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箴故居 走过陈门五杰故居
对于修水之行,今年已达10次。每次都会沉到乡镇,或许还会进村。正是缘于工作上的进进出出,对修水村容村貌越发熟悉。心醉其山水的同时,一些隐于村里的大家或有所耳闻,渐入视野。每每经过县城那三岔路口,等红灯之即,看见“修水散原中学”便很茫然,不知其意。
也顺便问过几位当地人,告诉这是二中,没有了其他信息。虽能百度一下,却无好学之意,便依旧茫然着。直到前一阵,想了解一下修水陈门五杰,用手机查询得知,散原是“维新四公子”之一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门五杰中的二号人物。
网络对陈门五杰介绍得比较详细,一家4代5人,一个可以把修水、把九江,甚至把江西写大的文化世家。这五杰各个学识渊博,思想造诣极高,而清廉节俭的高尚情操也极难能可贵。再次重复这5人的名字: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让自己长点记性。关于他们的故事,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便有了探访陈门五杰故居之想。
终于在周末有了一次机会,用高德地图导航。就在按照语音提示、由修万线左拐向一个瞬间变窄的小道时,心生迟疑。我多次在农村靠导航出错,位置偏2公里都很正常,甚至出现过查无此地的情形,担心是不是又出差错?好在刚拐弯,迎面来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车箱里装着鸡笼,看得出是在村里做买卖的。
便开口问路,话语便是“陈门五杰故居,哦,陈家大屋是不是从这里走?”。三轮车主是位中年汉子,他先是一愣,旋即告诉我们,走错了:“陈家大屋在桃里,离这里应该有20公里远。”石化两秒,再问如何走。
“跟我走,我给你指路”他的车拐向了我们来时的路。再次责怪高德导航的同时,便感慨遇上热心人了。车开着却到了进县城的路上,这下犯迷糊了。此时,我仍在车上,用百度按“陈家大屋”关键字搜索,显示有3处,离县城都有些远,又不知道是不是所要去的陈家大屋。于是提速与之并排发问,他淡定地告知,前面有个路口右拐,届时会提醒。
这哥们很够意思,在三岔路口向我们解释得很详细,还指点我们用导航搜索“桃里”来领路。按他的提示,我们重新在高德地图上找到了一条路,寻着志玲姐姐的导语,大体是右拐—直行—再右拐,没进了山中。越向前行,越觉着是向着一开始问道的方向,心里便嘀咕,修水山多,山与山间道路不通是常事,虽是同向,却不得不绕圈子。
在山间上上下下,左拐右转,终于来到了陈家大屋。马路旁,陈宝箴陈三立故居石碑醒目。手机便忙活着拍摄了几张,便沿着田间硬化的小道走向陈家大屋。小道两旁枯黄的稻杆同故居似乎很是搭配,倒也和谐,只是难以想象怎么会从这样的宅子里走出五杰来?!
对于建筑我一巧不通。陈家大屋这样带天井的两进院落还是见过的,儿时都隐约记着自己的老家也有类似的房屋,只是后来全给拆了。“凤竹堂”很是醒目,据查是缘于陈家老辈认为“凤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凤有仁德之征,竹有君子之节”,寄意陈家子孙必仰凤凰之高风,慕劲竹之亮节,将美德发扬光大!果不出其然,五杰浩然其事。
进得故居内,便有了比网上还显破败之相。屋内有些房间铁将军把门,从门缝里看去,其内也不过是看似无用的杂物,一股霉味很是刺鼻;抬望眼,瓦缝可见明光,可以想象得到下雨时的境况。一些房间内,还可看见儿时农家常见的用具:谷仓、禾斛、杀猪盆、风车、泥桶……
在屋前场上,与一位村里一位叶姓大婶聊了起来。也不知这些信息是否准确:这老宅子由当地政府从老百姓手中重新买了回来(原来已分给了这里的农民);当前陈家在村里没有多少后人,男丁只有一上门女婿和其儿子,其他在外的后人也不知道做哪行、在哪里?这上门女婿正在管理着这老宅子,刚才还挑着一担大粪从场上经过,浇菜去了。
没有逗留多久,我们便回头。隐约有点遗憾。心想,当地政府怎么不着手好好修缮一番,故居买回来就让它这样空着,任凭风雨侵蚀?是否应该从头到尾,重过去、想将来,全面修缮保护,系统打造陈家大屋这一文化品牌,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仅县城修了五杰广场就可以了吗?难道真如一类网络传言:当地政府也许忌讳陈寅恪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喜欢唯唯诺诺的马屁精、跟屁虫。我当然质疑这类论断,但期待政府能有进一步的作为,让后人充分感受到陈家大屋丰富内涵。
在回程上,我们没有走来时的路,因为这地方与我们首次问道之处仅3公里远,有一条弯弯的水泥路通行,其间只有20来米的山路因滑坡稍稍难走。于是这一趟,有了两点很深的感受:1、好心可能办坏事;2、墙内开花墙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