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生三位电生理标测 马长生三维电生理标测与导管导航

2018-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77章 心脏三维电生理标测与导管导航新技术近年来,心脏三维标测和导航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心脏电生理方法[1- 4].一般来说,心律失

第77章 心脏三维电生理标测与导管导航新技术

近年来,心脏三维标测和导航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心脏电生理方法

[1- 4]。一般来说,心律失常病例获得成功消融的必需因素是:1.折返性或局灶性机制明确。2.导管在靶点区域稳定放电。但在多形性心律失常、一过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以及解剖结构复杂导致导管操作困难时,传统电生理标测系统常难胜任,而此时三维系统的重要性更加彰显出来。

理想的标测和导航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1)电图时间和振幅的精确、可重复的记录;(2)心内膜、心肌内、心外膜和心腔内(乳头肌)电图来源的定位;(3)能够辨识导管是否与组织贴靠并且指导导管移动的安全导航方法;(4)在一个或几个心动周期内即能完成以上过程的能力;(5)操作导管顶端到达并稳定于复杂心腔结构中任意位置的能力。

尽管目前还没有一种标测和导航系统能同时具备以上所有条件,但目前几个主要的三维系统各有所长。本章主要讨论以上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简要介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主要心脏三维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导航系统简介 (一)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TM) 1992年 Shlomo Ben-Haim发明的CARTOTM系统(即“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目前已在临床中,特别在那些需要详细逐点标测和精确解剖定位的电生理病例中得到广泛应用[5, 6]。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1, 2, 5, 6]是,磁场中的金属线圈可产生电流,其强度决定于磁场中的场强和线圈的方向。用于电解剖标测的导管(NaviStarTM工作原理类似GPS),CARTO信号处理单元收集超低磁场的强度、频率和时相的数据,然后通过软件分析导管顶端的位置和方向。

三维图像的构建过程是首先在X线透视下手工操纵导管,并在心内膜下的确认位置处记录标志性位点;其他位点的辨认可不依赖X线(如根据三维图形和电位形态)。

各位点的信息由导管采集并通过特殊计算机软件分析产生所标测心腔的实时、三维模型;每一点还同时记录了可与参考电图相比较的局部电图;在心腔解剖模型基础上还整合了电压、激动和传导等以颜色编码的标测信息;另外感兴趣的特殊位点,如希氏束、瘢痕组织或消融处可以特殊颜色进行标记留作后续参考。显示屏上可显示虚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