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康的女儿 许健康:什么是官僚资本以及官僚资本的两重性
许健康:什么是官僚资本以及官僚资本的两重性
·中国新出现的资产阶级,具有与旧中国以及当前第三世界国家的资产阶级同样的软弱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帝国主义的妥协,其极端是大资产阶级的买办性;二是对封建主义的妥协,即不能通过"消灭一切等级"来解放资产阶级自己,这突出地表现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官僚资本问题上。
·官僚资本是利用政治特权、主要通过在商品流通和金融领域的掠夺,进行财产再分配的资本原始积累形式。官僚资本从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资本形态中产生出来,并在这三种资本形态中生存、活动和发展。这三种不同的资本形态分别是:官僚私人所有的资本;官僚经营管理的国家资本;官僚支配的其他私人资本。
·官僚资本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官僚资本的掠夺,迫使真正从事实业的资本如果不交纳对‘润滑剂’的贡赋,往往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但官僚资本极其贪婪地进行掠夺的冒险性,又使被迫纳贡的实业资本在遭受轮番洗劫后,几乎血本无归。
·官僚资本在商品流通和货币金融领域对资产的掠夺性再分配,是造成国家财政赤字恶化,银行坏帐率居高不下,产业资本的自主发展缓慢以至停滞萎缩,工人大规模下岗失业,农民撂荒外出,社会贫富严重两极分化的结构性因素。
·当前官僚资本的再现有其反动的两重性:一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直接掠夺和瓦解;二是再次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就这样成了当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焦点。
李延明、吴波、方华在专著《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与我国当前阶级结构》(下同)第一章"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第一节"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形成"中写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有时存在‘阶级’和‘阶层’两个概念混用的现象,如‘封建特权阶层形成贵族阶级’,‘第三等级中享有社会特权的阶层即资产阶级’,‘中等阶层——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等等。
然而,当他们把阶级和阶层并用时,阶级和阶层就不是同一个概念了。例如,他们说‘阶层、阶级等等的差别和对立’,‘人就分成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就是如此。
在这种场合,他们把阶层作为阶级的组成部分。例如,‘资产阶级的许多阶层’,‘资产阶级各个阶层’,‘工人阶级的各个阶层’,等等。
尽管存在着把‘阶级’同‘阶层’混用的现象,然而,从总体上看,他们是把阶层作为阶级组成部分的。
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也把作为阶级组成部分的某个阶层称为‘某某阶级’,如‘流氓无产阶级这个阶层’。"李延明等的文章并总结说:"在马克思恩格斯阶段,除了阶级划分的标准尚有待于深化和细化以外,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基本点已经大体具备并且到位。"
我以为,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时存在‘阶级’和‘阶层’两个概念混用"的看法值得商榷。马克思和恩格斯这里说的"阶层",确切地说,指的是"等级",是针对欧洲中世纪讲的。
1885年恩格斯专门为此在马克思的1847年《哲学的贫困》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下面这句话加了一个注释。马克思的原话是:"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消灭一切阶级;正如第三等级即资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消灭一切等级一样。
"恩格斯1885年德文版的注释是:"这里所谓等级是指历史意义上的封建国家的等级。这些等级有一定严格限定的特权。资产阶级革命消灭了等级及其特权。资产阶级社会只有阶级。因此,谁把无产阶级称为‘第四等级’,他就完全违背了历史。
"(《马恩选集》第一卷第160页,1972年版);特权包括政权,或与政权的某种联系,政治权力总带有超经济的强制。这样,阶级对抗社会中的社会分工,如基于脑体分工上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分工,就会以体现特权的等级划分来表现阶级对立这个实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一再论述到"中间等级"的问题。这里有没有"混同"呢?宣言认为,"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一钱不值了。
无产阶级的队伍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
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这里说的"中间等级"是什么含义,宣言也有明确说明:"封建贵族并不是被资产阶级所推翻的、其生活条件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里日益恶化和消失的唯一阶级。
中世纪的城关市民等级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这个阶级至今还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苟延残喘。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 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但是,这一阶级的成员经常被竞争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而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他们甚至觉察到,他们很快就会完全失去他们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立部分的地位,在商业、工业和农业中很快就会被监工和雇员所代替。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小生产从"等级"到"阶级"的历史沿革,即从作为"中世纪的城关市民等级和小农等级"的"中间等级",到"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还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苟延残喘"的"这个阶级",再到"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虽然在表面上还是这类群体或他们的经济地位很类似,但各自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环境已全然不同。
这里不是"混同",恰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严格的阶级分析和阶级估量。
今天,讨论"等级"与"阶级"的区别与联系,有没有现实意义呢?我认为,是有大的意义。中国新出现的资产阶级,具有与旧中国以及当前第三世界国家的资产阶级同样的软弱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帝国主义的妥协,其极端是大资产阶级的买办性;二是对封建主义的妥协,即不能通过"消灭一切等级"来解放资产阶级自己,这突出地表现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官僚资本问题上。
"官僚资本",即流行说法的"腐败问题",成了当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焦点。李延明等专著的第五章"现阶段中国社会是否形成了新资产阶级",对此做了许多调查和分析,作为补充,下面再谈谈我的看法。什么是官僚资本?如何对官僚资本进行历史定位?什么是官僚资本的两重性?
