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狗肉节”关注度骤减后所引发的深刻思考

2018-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玉林狗肉节"了,然而今年的舆论似乎到了一个临界点,尽管仍然有相当一批爱狗人士在努力废除这个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但曾经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玉林狗肉节”了,然而今年的舆论似乎到了一个临界点,尽管仍然有相当一批爱狗人士在努力废除这个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但曾经的一边倒舆情现在却变成了对爱狗人士的批判与对狗肉节批判的对峙,反而“玉林狗肉节”本身倒被弱化了。

这一点,从媒体的报道和网民的评论可以看出端倪。往年各家媒体曾经重点报道的“玉林狗肉节”,今年尽管仍有报道,但并不是清一色的报纸头版;同时在网络上,不论是微博的热门话题还是各大平台的首页,也很难找到“玉林狗肉节”的一席之地;360趋势指数显示,“玉林狗肉节”的关注度从2014的高峰逐年下跌,到今年已经不值一提了。

是什么让这个曾经被千万人唾弃的“节日”得以离开风口浪尖?北京时间“锐评”(微信ID:Btimelun)认为,除了对于动保争议话题的民众不断趋于理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谓爱狗人士的劣行拯救了“玉林狗肉节”。

回想当初,在2011年发生的北京通州“拦车救狗”事件曾经获得举国关注,当时大部分人在情感上支持动保人士,甚至救狗过程中出现的恶意别车、妨碍公共秩序等行为也被宽容,参与救狗的动保人士在媒体上频繁露面,一时间风头十足。

而到了2013年,随着动保话题不断升温,“广西玉林狗肉节”成了许多动保人士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有动保人士登上央视指斥这是“陋习”,大有不取缔不罢休的势头。在2014年、2015年,“抵制玉林狗肉节”更是热门话题,这些动保人士组团去买狗、拍照、接受采访、募捐……。

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爱心”名义下的动保人士行为却让人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是霸道!从通州拦车救狗事件之后,全国又多次发生类似事件,这些动保人士俨然一派执法者形象,别停车辆、阻断交通、抢夺犬只、围攻货运人员,甚至与赶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对峙。让人怀疑他们哪来这么大的权力。

而霸道行为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违法。2016年,河北高速交警总队廊坊支队日前证实,辖区内发生爱狗人士驾驶车辆拦停拉运犬只车辆事件,期间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和车辆碰撞,导致3人受伤。此事最后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而此事给公众造成的印象就是“拦车救狗罔顾他人生命”,一时间也引起了一片批驳之声。

而更荒谬的是,随着一些对动保行动中涉嫌违法部分的批评,很多动保人士不是反思自己行为,而是百般狡赖,与网民对骂,甚至提出“如果不这样还能怎么办”的逻辑,等于把“爱狗”凌驾于国家法律和社会秩序之上,这招致了许多本来持中间立场民众的极大反感,认为他们是“有狗性没人性”。

而另一方面,“爱狗行动”本身也成了一门生意。有媒体就报道称,某些动保人士本身经营宠物用品商店,在获得捐赠之后自行购买自家商品来获利,而这种商店里的宠物用品,经过比较,普遍比市场价要贵的多。这让很多民众对于动保人士“救狗”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如果这些还只是对“救狗行动”的观感不佳,那么被救犬只的下场则直接动摇了民众对所谓“动保行动”的信任。美国华裔马克程因为拍摄了“马特·达蒙等好莱坞明星抵制狗肉节”视频曾经被视为“救狗英雄”,策划了从“玉林狗肉节”拯救数千条狗的行动。但据《每日邮报》报道,称程马克救下的狗被遗弃在广西南宁的一座寺庙,大多或已病死。“这些狗生病没有得到有效救助,三分之二都死了。”

而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前文提到的通州拦车救狗事件,最后也同样出现了被救犬只大量死亡的事情,而且因为救治费用还产生了经济纠纷,几个曾经参与救助的平台、媒体对薄公堂。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可以说严重动摇了民众对于所谓“动保”的信任。

客观说,对于伴侣动物的保护,尽管并不属于野生动保的范畴,但是应该属于人身权利的一种延伸,即某些喜爱动物的人士通过向动物倾注情感来获得心理满足,而杀伤动物的做法则让此类人士感到心理伤害,从而产生了需要保护伴侣动物的诉求。

然而这类诉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不同之处在于,目前并没有获得全社会的普遍认可,而在现实中存在的吃狗肉习俗和农村淘汰犬只处理方式,都支撑了狗肉作为食物的存在。如果想要推动全社会认同,让人们放弃食用狗肉,动保人士本身应当体现出这种诉求所代表的先进和文明,从而达成全社会的共识,最终上升为规则乃至法律。

然而动保人士的一些过激做法和违法行为,非但没有体现出所谓的“先进和文明”,反而让人看到了很多野蛮和虚伪,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早就成了洼地,不但不能争取持中间态度民众,还将更多的人推向了对立面。

如果从行动逻辑的层面考量,动保人士的失误在于,他们试图反对“吃狗肉”这一社会现实,但当制度层面的推动和谏言不能一蹴而就是,就选择了最容易攻击的“吃狗肉人群”作为开刀对象,但这些人往往也是社会平民,不论是货运司机还是吃狗肉村民,很多也是弱势群体,甚至比有闲有钱的白领更为弱势,于是这成了“弱者挥刀向更弱者”的局面,那么这就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对于一部分倡导个人自由的民众来说,要求别人尊重你反对吃狗肉的权利,首先要尊重别人的权利,而动保人士的劣性反而成了“不尊重他人、不尊重声明”的代表,而捍卫“吃狗肉”权利却成了捍卫个人自由的一部分,于是这场争论出现了力量对比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你凭什么限制别人?别人又没限制你吃鸡吃猪吃牛?

在这样的攻守易位之下,民众对“玉林狗肉节”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动保人士的“救狗”行动也不再天然地具有道德优势,从而成了这个社会上各种普通现象的一种,甚至还要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可以说,正是爱狗人士的一系列劣行,让本来饱受批评的“玉林狗肉节”多了很多的同情者甚至支持者,从而拯救了这个本来就规模不大却曾被万众唾骂的民间活动,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

锐评君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玉林狗肉节”以及相关的争论不会消失,“吃狗肉”和“抵制吃狗肉”两种行为作为社会现实的一种仍然持续存在,那么这一方面当然需要政府层面考虑制定更多规则规范双方的行为,执法部门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也要坚决打击,不能允许以所谓“爱心”名义胡来。

而对于在今天仍然坚持他们“爱狗行动”的动保人士,或许应该考虑一下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看上去更加文明而不是相反,那么或许有一天可以“说服”而不是“压服”更多的人来停止吃狗肉了。

问题是,他们能做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