斗术到底还有没有优势?还能继续辉煌么?    我从传统功夫的练习到现代的搏击,最后又到查。

这样的跨越和实践,自信有点心得和大家探讨。    作为喜欢着,酷爱着传统武术的我们,无论是承认与否,传统武术的文化因素占据一大部分原因。还有他的承载的历史积淀与传说。

当然,小说媒介电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是能坚持很久,直到现在的人那种深刻的原因却是我们要探讨的。举个例子,仍说心意六合。当初,卢嵩高前辈传心意到上海时,也不十分被认可。于是,打斗,表演,切磋,交流。

逐渐有人认识心意了。后来。有人出书,有人在媒介宣传。到现在。几乎造成了心意的辉煌极至。我们喜欢心意,就是有人说心意如何好,如何精妙,如何实用。前人的功夫如何高。具体到我们自己本身,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前辈的工夫,或者现代人的也很少见,即使见了还失望的很呢。

甚至我们自己还没有练出高工夫。那么,我们还是喜欢心意,仍然看,学心意,品味心意。这其中以上的原因占大部分呢。    推而广之,几乎所有的传统武术都具有承传的文化特性,传说以及历史等因素。

然而,现实的表现却让我们对传统武术有很大的疑惑。和专业的对抗,不中。在公开的传统对现代搏击的接触中,那打起来的表现相差甚远来说绝不为过。

上去打的掌门,打大师开始反思自己的东西,于是进步了。当观众的掌门就有了贬低别人的资料,觉得自己的东西好。反正站者说话不腰疼。我们想过没有,别人练现代搏击几个月半年时间的,却让几乎练习传统一辈子的大师 如此惊诧,甚至把以前的推翻。

而我们却又那么辛苦的练传统,练完再反过来对付搏击。如果不是为了某种情节,这样做有必要么?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传统武术背负着历史,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比如,对方一拳向我打来。

现代搏击的做法通常是一压或者格挡后反击。传统就不一样了,同样的一压或者格挡,我们就要考虑劲力是否下沉,招数是否圆润。劲是否顺达。前人是如何应用的。用中门还是边门。等等的问题思考。

就这么简单的问题,传统承载的的分量重啊。这一下把祖宗的智慧,先辈的经验,本门的风格都带上了。所以重。打不中变换就不灵活了。因为重新的开始就必须重新的思维过。    于是,我们就开始抱怨。

说国家不重视民间武术,高层领导和院校武术家研究失误,高级武术知识者每天都白忙活。自家的祖传秘受绝技无人识的,本人的发明不被重视。一切的一切都怪别人,怪自己的只是生不逢时。那么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

   上个实际80年代,国家曾经出资超过千万元挖掘整理传统武术。对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挖掘套路,技法。这些之外就重金购拳谱。结果呢,绝大部分收购的都是一堆垃圾,存放到档案馆里永眠了。

这是参与其事,阅全收购的人的发言。这些能说明什么呢?!    1995年左右,我参加散打比赛时,全国的技术都不很完善。上台时,很多传统的改练散打,预备式各有不同,风格尽展。

有的螳螂派的乱晃,有八卦的伸掌。到2000年时,几乎所有的格斗式一样了。到今天,很少有别的式样了。这是进步,退步?绝对是进步。那些传统的东西被消化吸收了,熔化了。再往前,7几年8几年时,全国试点散手赛,传统为起点。

《有兴趣者可以看录象》有一次,在一场试点比赛时,一位传统的武术家,说这是西洋品,他的东西如何好。这时,坐在马明达先生身边的温敬铭前辈对马先生说:这人真欠揍。肯定一辈子没有打过实战。这可是马先生自己说的啊    再有,中美对抗赛第一次。

当时集训在上海青浦进行。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高手,掌门人纷纷登门指教这些队员,献计献策。以至于训练没有法进行。管建民教练只好安排一次打斗。

让这些大师掌门和二线队员打打。结果,后来再也没有人去了。    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把民间武术的对抗叫  百姓擂台   ,这是十分区别专业搏击的对抗的。

   很多事实说明,主管武术的高官,学者比我们更清醒的认识着武术。因为,他们不但出身传统,而且他们交流的机会和对形式的分析远胜一些自以为是的关门大师呢。以我来说,当前的竞赛体制和技术内容,应该是比较好的,大体上看。

据说,武术进奥运会又有希望了。我们期待着。    浇了 这么多凉水,难道说传统武术真的没有希望了?没有前途了么?!    不,决不是。传统的生命力是非常的旺盛的

探讨传统的优势 首先.我们仍得看到,绝大多数的武术流派,单纯从技击上看,确实面临被淘汰的问题.因为,有些技术却是适应不了现代搏击的节奏.不管他的历史多么悠久,传说有多少,拳谱多鼓古老,如果不改革发展,提炼精华适应时代,情况实在堪忧.

