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一次战役后毛泽东给麦克阿瑟挖了一个大陷阱
中国出兵朝鲜震惊世界 美军为何不改作战计划
美军第七陆战团团长霍默利曾伯格上校,甚至有些期待地对他的士兵说,我们渴望会一会共产党的军队,重要的是我们得打赢这一仗。中国军队给了联军当头一棒后,又很快撤退消失在群山之中的做法,引起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到底要干什么的揣测:是真的要干预这场战争吗?还是在发出愿意进行谈判的信号。有人说,也许是因为遭受的打击太大,而不得不后退;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警告,让联合国军重新考虑向鸭绿江推进所面临的风险。
美军向中朝边境挺进 士兵冲着鸭绿江撒尿
兴高采烈的麦克阿瑟给他致电,衷心祝贺7师中了头彩。美军士兵学着巴顿当年在莱茵河的行为,朝着鸭绿江大撒其尿的新闻,立刻成为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
志愿军38军被批思想右倾 战士不服欲打胜仗
被批得灰头土脸的38军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被彭德怀声称崭马谡的粱兴初回来后立刻把部署们召集一起。昨晚到军开会,共开了6小时,首先梁军长传达志愿军党委会的精神,一方面总结出国20余天的战斗,同时指出在这一战役缺点很多,特别是38军没有完成任务,在战术上犯了错误,影响这次的胜利。在38军战史上,把这一失误定义定性为“在战术指导思想上有右倾倾向”,这在战争年代里是犹豫、胆怯的代名词。
毛泽东施计诱敌深入 志愿军佯装战败大撤退
这个大陷阱是将西线之敌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平南镇一线歼灭之;将东线之敌诱至旧津里、长天线歼灭之。但这只是设想,当时在作战会上就有人问,敌人如果不来呢。彭德怀回答说我们已经安排好了香饵,大鱼会上钩的。担任西线“诱饵”之一的112师边打边撤,吸引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
美军后勤补给世界最佳 志愿军时常弹尽粮绝
有人算了一笔账,美军一名作战士兵有13名后勤兵提供支持;而志愿军一名后勤兵却需要支援上百名作战士兵,这种战场上的强烈反差的,造成了志愿军多次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
当时志愿军的后勤人员都知道,部队战士有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无子弹打;三怕负伤后抬不下来。为了减少担忧,每次战役发起前,都让士兵加大携带量,一名士兵要负重六、七十斤,还要完全依靠体力行军上百公里,这也是一场体能的极限战。
志愿军冒严寒悄然赴朝鲜 静候联军进入包围
这时集结朝鲜的联军有18个师,总共为25万人,其中能参加前线作战的有15万人,而彭德怀手中已有9个军,共30个师42万人,以30个师对阵18个师,从实力上已远远超过对手。
凤凰卫视12日2日《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四)”,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虽然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在战斗当中已经发现作战对手变成了不会说朝鲜话的中国士兵,但是坚信中国人不会出兵的美国人,仍然没有改变向北迅猛前进的作战计划,对阵的两军都拉开了决战的架式。而就在此时,发生的被美国史学家称为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朝鲜战场上被挖出一个大陷阱,猎物正被引诱着一步一步地往里面跳。
中国出兵朝鲜震惊世界 美军为何不改作战计划
解说:中国军队出人意料地突然现身朝鲜战场上,让之前感觉胜利在握的“联合国军”方面吃了一惊。然而,由于匆匆上阵的志愿军还没能适应新的战争环境和对手,一场混战过后,并没有给对手造成太大的损失。反过来,让对手得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只是象征性的出兵,是为保全脸面而虚张声势。
美军第七陆战团团长霍默利曾伯格上校,甚至有些期待地对他的士兵说,我们渴望会一会共产党的军队,重要的是我们得打赢这一仗。中国军队给了联军当头一棒后,又很快撤退消失在群山之中的做法,引起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到底要干什么的揣测:是真的要干预这场战争吗?还是在发出愿意进行谈判的信号。有人说,也许是因为遭受的打击太大,而不得不后退;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警告,让联合国军重新考虑向鸭绿江推进所面临的风险。
