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江姐的事迹被写进长篇小说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原是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白公馆"."渣滓洞"两座集中营的旧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

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原是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白公馆”、“渣滓洞”两座集中营的旧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面对酷刑和屠刀,宁死不屈,顽强斗争,谱写了壮烈的英雄诗篇。江竹筠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江竹筠,女,1920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虽然身体被折磨得变了形,但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

新中国成立后,江姐的事迹被写进了长篇小说,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教育、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歌剧《江姐》中的著名唱段《绣红旗》《红梅赞》等,几十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广为传唱。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群众,都为她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所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