我的亲历事情举一些供大家思考. 1. 本家族的一位堂哥,练习陆盘杂式捶.当时,周口政府那边牵头,举行民间武术的对抗.因为没有擂台,就在地上铺者那种盖汽车用的大蓬,带上笨重的手套.

当时,他们说是一个练习拳击的很厉害,传统上去都不中.后来,我那堂哥上去不管什么着数乱打,放开了打 ,竟然打胜.回来后练拳的风格大变. 2.我的教练和一位传统拳师的比斗. 我那教练曾在罗马国际比赛上获冠军.

当时的比赛是教练拿下全国冠军后回周口的项城开了武校.那传统拳师很生气.就比试.由于尚武的原因,观众很多二千多人,地点就在河堤上.只见那拳师一身白表演服很是威风,徒弟前呼后拥.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武术界不见呢拳师的影子.

而我那教练的师父王义参,是前国术馆出身的.还教过我两年少林拳.但是,他却教出了三个全国冠军.一个现在广州体院任教.一个在海关,一个在公安局.这就是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周口地带.

而我和王三侦等师兄弟也都受教于王先生.他的传统工夫很好,参加过抗日的大刀队.身上中枪多次.当然不在要害.但是在教学时,却深知前人的不足,而发展. 3. 我的后来的教练.武体刚毕业时,有开封著名的一个拳师挑战,结果一个回合结束.

后来,我们在集训时,那教练的父亲经常给我们指导. 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历来镖局中拼命的东西,到现在已经不行了.因为节奏比不上现在.并演示以前的拼命杀技.倒插一杆旗.和现代的散打比较.

果然是有缺陷.事实如此. 4.家传七式拳. 从小我随老爹练习七式工夫.曾记得,初始觉得很无聊.别家的都是穿蹦跳跃,而我家的只是盘工夫,对打.并不觉得这种的好处.只到初三时,进散打专业队.一次的训练课上,教练让我和他弟弟打实战.

他当时知道我练过拳吧.我虽然也打架,可是这种实战第一次啊.上去就迷糊了.他一晃前手,一转身后摆腿就出来了.速度极快.我当时只是脑袋一热乎,就冲上去一个贴缠动作.没想到他爬下了。

记得教练马上脸色就变的很难看.观看的一片叫好。我一下子也傻脸了.打还是不打?这时候他又一腿踢来。我只是下意思的后闪,嘴里一热血就出来了。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实战过。三个月后我就去王义参那训练了。

在王先生那训练我们一半时间练习少林拳。教练到省队教学了。老先生带我们练。那时,先生快80岁了。为了弥补我们的不足。专门请了一个全国柔道的冠军。不过是女的。她老公是摔交冠军,在周口市体育学校教。那时,,每周一  三打拳击实战。

二,四,六打散打实战。五和七练柔道。条件训练很苦。在体委的灯光球场,全是硬地。记得当时有两个人重伤,一个人摔时手腕粉碎性骨折。一个人不是练拳的料,练二起脚时,胳膊摔坏了。

之后我们就搬家了。那时,王三侦已经去省队了。我们呢每次实战散打,我老爹都去助战。回家后指正我的不足。然后陪我七式拳的对打,打桩。然而,在这期间,七式拳的节奏和打法得以在散打中提高。 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传统的丢失,而是发展!

