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 孙武与孙子兵法的故事:用尽三十年时间完成《孙子兵法》
孙武约降生于齐景公十三年 (前535年)左右。 到景公二十五年(前523年),约在孙武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因伐莒有功而封得采邑,又被赐姓孙氏。于是举家徙居到古称"乐安"的领地内,孙武也随着他的祖父改姓孙氏。
孙武在这个由他祖父孙书开创的采邑中学习文化,攻读军事典籍,钻研战争谋略,一天天茁壮成长。但是,春秋末年是一个矛盾激烈、战争频仍的时代,这使青少年时期的孙武,在他祖父的采邑中无法平静下来。
当时,晋、鲁、齐等黄河流域的中原国家,都出现了卿大夫之间武装兼并,又进而谋图夺取诸侯君位的战乱。这是一场封建领主贵族间为土地、赋 税、人民、财富的再分配而进行的角斗。
这场斗争的起因可直接溯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宗法分封制,是这种分封制的弊端所造成的恶果。 《礼记·礼运》记述西周的分封制说:"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可知在这种宗法分封制度下,不仅诸侯国的土地是世袭的,诸侯国中卿大夫的采邑也是世袭的。在卿大夫的采邑中,可以自行收取赋税,可以有自己的政权机构,还可以组织自己的私属军队,建筑城垣等防御工事,俨然是一个半独立的小国。
在逐级分封的宗法制下,当上级的力量足以控制下级时,自然是国家安定,秩序良好;但是到春秋时期,随着王权的衰落,宗法等级统治秩序就发生了混乱。不仅周天子统治下的诸侯国之间,爆发了大国攻伐、兼并小国的连绵不断的战争;而且在诸侯国内 的卿大夫之间,也爆发了弱肉强食、你争我夺的混战。
晋国内部,卿大夫之间经过激烈的兼并斗争,剩下了韩、魏、赵、智、范、中行这六个大的宗族,他们瓜分晋国的领土,其宗主都世袭任卿,形成了六卿专政;在鲁国,经过一番角逐,桓公的后裔季孙、孟孙、叔孙三族势 力最大,他们分割鲁都的郊地和军赋,控制军队,世袭为卿,形成了"三桓"专权的局面;齐国的卿大夫,经过长期尖锐复杂的斗争,到齐景公时,尚有高、国、陈、鲍诸族互相抗衡。
其时,陈氏的势力渐大,欲与鲍氏联合击败高、国,将其吞灭;而高、国也在伺机陷害陈、鲍,剪除异己。斗争的形势十分险恶。
孙武是陈氏的后裔,在政治斗争中当然会站在陈氏一边。但是自孙武的祖父改姓为孙、另起门户后,与陈氏逐渐疏远。孙武对齐国卿大夫之间无休止的倾轧斗争产生反感,不愿纠缠其间,于是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有一件事,促使孙武下定决心,离开齐国,那就是司马穰苴的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