坚信中国不会出兵的美国人仍然估计,这只是区区几万,来保护向中国提供电力的细湖水电站的军队,“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并没有改变他的计划,第二年春天,被解职的他在参议院作证时,曾简明扼要的解释了自己在朝鲜的任务,横扫整个北朝鲜,统一并解放朝鲜全境。
他把在朝联军重新进行部署,分为东西线两大集团,拟于11月15日发起总攻势占领全朝鲜。将北朝鲜人民军和他认为的几万中国志愿军合围在鸭绿江以南的武坪里一代。为扫清障碍,他下令空军“全部出动”,发起为期两个星期的“空中战役”,将北朝鲜炸成了一片火海。
由于美军第9军受到北朝鲜游击队的干扰,不能及时的赶到前线,西线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也说,因为物资缺乏,11月24日之前他将无法发起攻击。麦克阿瑟因此将总攻之日推迟了9天,然而,他没有料到正是这推后的9天,让志愿军有时间拉起了一张天罗地网。
美军向中朝边境挺进 士兵冲着鸭绿江撒尿
11月21日,美军东线第7师的先头部队库珀特遣队,长驱直入挺进鸭绿江畔惠山津的捷报传来,令东京麦克阿瑟的指挥部里一片欢腾。美军东线指挥官第10军司令官阿尔蒙德不惜驱车近50公里,赶到那里拍张眺望中国东北的靓影,他认为在这个势不可当的胜利中,自己已经稳操胜券。
兴高采烈的麦克阿瑟给他致电,最衷心的祝贺内德转告戴维巴尔的7师中了头彩。美军士兵学着巴顿当年在莱茵河的行为,朝着鸭绿江大撒其尿的新闻,立刻成为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
华盛顿的官员和将军们也都大喜过望,就好像听到了战争已经结束的钟声,开始大谈特谈战后如何与中国人谈判,在边界设立中立区的问题了。战后美国学者评论说,这些异想天开的人居然将联军遭受重创的现实弃之脑后。实际上,朝鲜这口大锅此时刚刚开始沸腾。
面对迅速撤到清川江建立起防线的对手,彭德怀深知攻坚战将付出的代价,他利用对手还没有摸到中国出兵的规模和意图的底,设计了在东西两线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围歼的策略。
陈忠孝(时任113师337团1营教导员):敌人的部署是分成了两个集团,就是东集团、西集团,敌人的主力在西面。二次战役这个计划就是用38军、42军,首先攻击德川和宁远实行中央突破,割裂敌人东西集团,打开战役的中间缺口。
志愿军38军被批思想右倾 战士不服欲打胜仗
解说:北京的毛泽东来电叫好,并希望满怀,争取在本月内至12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二个仗,共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我军就在根本上胜利了。他太需要一次真正的胜利了,他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期待说,只要我军多打几个胜仗,歼灭几万敌军,整个国际形势就会改观。
对阵的两军都拉开了决战的架势,麦克阿瑟已经在媒体前面向世界宣称,中国军队是不堪一击的,而且也不会有胆量来和强大的美国军队对抗。他的军队将在鸭绿江封冻之前赶到那里,结束这场战争。
对不久前刚刚入朝的中国军队来说,如果无法迅速战胜对手,就有被赶出朝鲜的可能,只有尽快打碎那把铺天盖地砍过来的战刀,才能打破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朝鲜之战的危局,在这片土地上站住脚,这是事关朝鲜战争未来走向的一次关键之战。
大战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是麦克阿瑟如同仁川登陆再辉煌一把,实现他“饮马鸭绿江”的惊人之语;还是中国军队将把号称第一军事强国的对手打翻在地,给世界一个奇迹,谁胜谁负?战争的铁血法则将给出答案。
被批得灰头土脸的38军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被彭德怀声称崭马谡的粱兴初回来后立刻把部署们召集一起。昨晚到军开会,共开了6小时,首先梁军长传达志愿军党委会的精神,一方面总结出国20余天的战斗,同时指出在这一战役缺点很多,特别是38军没有完成任务,在战术上犯了错误,影响这次的胜利。在38军战史上,把这一失误定义定性为“在战术指导思想上有右倾倾向”,这在战争年代里是犹豫、胆怯的代名词。
牟森生(时任38军政治部青年干事):难受得很,我们说怎么能够右倾呢,右倾哪了?