! ]很多门派我都接触过,但不能说我都懂。谁也没有精力把别家的系统练完。古人说守住一门,师承百家。实在是说到了点上。可是,各家的武术如果不改革技术,节奏。还真 不如拳击散打呢。

不过,有门派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进行了。可惜有的虽然已经改变,但是爱于脸面不好说出。这都是好的。这在传统上的表现就是,说自己得到异人传授,师徒观念严重可以理解。我没有负担所以说出。   还有,训练方法由于保守或者没有实战的缘故,已经不合理。

训练量和负荷以及重点难点的不明确也是传统的弊病。讲一个笑话。我们那有一个老头快五十了,以前练拳的。有一次吃饭时,说的兴起。碗往下一搁,说我来个飞脚给大家看下。结果由于没有活动开,跳起时,突然一头跌到地上,当时就没气了。到现在还有人说起呢。当然,我只是说有些东西必须合理安排!! 再说具体的拳术。

探讨传统优势<三> 单纯从传统技术上,我们恐怕难以支撑下去.因此.有时技术是不足以我们进行打斗获胜的!这时,文化和传说的重要因素起关键了!首先.我就自己奇怪.比如我们学的招式打斗不能用.第一我们想的却不是技术的合理性.

而是自己用功不够,刻苦不够!实际上.前辈或者师父无形之中已为我们潜意识的崇拜对象.他们都能练好.他们功夫如何高妙,我一定得努力追他们.或者当我们对这些都泄气时哪天研读古人著作道理时,突有奇想.

或者有新启发.顿悟古人不欺我.武术原来如此啊!于是信心又有了!这一切的情节.让我们总是喜欢着。追溯着传统武术!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前人把拳的最后层次顶到一个追求一生谁也不能达到的地步。

让我们永远都心存希望向那一个目标前进。比如:有的门派说自己前辈能半小时的马步桩,有的能掌控飞鸟不能逃。没见过没关系,前人做到了。我们努力吧。    那么,这些文化的.

历史的.传说的情结于我们练传统有利么?我的感觉,对初学者害处极大,因为,分辨能力不到,很容易受骗。有了相当的境界和认识后,这些因素都无所谓了。你可以把书法的、哲学的、文学的、甚至宗教的因素渗入到里面。

因为你能洞晓那些真假,对初学者就不妙了!所以、在探讨着、追溯着传统武术的同时,我们的心情一直是矛盾的。    我们割舍不了传统的因素可又对传统技术的表现无可奈何!

那么这种情况,倘若我们先清醒的认识一下 ,再练习传统工夫,可能会好些! 除了伪造的拳史,实际上很多拳的历史都无法追溯到明朝以前,甚至清朝以前的时间都没有。有些名拳才一百多年的时间,却也发展不错。

这样、我们就没必要往高处去套。不如、很多现在很有名的拳,心意六合拳的创立、太极拳的创立等、不过300多年的历史。而心意六合拳在周口的历史不过150年。可是、有些人就说心意是明朝人或宋朝岳飞创造的,甚至夹杂些没有的人,考证来考证去有意义么!

举我们教内的事情,有人糊涂的说尚学礼前辈打擂得剑100多年了。可是,你看他去开封打擂的时间距离现在才几十年,怎么有100多年了?(由于名字和时间都隐去,喜欢自可查下)。

那么,这三、二百年前创出的拳,今天叫传统拳、散打过一、二百年是否也叫传统拳?但是=看技术与训练框架、将会是哪个更好?    我说、我们的思想不要固执。我们可以对传说、历史感兴趣;我们可以喜欢附着武术文化。

但是、不一定要把实在没用或用处小的技术抱者不放。一定要抓住核心和关键。还要 看我们得到的东西是否真了!是否没学到精华的传统!还说心意拳,还说我们周口的。(首先我只说我们自己不牵涉到别的门派)大家都有丹田功了,我们没有。

大家都搓把了,练习内五行了,我们没有。甚至有一个名家在他书中说:心意拳的理论对他误导,解释不了,他的拳(是心意以后的一个发展拳种)摸肩摩胫不可能同时来,甚至有心意门的就解释胫骨或脚髁内恻相互摩呢,别 家更不用讲。

可是你知道么?这个对于心意练习极为  重要的动作是那么简单,对照拳谱丝毫不差呢!     冒天下大讳!

我说练习心意十大形、觉得10大行并不是非练不可,一个不能少的东西。相反,几乎人人都会四把锤是核心。一些单操把却真正是打斗中的练习的真品!简单地说。四把锤真正有10大形的真意,实在的练法。你没有是你没学到。

如果说10大形一个不能少,那么、几乎每个门派的形法为啥不一样??甚至周口有猫形,别家没有归到里面?!而四把锤的大致却都有,且差不多呢.有人用归纳说明哪个形的多就重要,实在是武术不应该是这般归纳法!

