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行健画集 集成之美——评钱行健的绘画艺术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一直是中国花乌画的重镇,至今已有长达160余年的历史.而在海派花鸟的多元风格中,最能代表上海这一国际都市市民审美精神的,则

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一直是中国花乌画的重镇,至今已有长达160余年的历史。而在海派花鸟的多元风格中,最能代表上海这一国际都市市民审美精神的,则是清新明丽、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写意风格。其他各种风格,如文人写意、中西融合、唐宋院体等等,无不是围绕着这一海派花乌的标志性风格而发展的。

代表性的画家,从晚清的虚谷、任伯年,到民国至"文革"前的"四大名旦" (江寒汀、唐云、张大壮、陆抑非),进入20世纪80年代,则以钱行健的成就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广泛、深远。

我与钱先生相识很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爱好,是通过两条路径介入的。一是房介复老师,房老师是江寒汀荻舫的早期入室弟子,通过房老师,认识了几乎荻舫的所有门人;二是姚有信老师,姚老师在"文革"初期调入上海中国画院,通过姚老师,又结识了画院中大批心仪的显赫名家。

这里专讲我与荻舫的渊源。大概从1968年开始,我常随房老师拜访他的师兄、师弟,我的师伯、师叔,包括乔木、富华、邱受臣、李单云、江圣华、蕉雨、郭鹰、杨村等,钱先生当时在荻舫同门中属于"后辈",所以没有登门,而是在其他师伯、师叔府上认识的,尤以在乔木先生武胜路的家中见得最多。

当然,他们有时也会到高桥房老师任教的育民中学相聚,一般我也在场。在与师辈们的相处中,听他们忆旧谈艺,看他们挥洒墨影,伴他们品茗浮白,虽然寒凝大地,心头却洋溢起朗照的春光无限。

我虽以年轻识浅,不敢参与议论,但隐隐觉得,诸位师长固然各有胜场,但论对江寒汀艺术的全面继承、发扬,当以乔先生和钱先生为最,无非乔先生出之以文,谦谦文秀,钱先生则出之以豪迈雄强,恰似北宋王诜评李成、范宽山水的文武之别。

钱先生出道很早,少年时便从江南名士袁容舫攻习山水、花卉、文学、诗词,所以论文史的修养,不仅在荻舫弟子中首屈一指,即在整个海上的同辈画家中也罕有能及。后从江寒汀先生专攻花鸟,更得写生之正脉,艺事猛进。26岁时即以"青年画家"和"工人画家"的双重身份入展在中国花乌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海花鸟画展",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文革"中后期,朵云轩的大堂设有一面大屏风,尺幅之巨应该远超丈二匹,陆续邀请海上名家绘制山水、花乌,有朱屺瞻、应野平、黄幻吾、钱行健等参与。诸家多为画坛的名宿,只有钱先生一人为新秀。钱先生的作品,百花竞放,众乌争春,活色生香的精诣描绘,大开大阖的章法铺陈,使满堂生辉。我每次到朵云轩,都要仁立画前,心识手摹.相信像我这样爱好花乌画的青年,从中获益的一定不在少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钱先生名"行健",所以他"信天命",乐天而安命,安心于做他"工人"的工作,而绝不以艺术家而自命不凡、愤世嫉俗。室名"不息斋",所以他"尽人事",刻苦、勤奋地读书、写生、作画,致力于为"四大名旦"之后的海派花乌开一新生面。

通过数年孜孜矻矻的不懈努力,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完成的《百乌图》,一经出版便风行海肉,成为全国各大美术学院花鸟画专业的基础教材,反复地重印、再版,仍供不应求。而钱先生的艺术人生,也从此进入了持续不衰的辉煌。

诗人大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画家六法,更需要能传鸟兽草木之神。然后展张于图绘,夺造化而移精神,使览者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所以粉饰大化,文明天下,观众目而协和气。禽乌,尤为花鸟画中的精灵,俗称"活货"。

从市场的立场,一幅花乌昼作品的价格高下,往往以画中有没有画上禽鸟来决定;一个花乌画家的功力高下,也往往以是不是擅长画禽乌来决定。古今的花乌画家,能画禽乌的虽然不少,但能画百乌的却并不多,古代,有百乌作品传世的仅边文进和林良两家,近代,则仅江寒汀一家:他们的百乌画本,既是从写生而来,同时又成为后人临摹的模板。

江寒汀生前曾作百花百乌册,百花百鸟卷数套,一时海上艺林争相题咏,叹为观止,门人弟子尤从中获益良多。

但钱先生从中所得的,不仅止于乃师之迹,更是乃师之心。他觉得时代的发展,赐于了画家比于乃师的时代更优越的为百乌作写生的条件,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乃师的基础上薪火相传,再接再励,创作一套新的《百鸟图》以嘉惠艺林。

图中一百余种禽鸟,皆从写生而来,种类之丰富,几乎达到无所不备;造型之准确逼真,虽鸟类研究的专家也无法指其瑕疵。而能合以不同花卉成为各式章法的独立作品,一鸟一世界,无论飞、呜、搂一息、动、静,姿态各异,皆自然生动,又是高超的艺术表现。

所运用的技法,于荻舫的兼工带写之外,更赋予了个性鲜明的刚劲笔法,并根据不同禽鸟的不同性灵,或用阔笔点厾,或用细笔勾染,变化笔、墨、色、水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丹青玄白,燥涩润腴,使以形写神的艺术表现达到追造物之所有,补造化之所无的境界。

这套旨在诲人以规矩的力作,在使无数学子受益的同时,更促成了他本人的声誉鹊起,不久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为专职的国画教授,奠定了他在海派花乌画坛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钱先生,艺术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大胆地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创意,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借鉴了林风眠先生浓酣的赋色法,化其冷艳为热烈:他借鉴了程十发先生变化无端的笔墨、横斜旁出的章法,化其灵逸为缜密;他借鉴了陈佩秋先生深静丛碧的空间营造法,化其印象悠远为空灵明快;他还化宋元的周密严谨为简率萧散,化明清的洗练纵肆马超诣沉着……从而开放了其艺事"杂端庄于流丽,寓刚健于婀娜"的崭新风貌。

主次的、疏密的、笔墨的、色彩的,对比更加自然,更富于视觉的张力。如果说,此前的钱先生,注重于在规矩中求变化,此后的钱先生,则更倾向于从心所欲不逾矩。同样的形神兼备,同样的墨彩争辉,同样的着笔成春,在行健不息的日新又新中,由必然王国进到了自由王国:白焦先生曾赞江寒汀先生的花乌画艺术为"世间自有丹青乎,天上初无造化工",我想,用这两句诗来评价钱先生的艺术,也是非常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