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何种胆魄“以武止戈”

2017-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后人读史,面对这段历史不免深觉吊诡,对于新中国最重要的和平时期,却需要用"以战止战"的方式获得,这断非普通人能够想象.图为毛泽东与中国人民志

后人读史,面对这段历史不免深觉吊诡,对于新中国最重要的和平时期,却需要用“以战止战”的方式获得,这断非普通人能够想象。图为毛泽东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周恩来经过再三解释与争取,仍未如愿,斯大林坚持苏联空军至少还需要两个至两个半月才可能准备就绪……这是一个有直接关联的因果:如果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无任何胜算的把握。苏联空军既无可能就位,那么,中国还能出兵朝鲜吗?

1950年10月11日,斯大林与周恩来联名电报通知北京和平壤,告之他们的决定:准备放弃北朝鲜,让金日成及其政权和军队暂时退到中国的东北地区去……这是朝鲜战争最为传奇的一刻。在收到电报的第二天,毛泽东即复电表示同意他们的意见。但是,第三天,毛泽东做出了决定,在给周恩来的连续三份电报里,均明确表示:中国出兵!

和平与战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新生的共和国,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

这年底,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在与斯大林首次见面时,毛泽东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的问题。中国需要三至五年的和平时间,以便把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和稳定国内局势。因此,中共中央委托我向您了解,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障国际和平?”斯大林的回应直接而肯定,斯大林回答说:“中国目前并不存在直接的战争威胁:日本还没有站稳脚跟;美国尽管叫喊战争,但它最怕战争;欧洲各国被战争吓怕了。实际上谁也不会同中国打仗。”

和平是新中国最迫切的需求。

1950年1月5日,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也即在与斯大林讨论“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国际和平”之际,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谈话声明:美国已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停止军事援蒋,不干预台湾问题,同时亦将从朝鲜退兵。

在对未来良性的预期里,这年5月19日,中国成立由周恩来担任主任的中央军队整编复员委员会,决定在一年内复员120万人。稍后,中国的内政问题——中共中央电告华东局:要把“准备占领台湾”作为我们几个月内四大工作之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即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在扩大朝鲜战争的同时,竟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声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还要求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6月30日,杜鲁门命令美军参战。

美国为何如此迅速改变战略,决定介入战争?一般认为:“由于把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视为共产党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进攻的序幕,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美国政府对此做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实力对比,即使中国方面对此的分析,也是偏重于这一比较。《毛泽东传(1949~1976)》里描述说:“1950年,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2800亿美元。而当时中国的钢产量只有60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设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就连实力远比中国雄厚的苏联,也不愿因援助朝鲜而冒同美国直接冲突的危险。”

独立与富强

回应杜鲁门的宣示,中国政府也迅速而直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名义发表声明:“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记录:“中国政府在7月间决定将原来广东、河南的战略预备队第38、39、40军调往东北,和第42军合组成东北边防军,作为‘以防万一’的准备。”但是,局势的演变比想象的要迅速而恶劣。

美国军队9月15日在朝鲜仁川登陆,迅速北犯……在后来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周恩来的报告指出这样的事实:“从8月27日到昨天(10月23日),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12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飞到了宽甸来示威、侦察、扫射和轰炸。”在将台湾视为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补给船”后,美军开始了直接而赤裸裸地对中国大陆的侵犯。

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推进。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郑重指出:“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是,实力对比加之进军顺利,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对此的判断是:中国人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对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的声明置之不理。以常理度之,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分析,未必失当。

胡乔木后来回忆,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做出的两个决定之一(另一个是1947年与国民党决裂、开始解放战争)。这个年代的中国,不仅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巨大落差,中国的困难也超出想象。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这一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及印度一半。

这种种困境之上,已经开战的战争可能形成的格局,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上分析:“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们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鸭绿江1000多里的防线,需要多少部队!而且年复一年,不知它哪一天打进来。这样下去怎么能安心生产建设?”

战争按此形势演变,彭德怀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在此推演下,就有了彭德怀极著名的一句判断:“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战争与胜利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终告结束。

当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里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一定具有同感。”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里论述这场朝鲜战争:“鉴于这个新共和国令人尊敬的军事强国的地位正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卓越战绩确立,因而有必要对这一地位的如何取得作一简单回顾。官修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史这样写道:虽然中国红军只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但从它自身具备的战略战术水平来看,仍不失为一支第一流的军队。只有经过这样遭遇的美国人才能理解,在半夜,那些精灵一般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进攻者的手榴弹爆炸和冲锋枪扫射是何等令人胆战心惊。新闻记者们喜欢说什么‘亚洲游牧民族的人海战术’,这与事实真有天壤之别。中国红军之所以可怕,并不是因为人众,而是因为其骗术和奇袭。”

当然,这场战争也让中国人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此后长达20年时间,中国被联合国拒之门外;同时,也不得不无限期推迟解放台湾的计划。这是战争改变的历史走向,但将这场战争置于更宽广的背景里,它的价值与意义自有另种面目: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被动而失败的各种屈辱的战争经历,经此一战,面貌大变——《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论及:“这个胜利,是在对方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特别是完全掌握着制空权的条件下取得的,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即使最克制的历史观察与评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也如此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安全得到了保障和中国国际威望提高所带来的益处超过了代价。”(据《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