!    又说这么多,好象就心意好啦!不是的,我只是觉得没有那么多玄虚,没有那么多拳谱的周口心意,老师教的时候可能都是原理原则,变化都是核心的技术发挥啊!我和豹子兄探讨心意时说,就心意而言,如果核心你掌握住,随便你造出多少大形。

这个是真的!你不要说你派的心意有多少把拳。我从心意师父们所学的80多把拳,很可能哪一把你都觉得惊奇?!豹子兄又说那么多,你怎么练。还有七式拳。我说我练习动作加上七式拳不超过10个。

这样我还觉得多!那别的拳把也得学会记住。初入门之人,全身的整体素质要练,还要让练习的人先在里面自己清醒认识那么多拳把,再跳出来不至于被千奇百怪的拳把迷糊了的!豹子兄说:你在做减法啊!

我笑!!     说这么多话的目的,掌握真东西后,我们精化技术。前提是,学到的核心东西误必能真切的统领枝叶的东西。否则,不真。这样,技术精化,厉害了。我们才可以辅助喜欢文化的、传说的、历史的传统武术啊!

   记得网上一位兄弟说:任何东西都可以如武术参禅般的理论一样,都可以文化起来、艺术起来。可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实力和技术。如果不是为了这样,我们早就喜欢别的去了。

   最后,我把传统武术的文化品位提升也好,理论档次高替也好,最最关键的、大家最最关心的、仍是技术的优劣,实力的表现和实战中畅快淋漓发挥到极致的与否!我说、传统武术的优势在社会上人多,传统武术的技术更应该精化而为最高!否则,别的都是瞎说!

探讨传统武术的优势<四> 传统武技的精华——对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武术发现了一种情况,对练不重要,拆手无所谓,对打更无须有,只要自己练对了把劲找到了,就能天下无敌了。

因为自己随处可以发力,可以打人,无须和谁切磋。还有一种更为厉害的情况,说拳不一定要练得手快、眼快、关键是掌握住核心内容。制敌轻松的很。这些现象,太极早年慢练的,后来有快练了,而心意界却出现了这种现象,不能说不遗憾。

我如果说心意的高手都是快手,都是对打出来的,肯定有人不同意。但有些东西不说,长此下去大家都自己单相思式的训练,早晚会对武术更加失望。如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实际事实探讨。

   在我所看到的中国传统的格斗术中,以前那些凡是哪个能打的门派,几乎都是每天盘功对打出来的。然而、后来以至于现在有些人只是自己练,以为早晚无敌于天下了。请看别的门派,八卦有对打,形意有,太极推手更是推打一体,通背的有“打通背”的叫法。

而现在的情况呢,妄想着转圈的八卦,一天崩上千锤的形意,揉来揉去的太极有朝一日功成。如降龙十八掌一样,突然进入一个境界,就成高手了。

于是,大家都自己用功不说,也没有看见早先练些的人突然成高手,自己也就心凉了。为何啊!拳术发展成为今天的模式,社会发展的同时是不可拒的。但是,你就不能说传统武技中没有了东西。比如、有一个台湾的大师说,大陆的武术水平都是小学幼儿园的水平,他自己就厉害。

我肯定地回答说:你是坐井观天。中国大陆人的水平与智慧不是你所能想象的。李敖说,他们的小孩上学老师是教的是他们门前的水沟,而大陆学的是黄河、长江和长城啊!

眼界胸怀不同,怎么能厉害!    这个中国传统的对打,以前来说,都是按编排好的内容模式进行的。但这个模式,绝对多数是历代人实战的经验的总结。老师教时,有的编程成套路对打,有的是一手一式的教。

很多人练的手熟技巧。在以前武人较少的时代,基本能雄于一方的。然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原理和方法。纵然学习同样的技术招式,若不懂理,又不能灵活的运用。那些把老师当神,丝毫技术不敢走样的人,更不用说了。

所以、老师肯教的个别当中,总好象比别的师兄弟们厉害些。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技击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最简单不过了,如果平时按这些原则去练,比那些只是手熟的动作上下功夫,绝对飞速长进的。

那么、今天的对打为何很多看起来不行了呢?!第一、是受到国家套路表演对练的影响。本来、国家套路的表演,就是为了赏心悦目,以假代真的,这个从技击意图出发编排的对练,本就是花法啊!然而、民间的武术不管怎么排斥,都会手到大潮流的影响。

所以、原本小动作的打斗。变得夸张了,有花味了!第二、由于现代人的怀疑思想比较厉害,自身功夫不到或者是耐不住性子,觉得不使用,就没兴趣练了!第三、没有人对练,是现代民间爱好着最大的遗憾!