张甫(时任113师电台报务主任):实际就是思想右倾,毛主席的命令,你还有什么说的。
任桂兰(时任军医院卫生员梁兴初夫人):一个字也没有提,哪个师长他也没有批评,他说这是党委的责任,是我梁兴初的责任,我该挨骂,我要是斩马谡,我该斩。
郝占海(时任112师作战科炮兵参谋):他说是我指挥有问题,他也不能说彭老总骂了我一顿,批了一顿,他也不能那么讲,我指挥得不好,咱们没有经验。
牟森生(时任38军政治部青年干事):说他右倾,这话都向部队传达了,所以部队憋着一股气,非打翻身仗不行。
郝占海(时任112师作战科炮兵参谋):那不服气,那时候憋着一股气,下一次拼了命也要打好。所以第二次战役那就是放开架子了,一个是摸到美国那个兵也就那样。
解说:尽管志愿军方面对战果不满意,美国学者却认为志愿军的第一次虽然没有完全实现歼敌数量的初衷,但挫败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计划,也首次获得了与装备重型武装的对手作战的经验。
双方再次杀上阵来,首当其冲的是飞虎山,自从飞虎山被志愿军112师335团攻克以后,南朝鲜军第7师和美军配合进行猛攻反击,誓要夺回这一屏障。在五天五夜的激战中,飞虎山成为争夺的焦点。
张甫(时任113师电台报务主任):从山底下就下大雨,一直从山底到山顶上,总下雨,下的非常大,而且敌人还用炮封锁,那都是连滚带爬的。
解说:更大的困难是转入防御后,才发现没有携带挖工事的工具,士兵们只得用刺刀和手开挖掩体和防炮洞,尽管他们手磨破了,血和泥土混在了一起,但没有人停下来。
刘成齐(时任112师335团2营教导员):在防御工事又没有铁锹,这障碍就大了,都拿刺刀挖啊,苏联那个76.2挖的工事,伤亡比较大,以后敌人炮弹打来,就利用炮弹坑。山上松树什么都没有了,原来山上净松树,弹皮子打的,你打了五天五夜,伤亡多大吧。
解说:这些军人大多数在国内战场上可谓都是身经百战,但还从未领教过朝鲜战场上如此猛烈的空中和地面炮火。多年以后,他们回忆评价自己的对手时说,美军的空中掩护和炮兵协同战术是相当厉害的,仅在一个200米左右长的狭小阵地上就落下2000多发炮弹和炸弹,火炮齐射的密度甚至能撞上自己正在空中助战的飞机。
刘成齐(时任112师335团2营教导员):飞虎山敌人的炮兵炮火打得厉害,它的炮火,还打上它自己的飞机一架,就油挑子,平射炮打的。它低空俯冲,咱们有时候叫排子炮,一排一排的,一层一层的。
解说:激战中弹药告急,但从师长到团长都一筹莫展,部队得到的回答都是,只能到敌人手中去夺取。团长范天恩回答得更绝,要子弹、手榴弹我一个也没有,只有一颗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他甚至向部下们发誓,团指挥所绝不后退一步。
守卫者为了节省弹药,要求尽可能让敌人靠近再打,近到都能看到对手额头上的汗珠,最后用上了枪托、石头和刺刀。联军发现阵地上很少射出子弹了,每次进攻被打退后也不下山了,只后退30米蜷伏在那里休息,过几分钟再扑上来。
战斗已经成胶着状态,战至五天五夜,接到军司令部立即脱离接触后撤30里的命令,许多官兵都愣住了,因为之前反复强调的都是,人在阵地在绝不能后退一步。
就在此时,发生了被美国史学家称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11月5日,确信中国共产党对北朝鲜人的支持是关键因素的麦克阿瑟,下令轰炸鸭绿江大桥北朝鲜一端。由于此举属于越权,而引起了华盛顿方面的担忧,当然这位一贯“要么听我的,要么我不干”的司令官最后依然得到了上司的批准,但同时不发生的事情却令美国人大惑不解。
毛泽东施计诱敌深入 志愿军佯装战败大撤退
11月7日,先前死不后退的东线志愿军放弃了荒草岭,8日随着美国飞机对鸭绿江桥的袭击,西线志愿军也撤离飞虎山、德川等地。突然到来的“胜利”,让美国人推断志愿军是力量不支而“怯战退走”的,包括轰炸鸭绿江桥的“空中战役”,已经成功地迫使志愿军支援部队“无法进入战场”。甚至有人认为,是已经到来的严酷冬天帮了联军,因为就是成吉思汗也不敢在冬季的朝鲜打仗。第二天,麦克阿瑟报告说他已封锁了战局,切断了敌人的补给和增援,全面进攻即将开始。
这其实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一个计谋,战后美国学者在评价这一举动时说,毛泽东给麦克阿瑟挖了一个大陷阱,并非常自信地引诱这位最高司令官一步一步地往里面跳。
这个大陷阱是将西线之敌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平南镇一线歼灭之;将东线之敌诱至旧津里、长天线歼灭之。但这只是设想,当时在作战会上就有人问,敌人如果不来呢。彭德怀回答说我们已经安排好了香饵,大鱼会上钩的。担任西线“诱饵”之一的112师边打边撤,吸引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
牟立善(时任112师336团团长):这个任务就是你不能叫敌人发现你是故意地撤退,只能说是你守不住了往后撤,不要叫敌人发现,我们是有意的诱敌深入。
美军后勤补给世界最佳 志愿军时常弹尽粮绝
