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万志生活就像镜子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 外在的人事物就是我们心境的反应

2017-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对着镜子笑,镜子也对着我们笑;我们对着镜子哭,镜子也是对着我们哭.所以我们的这种心境就会反应在镜子上.而镜子上的反应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对着镜子笑,镜子也对着我们笑;我们对着镜子哭,镜子也是对着我们哭。所以我们的这种心境就会反应在镜子上。而镜子上的反应,统统就像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我们现在冷静来想想,现在我们所面对的一切人,他是对着我们哭,还是对着我们笑?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而当我们发现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在哭,这时候我们会不会拿着我们的手往镜子说:你给我笑,不可以哭。能不能变?那个镜子你再怎么动它,它还是哭,甚至已经转成愤怒了,它不可能笑。

因为源头是照镜子的人要真正开怀的笑,镜子才有可能会笑。所以当我们所相处的这些家人、朋友都是苦瓜脸对着我们,这时候我们去指着他:你要对我笑。

他笑得出来吗?他笑不出来。所以唯有我们改变,整个人事环境才会改变。佛家叫「依报随着正报转」,自己的心真正转变,用一颗爱心对人,回回来的就是他人的爱。所以儒家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现在心上对人还有怨,相同的,那个怨一定会回回来。只要我们转怨为恕,为宽恕、为爱心,人生就开始转变起来。

有一位朋友他刚好跟他的同学处得很不好,然后他的脾气就忍不住,不过碍于在团体当中,他也会顾虑到跟他吵架其他的人可能会对我们有看法,他把这个情绪把它压下来,表面看好像还好。但是因为一直压下来,又很难受,他就自己拿着一张纸骂这个同学,就把这个怨气写下来。

结果写了下来以后,刚好那一天,他走着走着就经过那个同学的位置,不经意就往这个桌子瞟过去,他那个同学刚好在桌上放了一张纸,然后写了一些话也在骂他,而且骂他的跟他骂他的差不了多少。

所以你看,真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觉得他脾气大,很可能他也觉得你脾气大;你觉得他嫉妒心很重,他也会觉得你嫉妒心很重。人生这个道理相当的微妙。比方说夫妻吵架,我们听其中一方,比方说听先生说他太太不是,听完之后,我们会觉得这个太太太不像话了。

但是假如去听太太讲她先生,讲完以后,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先生真不像人。这个叫不可听片面之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常怨别人,所回应回来的就是众人的怨;我们常常感恩别人,我们常常随喜别人,我们常常祝福别人,那回回来的也是感恩、随喜、祝福。

我们刚刚提到了佛印禅师写了这两句话回应了给苏东坡先生。之后,他们两个人又有一次聚会,刚好打坐,苏东坡先生就问佛印禅师:你看我打坐的样子看起来像什么?佛印禅师看他很庄严,说:你看起来像一尊佛。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苏东坡也很高兴,就问佛印禅师说:那你觉得我看你像什么?接着佛印禅师说:那你觉得像什么?苏东坡先生接着又说了:你看起来像一坨粪(因为佛印禅师长的比较胖一点)。

佛印禅师听完之后也没生气。苏东坡先生回去之后,有点高兴,喜上眉梢,刚好他的妹妹看到了,就问他:你今天高兴什么?接着他就说到:我今天跟佛印禅师在一起,他说我看起来像佛,我说他看起来像粪;所以你看我比他高,我是佛。

结果苏小妹就说:哥哥,你今天输得太惨了。他也不大了解,接着他妹妹就说:人家是心中有佛,见人是佛;大哥你是心中有粪,见人是粪。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见人是心中有佛,还是见人心中有粪?当我们时时都是看到别人脾气大,事实上再回光返照就是自己脾气大;看到别人很傲慢,再回头一看,其实自己甚至还比他更傲慢。所以这都是很微妙的人生道理。一个脾气很好的人绝对不跟脾气不好的人生气。

因为他知道脾气好那种心平气和内在的喜悦跟那种快乐。当他看到别人脾气大的时候,他会舍不得,不只会不跟他计较,还会舍不得,说:你不要这么生气,暴怒伤肝。赶快给他倒一杯水给他喝,甚至于假如因为他生气,他就赶快走了,不要再让他气下去,都是有那一分宽恕怜悯的心。所以怪别人脾气大,那是我们脾气大;怪别人很贪心的,其实也就是自己也很贪心,看不下去。

人生,我们刚刚说到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最重要的要先改变自己,自然能改变所有外在的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要抱怨他人的时候,要回过头来想着,只要我变了,大众就会变,所谓「正己化人」。所以面对人生的这些际遇,我们时时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怨。

孔夫子也曾经给我们教诲,「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个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我们从这些经句当中,可以又感受到我们古圣先贤的一种心境,他时时与万物学习的谦卑心。你看光在射箭的时候都能领受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我们每天见那么多山川大地,一点悟处都没有,那关键就在我们没有那一分谦退、谦恭好学的态度。

所以夫子指到,射箭跟君子之道的一种观照。这个箭射出去,没有射到靶心、目标,我们下一个念头是什么?能不能说这一支箭品质不好?这支弓做的不合规格?就开始在那里只是找藉口、找理由,那就不是一个君子立身处世的态度。

应该是没有射到目标,反求诸其身,马上先检讨自己的技术不够好。所以他人对我们没有爱敬之心,首先检讨的是我没有爱敬的心去对待他人。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可以平和的去把原因找出来。这个是真理,一定要时时拳拳服膺在心上。

有一位母亲她教她的孩子,「父母呼,应勿缓」,但是就感觉她的孩子都拖拖拉拉的,不是很听她的话。然后她就想,我父母每一次叫我的时候,我马上就应了,怎么会是这个结果?不可以检讨真理。她又往深处去看,原来父母叫她,她确实都有回应;可是口上应,心里还是有不耐烦。

后来她真正打从心里恭敬的回应父母,父母亲叫她,她都马上过去,欢欢喜喜:妈,有什么事?结果真的,当她的态度一转,她女儿的态度马上就跟着转。所以确实小孩他的敏感度特别高,我们是行为当中服从,内心没服从,小孩都感知得到。而当母亲这样恭敬的面对自己的爷爷奶奶的时候,她的这个小孩子她的心性也开始效法转变过来。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6/12/13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