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王董浩叔叔原来是画家 揭秘孩子王与作画的故事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董浩,曾用名董大都,生于1956 年4 月.父亲董静山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京城著名书画家.董浩幼承家传,五岁起习画,专修国画.人物.花鸟.书法及油画.现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希望工程爱心大使.中国美协会员.书协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金话筒个人成就奖,中央电视台十大主持人之一.1975 年即参加油画展,1998 年起任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理事.<小书画家>杂志编委.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任河北书

董浩,曾用名董大都,生于1956 年4 月。父亲董静山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京城著名书画家。董浩幼承家传,五岁起习画,专修国画、人物、花鸟、书法及油画。现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希望工程爱心大使、中国美协会员、书协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金话筒个人成就奖,中央电视台十大主持人之一。

1975 年即参加油画展,

1998 年起任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理事、《小书画家》杂志编委、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任河北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大庆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现为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理事、副会长,北京市职工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名人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部文华国韵书画院人物创作艺术委员会主任,宋庄国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影视书画会副会长。

2010 年获得印度驻华大使馆颁发“印中友谊使者”荣誉;

2012 年获乌克兰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尤里; 科斯坚科阁下颁发“乌克兰大使奖”。曾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董浩叔叔的画》、《董浩书画集》等画集。50 万字自传《故事人生》收录250 多幅书画作品。海天出版社出版《有画浩说》董浩随笔书画集锦、中央电视台《幕后》、《实话实说》、《书画中国》等电视专栏分别专题报道。

作为一个“正宗”的80 后,胖叔叔董浩主持的大风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欢乐,虽然以前也零星听说过他会画画,但没太当回事,以为他是业余爱好。但在采访之前去798 看了董浩叔叔的一个小型画展后,顿时,没想到画得这么好!而在采访董浩叔叔时,听他讲历史、家世、艺术之后,顿时又肃然起敬。下面就来了解董浩与他的绘画故事.

“父亲遗传了我艺术因缘,母亲给予了我生活动力”

“我是我父亲的老儿子,上头我还有几个姐姐,四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可他的艺术基因却遗传给了我。”谈话一开始,董浩提到了父亲对他的影响。先祖董卫国乃康熙年间任兵部尚书,至其父董静山公依旧鼎盛,可谓几百年人家。静山公是京城颇有名气的书画家,5 岁即在母亲的熏陶下研习书画,三四十年代即在荣宝斋挂单,生活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素有“南有静川,北有静山”之美誉。一方面,交友甚广,京城名流齐白石、陈半丁、秦仲文等人多为其座上宾,与文人雅士谈书论画,一方面又是建筑商人,抗战举家南迁昆明,待了七年,主持修建了滇缅公路、军用机场等,无条件支援抗战。尽管没有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甚至没有见过父亲的墨宝,但父亲的艺术血统却遗传给了他。而在建国后的政治运动中,父亲收藏的大量书画、珍宝,以及父亲的墨宝、文稿被抄得荡然无存,这对他来说刻骨铭心。

“我这个苦孩子啊……”这是董浩在谈及自己青少年时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幼年丧父,而董家也家道中落,时值社会变革,小董浩在母亲的带领下从大宅门搬进小院,又从小院搬进了偏房。那时,母亲没日没夜的做针线活补贴家用,董浩说:“我记忆里母亲就没睡过觉,我的书里也写过一篇文章,晚上睡觉时我看见母亲在织毛衣,对我说睡吧,早上醒来时,还是看见母亲在忙碌,她就没闲过。”

董浩的小学是在当时北京市重点小学——北师一附小,这里的孩子一类是高干子弟,另一类是高知子弟,他却是另类的穷学生,穿的裤子都是补丁加补丁,每周回家都要把衣服重新染色,为的是不让补丁看着太明显。而为了让小董浩从小就有志气,母亲会时常给他讲家族的故事,讲父亲的故事,小董浩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并没有被贫穷吓到,反而更加努力。

董浩以主持出名,事实上他是正儿八百科班出身的画家。尽管父亲去世了,但因为父亲的人缘好,幼年时候的董浩就得到了很多社会名流的关照,如吴作人、李苦禅、丁井文、李可染、启功等都对他关怀备至,颇有当年人们关照吴湖帆时常说“此愙斋孙也”的情形。而画坛的徐千里、沈鹏、刘勃舒、韩羽、韩美林、崔如琢、黄永厚、董辰生、凌子风、马书林、刘大为、范杨、戴士和、隋建国等也都是董浩多年的好友。大家现在常看到的是董浩的国画,事实上他正式是从油画开始学起的,老师乃大名鼎鼎的油画家董希文及其爱人。