解说:1950年的“感恩节”降临了,美国人的餐桌上摆上了传统的火鸡,这一年的节日对美军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来说与以往不同,因为他已经向外界宣布将彻底粉碎北朝鲜方面,包括已经发现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的最后抵抗,将他的旗帜插在鸭绿江边后班师凯旋。
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官兵们也与自己的长官们一起享用了节日大餐,全世界的军队都无法比拟的美军后勤支援系统,不仅运来了似乎永远打不完的子弹和炮弹,也运来了大批小公火鸡,南瓜馅饼和酸果酱罐头,以及与四处废墟很不协调的雪白餐桌布和节日蜡烛,奢侈的热水浴和更换的新军装,都让士兵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有人算了一笔账,美军一名作战士兵有13名后勤兵提供支持;而志愿军一名后勤兵却需要支援上百名作战士兵,这种战场上的强烈反差的,造成了志愿军多次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
当时志愿军的后勤人员都知道,部队战士有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无子弹打;三怕负伤后抬不下来。为了减少担忧,每次战役发起前,都让士兵加大携带量,一名士兵要负重六、七十斤,还要完全依靠体力行军上百公里,这也是一场体能的极限战。
许多参战的中国老兵都对美军在战场上的后勤供应印象深刻,在冬季暖帐篷里的柴油炉上,热咖啡壶和大汤锅一刻不停地冒着热气,每份野战食品里不仅含有保证每天卡路里热量与营养的保鲜食物,还附带着咖啡、香烟和点心巧克力等,甚至军队中还有随军酒吧。
郭永腾(时任113支338团军医):它解决了世界性的军队饮食问题,就是立体饮食,军队的饮食是制式化的,它平常吃饭也是这样子,你看,面条也是罐头,什么也是罐头,都是罐头,它那个汽车里面什么都有啦。
解说:参战初期的中国军队,对野战食品却仅是奢想,为填饱肚子他们只能靠自己动手。每次战役前夕,随着作战命令一起下达的还有自备一周熟食的要求,所谓“熟食”,其实只是玉米面饼和在烧热的沙子里烤熟的苞米、黄豆、白薯和土豆。
军长梁兴初在召开作战会议时,也只能拿出炒黄豆来招待从下面赶上来的师团长们。在此起彼落的嚼豆子的声音中,大规模的战役计划下达了。
1950年的11月24日,朝鲜战场上的双方都在忙,东京的麦克阿瑟在这天的早晨向记者们发表了一个致联合国和全世界的特别公告,宣布美军马上要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一个一举结束战争的总攻势,这一消息几乎立刻就以大字标题出现在世界各大报刊上。
英国报刊评论说,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极少有的情况,一位高级指挥官将自己的进攻计划像公布旅游日程表一样泄漏给敌方,这显然是一种最奇特的打仗方式。
这一天,期盼胜利的毛泽东正在为部将们担心,他给彭德怀等志愿军将领发电,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并特地提醒,此次战役中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请你们研究对策。毛泽东的预感似乎出奇的灵验,仅十几个小时后发生的悲剧不幸被他言中。
志愿军冒严寒悄然赴朝鲜 静候联军进入包围
这时集结朝鲜的联军有18个师,总共为25万人,其中能参加前线作战的有15万人,而彭德怀手中已有9个军,共30个师42万人,以30个师对阵18个师,从实力上已远远超过对手。
西线东起宁远、德川西至云山、泰川、纳清亭之间,宽大地域内的联军共有7个师。志愿军集结了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总计6个军18个师。东线集结新入朝的9兵团3个军,共12个师,正在静候联军的第10军。
如此庞大的部队开进与集结都是在美军发动的“空中战役”期间进行的,而且对手竟然毫无察觉,美军侦察机飞行员每天报告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他们所看到的一直是杳无人迹的白茫茫的雪原。
实际上,在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已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里,数十万穿着单薄的志愿军士兵,正忍受着饥寒交迫和越来越严重的冻伤,按照战役计划穿行在异国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中。
陈晓楠:面对1950年朝鲜少有的极度严寒,美军内部出现了是先向前路运输弹药还是取暖设备的问题。陆战师1团勒普上校说,如果活着就能用刺刀战斗,没有御寒设备则只能死亡。
而当时仓促出兵的中国军队,却几乎什么也得不到,战后有人讲,说给志愿军带来最大伤亡的其实不是美军的炮火,而是饥饿和严寒。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说出了当时志愿军战斗环境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