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吕不韦的传奇人生 到底是不是忠臣呢

2018-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秦昭襄王去世后,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嬴子楚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秦昭襄王去世后,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嬴子楚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中  文  名:吕不韦

别  名:吕子

国  籍:卫国→秦国

民  族:华夏族

出  生  地: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出生日期:一说公元前29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35年

职  业:商人、政治家

信  仰:兼儒墨,合名法

主要成就:扶立秦庄襄王,任秦国相邦

灭东周国,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代表作品:《吕氏春秋》

封  爵:文信侯

学  派:先秦杂家

墓  冢:吕母墓

一个人和一个人关系,一般来说可以依据划分不同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关系便是依据血缘进行划分,这种关系将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关系定义于亲属,或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或已亡祖宗,或后辈人才,但他们身上都留着同一种血。第二种关系便是依据交情进行划分,或亲如朋友,能两肋插刀。君子一诺中千金,能临终托福,宁人负己莫负人。或形同陌路,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世界不会因为少了任何一个而发生改变。

还有一种便是你存我亡,有你没我的关系了。这种关系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互为替代品。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条条大路通罗马,你选这条我必不走这条。野史曾多次推论,嬴政为吕不韦之子,但真凭实据却没有。但是嬴政对于吕相之死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可以说,吕不韦和嬴政是互为替代品的关系,也就是通俗的一山不容二虎的关系。

据史书记载,赵姬本是一名青楼女子,一次表演中被吕不韦看中,将其带回府中,但却一直没有给她名分。后吕不韦与子楚相遇,将其作为投资的对象。当时的子楚十分清苦,吕不韦豪气地将其接入吕府做客。设宴款待,歌舞升平,赵姬本就生的妖娆、身材更为婀娜。当她登场时,子楚眼睛变一瞬不变地盯着赵姬。吕不韦目光如炬,第二日,吕不韦便叫来管家,将赵姬领出,偷偷带至子楚住所,也只是称赵姬对其有仰慕之情,愿成全他们。

子楚至此后,对吕不韦更为信赖和倚重。不久后,赵姬便传来喜怀麟儿的喜讯。但她本人却清楚知道,这孩子是吕不韦而非子楚的。子楚却觉得这是上天给了他一个时来运转的机会,欣喜若狂。而后,凭借着吕不韦的运作以及子楚特殊的身份,吕不韦终究帮助子楚称为秦襄王。他本人也被子楚隆重册封,官拜当朝宰相,荣耀至极。而赵姬作为吕不韦背后的女人,也一直默默支持着他事业的壮大。

吕不韦辅佐了一统中国帝王秦始皇嬴政的成长,在一般人眼中,便自然会认为他是一名秦国人,而事实上则不然。吕不韦出生在现代中国地图上的河南省,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卫国。吕不韦作为一名商人,因为南来北往,伴随着生意的扩大而进行住址迁徙,早已不那么在意自己的出生地和归属国到底是什么了。但当他成功后,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会回馈着自己的家乡。提拨同乡的伙伴,让家乡因为他而有所成长,并以被家乡人净重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

另外有一点,则是吕不韦的祖籍是卫国的最有力的证明。那就是他的身后事,他依旧选择了叶落归根,回归自己的故乡。所以,吕不韦的墓,最后的遗址是在古时的卫国,现代的河南。吕不韦的逝世是突然的,他并没有想过自己会那么早离开人世。因不肯归还朝政给嬴政,最终逃不脱被流放的命运,带着不甘,带着遗憾,他选择了服毒自尽。然而最后,他依旧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归自己早年离开,早已遗忘的故乡。

成语,是中国语言的一大特色,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髓,它很大的一部分都是由古代人创造并且流传至今。在著名的政治家、商人吕不韦身上也有不少成语出处,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是奇货可居和一字千金。奇货可居的出处是吕不韦见到子楚时的第一眼感觉,觉得这是个不一样的、独特的人,所以将其囤积,待到价值涨起来,变成了奇货可居。这里是有将物品拟人化,变成了对人的形容了。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就容易理解多了,只看字面意思即可,是用来形容一个字价值千金的。这是由于掌权后的吕不韦,政治方向的变化,门下的能人异士很多。能写的也多,所以通过发现这些文人的能力。吕不韦决定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对当时的时政、大环境、文化做进一步的研究,于是《吕氏春秋》由此诞生。之后,吕不韦为了收集更为先进的思想,便于判断当时的时局发展,他不惜花取千金来获得一字。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其短。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言极则怒,怒极说危。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

凡学,必务尽业,心则无营。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

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天锨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

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

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也不过分。作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投机家,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他的一生经历,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他的权术、公关手段、自我炒作的广告宣传等做法,仍然是比较前卫的,是梦想成功的人士学习的楷模。除此之外,吕不韦作为战国后期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历史转变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他两任秦国相邦,主持朝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为秦统一准备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基础。

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为封建大一统的理.论作了新的探索。尽管他和秦始皇政见有所不同,又发生了激烈的权力冲突,但是事实说明秦始皇的统一与吕不韦的功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吕不韦作为一名由商人跃上政治舞台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固然表现了唯利是图、贪求权势的阶级历史局限性。但总其一生,他对秦统一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吕不韦的一生有很多的故事,都被后人津津乐道,奇货可居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历史上吕不韦是一个来往各地的大商人,有千金的家产。在公元前267年悼太子死于魏国后,秦昭襄王把安国君作为他的第二个儿子被立为了太子。当时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叫华阳夫人,虽然她没有孩子。可是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

因为安国君的儿子很多,子楚的母亲夏姬也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子楚便长期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往赵国。赵国人对他并不以礼相待,子楚的生活十分的窘迫。吕不韦看到子楚后非常喜欢他,并且亲自登门拜访子楚。为他分析时局并给他指明了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他为太子的道路。除此之外吕不韦还拿出了千金供子楚去秦国游说,实现计划,为此子楚扣头拜谢了吕不韦。

“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卿卿性命。”吕不韦的死真真是应验了这样的一句话。吕不韦的成功,归咎到底,是因为他的目光长远。却也因为得意忘形,最终将他埋葬,让他步入死局,以致抑郁而终。吕不韦的成功是因为他选好了一个人,并将其推至顶峰,随之自己也达到顶峰,达到共赢状态。当子楚入主秦国,成为新一代国君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时代到了。子楚早亡,嬴政即位,但尚年幼,无人主持大局。吕不韦便顺理成章的站出来承担了这一责任,同时继承了行使这一责任的巨大权利。

随着权利的逐步扩大,到达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吕不韦虽不是君主,但私下结党营私,朝堂上唯我独尊,早已让幼年的嬴政心生怨恨。外加野史还披露过,嬴政曾亲眼目睹其母赵姬与吕不韦的奸情。这对他来说,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将其心中的怨恨推至顶点,这也为吕不韦的死买下了深深点伏笔。所以,当嬴政亲政后,着手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慢慢收回权利,君主集权。第二件事便是如何想方法除去吕不韦,经过一番筹谋,吕不韦最终被赐毒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