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贻死后两江中毒 曾国藩害死了他的前后两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在天京与太平军作战时,只是一个在籍守制的京官,并无实权,虽统领湘军却无实职,当时各省巡抚以及总督并不买他的帐,筹措粮饷更是难上加难。当时在他的作战地界,官职最高的莫过于两江总督何桂清,如果何桂清在位一天,他曾国藩就别想有出头之日,即便以后破了天京,何桂清的功劳可能也要比曾国藩大。但是手中有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利用太平军,几费周折,终于把何桂清搞死了?事情是怎样的呢?
先说何桂清,何桂清(1816—1862年),云南昆明人。自幼聪明勤奋,悟性很高。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年仅15岁的何桂清就考中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殿试,19岁的何桂清又高中第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朝考之后选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十九日散馆,何桂清被授职翰林院编修,可谓科举考试中很幸运的少年得志者。何桂清即使与同时代人、科举考试中的另一位幸运者和他未来的政敌曾国藩相比,在科举仕途上还略胜一筹:曾国藩(1811—1872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23岁考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27岁考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何桂清为乙未科殿试总名次的第五十二名,曾国藩为戊戍科殿试总名次的第一百二十七名,何的名次远高曾);朝考后,曾国藩虽也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但散馆时授职是最低一等的翰林院检讨。
何桂清的官运颇为亨通。离开翰林院后,何桂清任过知县、江苏学政、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科会试,36岁的何桂清便担任主考官。这一科为朝廷选拔了不少能人,仅云南就有萧培元等人。咸丰四年(1854年),年仅38岁的何桂清就被任命为浙江巡抚。
何桂清担任浙江巡抚,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一年前,即咸丰三年二月初十(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陷江南重镇南京,并在此建都,清朝的整个江南一片混乱,在江南一带的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主帅无能、军纪松弛,军饷缺乏、不堪一击。
何桂清到任后,从各个方面鼎力支持江南大营,协调各部之间的关系,江南大营的面貌焕然一新。仅45天后,江南大营的清军便接连攻陷南京东南的溧水、句容,进而又乘胜围攻南京。次年,何桂清又调兵在浙西、皖南作战,并攻下皖南徽州(今歙县)、休宁、石城(今广阳)。咸丰六年(1856年),在何桂清的运筹下,江南大营又攻下安徽东南部的太平(治今仙源)、祁门、宁国等地。
而此时的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制,不久便奉旨在湖南办团练。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出省作战,并攻陷武昌。湘军因不属于清廷的正规军队,没有固定的军饷。清廷虽然命令各省协饷湘军,但各省的年岁有丰欠、军情有缓急,协饷往往迟解或不解。
如曾国藩曾派人向何桂清借饷,何桂清就没有借给他。于是曾国藩便在江西、浙江等地就地筹饷,尽情搜刮。曾国藩因此与何桂清等地方督抚争权夺利,矛盾越来越大。
1855年2月,曾国藩的水陆两军大败于江西九江、湖口,曾国藩逃奔南昌。四月三日,太平军三克武昌。翌年春,石达开自武昌率军攻江西,略取八府五十余州县,湘军被打得七零八落,曾国藩在南昌坐守危城,清廷只好越来越倚重何桂清了。
1857年春,两江总督怡良告病开缺,大学士、军机大臣彭蕴章等人,力荐干练的何桂清总督两江。同年五月,清廷任命何桂清为两江总督。鉴于湘军近期的战况不佳,清廷对曾国藩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湘军也不太放心,而曾国藩本人又向清廷提出自己如果不担任地方督抚(此时的曾国藩还是一个名誉上在籍守制的官员,没有名正言顺的实际职务),无法治军作战。
清廷干脆于八月八日勒令曾国藩真正在籍守制,这就意味着清廷把剿灭太平天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到了两江总督何桂清和由绿营兵组成的江南大营身上。
1858年,曾国藩东山再起,重掌湘军,可何桂清仍不把屡战屡败的曾国藩及其统率的湘军放在眼里。在何桂清看来,“江右误于涤生(曾国藩号涤生)之胆小,竟是坐观,一筹莫展。
”(《何桂清等书札》)。以后,何桂清集团与曾国藩集团围绕着驰援浙江巡抚罗遵殿、李元度组织“安越军”、救援浙江巡抚王有龄等问题,展开各种激烈斗争,互相弹劾。何、曾两大集团之间的种种明争暗斗,说到底,都是为了争夺浙江、江苏两省的地盘和抢夺剿灭太平天国的首功。
1860年5月,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又乘胜进围何桂清坐镇的常州。布政使薛焕、总理粮台查文经等人建议何桂清弃常州城而走,保存实力退驻苏州筹饷,以图再战。何桂清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弃城前往苏州,因江苏巡抚徐有壬“闭城不纳”,只好逃到上海。朝廷因何桂清弃城而走,将其革职,由曾国藩继任两江总督。
如何惩处何桂清,清廷最高统治者皇帝以及恭亲王奕訢,三朝元老、大学士、吏部尚书祁寯藻等重臣,都以“一品大员,用刑宜慎”为由,主张免何桂清一死。特别是主持审理此事的祁寯藻,坚持认为何桂清罪不至死。他甚至针对主张杀何桂清的一派人说:“国人皆曰可杀,臣亦国人,未敢谓其可杀。”
但何桂清的政敌、此时因对太平天军作战连连得手而越来越走红的曾国藩,却坚持主张杀何桂清以谢国人。他说:“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状,不必以公禀之有无为权衡。”曾国藩是一个明白人,当然知道常州无法守,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的浅显道理(他本人就有屡战屡败的经历),但他与何桂清积怨太深,为了扳倒何桂清,彻底铲除何桂清在江浙一带的势力并真正取代何桂清,老谋深算的曾国藩自然会挥舞起理学的杀手锏将何桂清置于死地。
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命人在上海逮捕何桂清,以临阵脱逃罪将其处死。
曾国藩箴言
之后,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终于成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号称圣贤的曾国藩其实骨子里可真不是省油的灯,在官场的斗争中出手可谓稳、准、狠。在他离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朝廷派了马新贻做两江总督,要调查南京攻陷时巨额财产的去向。然后马新贻就被刺杀(著名的清朝疑案刺马案),据传是湘军策划的。至此曾国藩前后两任两江总督皆被曾国藩干掉,朝廷无奈,只能派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任两江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