中学毕业以后的1974 年,董浩任西城区半壁街小学的小学美术教师,这令母亲很欣慰。这期间,董浩经常到荣宝斋看画,但也只有看着眼红的份,买不起啊!他回忆一张齐白石四尺对裁的画挂了一年都没人买,但自己还是买不起。1977 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聘播音员考试,董浩在千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名被录取的播音员,董浩笑称自己就是当年的“超男”。但因为成分不好,“资本主义狗仔子也能去做播音员”让他感觉意外兴奋。

因为工作繁忙,之后他对绘画就所有松懈了,但作品质量却更好了。在董浩心里,他还有个愿望就是上大学,上中央美院。董浩深深地记得,那天母亲在灶前做饭,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第一次装聋作哑。董浩心里明白,董氏本就是书香门第,按理母亲不会反对去上大学,要是上了学,干播音每月的42.5元就没有了,家庭的生活来源就断了。而母亲的沉默让董浩明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坚定地继续坚持播音主持的道路。

“我太幸运了,太幸运了,虽然穷,但画画我师从董希文,学朗诵,我师从董行佶,播音师从齐越,讲故事师从孙敬修,唱歌我师从寇家伦,天助我也,没了,都是顶尖儿人物。”董浩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可爱可爱! 

尽管在电视台工作,一天要录15 集节目,能站到腿肿,晚上回到家还继续站着画画。然而,董浩却说:“白天的站是营生,会很累的,可到了晚上画画站着却能活络舒筋,其乐无穷。”基本上到了四十岁以后,他在画画上花费的经历逐渐增加。因为种种原因,董浩发现自己基本上走的是和关良、林风眠一样的路子,国画画得多,油画画得少,年龄越大,国画数量越多。其实他们的国画和油画都没有太大界限,包括常玉在内。

“画画是自由的事,我不为赚钱,这也不是我的职业,就是一个爱好。我羡如东晋的王羲之,时常搓着泥儿,敞着衫儿,一两盅小酒,与友人谈笑风声,这样的散淡之人,才能写出天下第一等的书法。也许齐白石老先生也是时常在家穿着小裤衩,弄点狗肉,红烧肉炒点辣椒,喝着小酒与侯宝林在屋里谈笑,旁边还有漂亮的女弟子在研磨,这才美哉、快哉!我是歪打正着,倒是有点魏晋时期人的感觉,我不是画师,不愁吃喝,兴致来袭,挥毫笔墨,切磋画艺,玩乐其中,有画界好友见其画,谈笑骂之‘好你个兔崽子,亏你没进书画界,不然该是来抢饭碗儿了’!”

董浩羡慕父亲董静山,心无旁骛地,就是单纯的写字画画,不以卖字画为生,闲暇之时,有志同道合者赠之,这也是一件快事。好友对他说,你的画名被“董浩”所掩盖。如署名董浩,一方面大家会不知道是哪个董浩,另外会认作你的画是名人字画,借的是主持人之名,还不如署原名董大都,这样定能叱咤画坛。知是友人好言相劝,董浩心领却无意行,他说他不是画师,不靠画画为生,正是自己喜欢的状态,就想猫在小屋里玩画画,玩儿起来还很过瘾。

如今的董浩已经将大部分的精力致力于书画上了,油画、国画并行。他说要师法古人,关注当下,更重要的的是内心的修行。“你看我的画里有一些俏皮的东西,而和孩子接触我乐此不疲,我从孩子身上学到了俏皮、淘气、直言不讳,所以我经常讲,做人要老实,作画不能老实,要符合我们全人类不争的一个观点,艺术起源于游戏。” 

董浩认为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艺术真谛,都要继承传统,但不是伪继承、伪传统,画家创作一定是要有冲动而为之,至始至终先感动自己。比如他提到自己最喜欢的关良的作品,他认为良公不单单是中国戏曲画的先驱,而且是把中国写意人物做减法的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极致。这不光是源于他自己对中西艺术的通透,也是因为他对戏曲爱到了骨髓里。关良先生对西方文化的咀嚼、反刍、消化,再加上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功底,他一直在把握着一个“度”。

谈起在中央电视台的工作,就不得不说起孩子,说起儿童画。他提到了毕加索的话:“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而董浩从事儿童节目主持人几十年,成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远离政治,直言不讳,这使他的绘画作品常常闪现出孩童般的朴实、纯真、稚拙。所以看他的画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他的作品笔墨技法醇熟,赋彩热烈奔放,画面干湿浓淡,枯索纷乱,生动、趣味的背后有一种古拙之趣,正如何水法先生所说:“自在真情,童真童趣,实属难得。”而目前董浩正在创作《旧京童趣》即是搜集旧时北京小孩儿玩的各类游戏,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回忆,一方面请教老一辈的学者,现已搜集100 多种,最后会用中国画形式一一表现出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为明年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时至今日的董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已经洗净铅华,家庭幸福,做过名人,收获过鲜花、掌声,也为播音主持事业献出一己之力,人的一生很短暂,我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来过,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潜心画画,享受绘画带来的冲动、刺激、有趣等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