官僚资本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个历史范畴。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是农村统治城镇的历史。土地是欧洲中世纪主要的生产资料。中世纪的欧洲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名义上归国王所有,国王分封土地给贵族,被逐级授予封地的大大小小的贵族是土地的支配者。贵族地主庄园的相当部分土地最后分给农民长年耕种,实际上形成了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也就没有买卖土地的自由。城镇是从封建庄园中逃亡出来的农奴和贫民的避难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邦成了市民阶层、手工业行会的堡垒。它们是市民社会和资产阶级最初兴起的地方。
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农民(农奴)阶级的矛盾,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这个阶级矛盾,又是以封建等级制的现象形态表现出来的。在欧洲对不动产的私有制,是后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兴起的产物。中世纪的这种现象形态及其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是马可斯·韦伯提出等级(阶层)与阶级之区别的历史依据和原义。他认为,私有制和阶级,在欧洲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我认为,就现象形态看,他的看法有合理的成分,可以追溯到上面提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
城邦反抗农村贵族统治的斗争,与农民反抗贵族地主阶级的斗争一起,开始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通过城邦的联合,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伴随着新的经济基础的成长,西欧出现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当时,美洲"新大陆"已经被殖民主义者"发现",贩卖非洲"黑奴"的"大三角贸易"形成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提的那个最初的世界市场。但统治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政治力量,仍然是享有特权而且正在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与王室一起垄断了重商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王室的财政与国家的财政彼此不分,通过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积累资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看,官僚资本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从15世纪初到19世纪初,英国、荷兰、法国等君主专制主义的半封建国家,以政府授予特许权和王室入股的方式,与大商人、大金融家(包括正在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一起组成了冒险商合股公司,垄断了最初出现的世界市场上的对外贸易。
这是官僚资本在西方的典型形式。其中,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历史上活动的时间最长,它对中国的贸易独占权(包括贩卖鸦片)于1833年被英国政府取消,该公司直至1858年才撤消。
西方重商主义时期这一典型的官僚资本形态所剥削的对象,不是雇佣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政府特许并入股的西方冒险商合股公司,以政治特权为杠杆,通过垄断长途贸易,用贱买贵卖的绝对不等价交换,盘剥国内中、小程度的生产者、商人和消费者,盘剥殖民地附属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一般地说,小生产的生产资料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剥夺的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是非生产性的、寄生的资本,基本属于"洪水期前的资本"即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他们专门依仗政治权力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超经济的剥夺,是对剩余劳动占有的再分配。这样的"海盗资本主义"具有半封建性质。
官僚资本在流通领域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方式,窒息了产业资本的利润增长和资本积累。矛盾发展的结果终于在西欧国家中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封建特权,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对象,打破商品经济中的封建特权,成了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经济动因。
可见,官僚资本在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具有两重性:起初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而且是它的主导形式;后来则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主要障碍,终于为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后的产业革命所克服。
官僚资本还出现在半殖民地附属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也是那里资本原始积累的主导形式,同样具有西方官僚资本的封建性、寄生性和掠夺性。但垄断半殖民地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的不是附属国的官僚资本,而是资本主义已经确立并控制了世界市场的宗主国的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半殖民地附属国的官僚资本是由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豢养并为之服务的代理人,又与封建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西方列强对东方被压迫民族进行殖民掠夺最理想的中间人。因此,东方的官僚资本与西方官僚资本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作用的最大区别,是东方官僚资本所具有的买办性。他们依仗手中的政治权力,出卖本国的民族利益,帮助外国资本压迫和剥削本国人民,在外资攫取超额利润的前提下,分享其中外资给予官僚买办资本的红利,成为半殖民地资产阶级的上层即大资产阶级。
半殖民地社会被帝国主义及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掠夺的对象主要是农民,还有无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此,东方的官僚买办资本同样具有两重性:起初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后与其靠山帝国主义一起,成为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障碍。东方官僚资本与西方官僚资本一样,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但是,由于半殖民地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不敢发动和领导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又由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背靠着强大的帝国主义,因此,东方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是难以逃脱半途而废的流产命运,甚至对于资本主义长期而极痛苦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也只能望尘莫及。从洋务运动生长起来的官僚买办资本,在旧中国的最后几年曾发展到它的顶峰,即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人民革命一举结束了四大家族的统治。
现在,大体上可以对"什么是官僚资本"的问题,做出比较明确的回答。官僚资本是利用政治特权、主要通过在商品流通和金融领域的掠夺,进行财产再分配的资本原始积累形式。官僚资本从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资本形态中产生出来,并在这三种资本形态中生存、活动和发展。这三种不同的资本形态分别是:官僚私人所有的资本;官僚经营管理的国家资本;官僚支配的其他私人资本(见王亚南:"中国官僚资本之理论的分析",《中国经济原论》,第381-407页,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所谓官僚资本的"掠夺性再分配"特征,就是指它通过盗窃国库和权钱交易的种种方式,把已经产生和积累的国家资本和其他私人资本不断再转化为官僚私人所有资本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作为资本原始积累主导形式的大大小小官僚资本以"诸侯割据"的形式再度出现了。它与上面说的历史上的官僚资本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掠夺的主要对象,是全民和集体两种公有制积累的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因而具有对抗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破坏性和反动性。
据一些学者的粗略估计,每年因官商勾结的腐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中国GDP的15%左右。相比之下,这些年里中国产业资本的销售额利润率最好也不过6%左右,产业资本的资本收益率更只有3-4%。
官僚资本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官僚资本的掠夺,迫使真正从事实业的资本如果不交纳对"润滑剂"的贡赋,往往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但官僚资本极其贪婪地进行掠夺的冒险性,又使被迫纳贡的实业资本在遭受轮番洗劫后,几乎血本无归。
官僚资本在商品流通和货币金融领域对资产的掠夺性再分配,是造成国家财政赤字恶化,银行坏帐率居高不下,产业资本的自主发展缓慢以至停滞萎缩,工人大规模下岗失业,农民撂荒外出,社会贫富严重两极分化的结构性因素。
当前官僚资本的再现有其反动的两重性:一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直接掠夺和瓦解;二是再次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就这样成了当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焦点。
中国官僚资本的再现是在西方资本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形成的,因此,它与资本全球化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