所以大家极力追求一种能自己练而不用对抗的武术。所以、那种自己找劲,自己捕风捉影式的练功方法和门派也就多了去。也就很多人相信了去。大家也就自觉不自觉的排斥对练!第四、有些老师把这些原理方法看作自身一辈子的东西,不轻易说出(有些说不定已经不灵的方法也未必)。

这就加速了对练的无用进程。电影中说:隐藏武功会贬值的。那么即不轻易教人,自己不轻易动手的大师前辈们,这样把精华保存的贬值了!         不说废话,且看对练的原理和法则!

     我说的对练,就是指传统的对打按教编好的和散式的乱打了!

   对于练武术,我们追求的就是技击。如果说为了健身,探讨文化、哲学等因素。我相信你自己问你自己的内心也过不去。因为那样的话,你就选择了学别的内容。而追求技击的练功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模拟,接近或最大限度的接近实战场景本身。

那种捕风捉影式的自己独自闭门修炼的大师,可能真不理解对练对于实战的作用吧!就象我们学会了基本的笔画、字词、学会了单个字、句的说话,我们就能不加练习会写作文,会长篇大论,会成为演讲家吗?那么、我们在旱地上学会游泳姿势,就可以到水里面运用自如了吗?如果不是,到武术上为何如此呢??只自己找劲用内气打,到时候就能打人了吗??     可是,拳击、散打等对抗项目的训练者真实聪明。

人家稍一训练就开始拳拳到肉的实战。所以,练几天,很快几进入了打斗的状态,能打了。     我们真传的传统功夫是怎样的呢?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更是聪明。

他们不但对打对练拳拳到肉,并且他们发明了对练的模式,拳拳到肉而伤不到人。以我的见解、觉得他们大致的对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并且每一个步骤都在解决实战时的最大问题!      第一、在自身拳腿功稍熟的基础上,开始按编好的对打进行。

这时身体素质有所改变,逐步接触打斗,进行有条件的反应速度练习。       第二、自己功夫长进,把对打熟练,速度加快。

反应速度,自己移动速度加快。打斗状态也进入了。在对练时,规范自己的发力和技术动作。       第三、开始进行小范围的散拆联系。

不固定哪一手哪一式。把自己的以前对打模式逐步的应用到实战。这一步,解决的难题,就是出手时的启动速度,也是第一动。如果说第一下你就打不上,后边的动作再好也是白搭!这一步也是传统的精华部分,也是打斗急需解决的关键。

不客气地说,也是很多传统技击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功到手熟,全方位放开练打。这些时候,有一定的危险性。须有明师亲自指点。不然容易受伤但决不是凭自己想象胡打,乱打。

而现在那些自以为是自己的发明武术者以及否定好老师作用的人,你永远也别想成为真正的高手。这和现代搏击需要有好的教练一样的。不但老师自己有经验传授下来,更要能发现学生的不足而弥补。

      第五、脱离老师,自己练习给自己找毛病。不拘门派和风格地去磨练、切磋、试手、实战。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提高自己,古云“守住一门,师承自家”,“拜师不如访友”都是指这一步。

      第六、百般锤炼,格物知致,艺无止境。     终生追求,不但功夫练成做事也练成了。不但自己能打能练,并且能教,能讲明白道理!

    这个最后一步呢听起来有点玄,和技击无关。可是我们练技击的目的知道框架大体如此。除了日求上进,更不要封闭自己。可是、有一点需指出,这个传统的门派,可以吸取别的门派也是传统的东西。

可以是通背、太极、八卦。但是、散打,拳击、自由搏击为什么非得拒之门外呢?这一点,到现在有的门派和门人是还如此,可能是文化情结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