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拍卖 拍卖公司热衷讲故事 拍品与虚构吕四娘扯"关系"
一本学术性很强的清代诗册在拍卖公司的宣传文字中竟然跟虚构的文学人物吕四娘扯上了“关系”,让人在不得不叹服作者联想力超强之外,对拍卖公司吸引大众眼球的做法生出几分疑虑。
一本诗册成吕四娘生成源头
今春艺术品拍卖未起,各大公司便纷纷做起节目预告。其中,北京匡时拍卖公司预告今年有一件清代 《种菜诗唱和册》即将上拍,从学术性上说,因为此册是清初浙派诗人吴之振以 “种菜”为题,遍请当时天下文人名士唱和的集锦之作,其中有当时文坛大腕如黄宗羲、黄宗炎、吕留良等27人的亲笔手书、印章款识,其文化内涵不言而喻。
同时,吕留良的墨迹本来就很罕见,可考证的只有上海博物馆藏的一件书法和上海图书馆藏的半封书信。此诗册里所收的吕留良诗作也因为清代文字狱而被截去了上下款,到了民国才由文人沈卫在旁边补记 “为吕晚村先生 (即吕留良)手笔”。
拍卖公司在宣传此件诗册时,大力着墨于吕留良和雍正时期震惊朝野的文字狱,一段情节曲折的历史沉冤现在有了实物证明,该诗册的历史价值本已彰显,但拍卖公司似乎觉得眼球效应还不够,隔几日,又抛出篇奇文,将 《种菜诗唱和册》和民间传说中的吕四娘扯上了关系。
该文章竭力“考证”称,清末笔记小说中出现的吕四娘被定位为吕留良后代,而小说中,那个发动文字狱,将吕留良开棺戮尸,使其家族遭受灭顶之灾的雍正帝最后为吕四娘所杀。
文章称, 《种菜诗唱和册》真实地承载了吕留良文字狱的历史大事件,其与雍正帝的恩怨衍生出吕四娘传奇,吕四娘传奇受时代之需,在清末广为传颂,吕四娘形象也广受追捧。由此看来, 《种菜诗唱和册》似可变相地作为吕四娘传奇生成的一个源头。
吕留良不够,吕四娘来凑
拍卖公司大力挖掘拍品背后的故事,本是件好事,通过拍品上的文字信息,解读创作的年代、背景,经过专业的考证,获得更多拍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不但能充分实现拍品本身的价值,更有利于获得藏家更大程度上的重视,从而获得更好的成交价格。
有的文字功底好的艺术品分析者,其为拍品所撰文字甚至达到了文化散文的高度。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学术文章为了博得更多眼球,难道就可以发挥想象,将民间虚构但是名气更响的人物牵扯进来进行演义吗?
《种菜诗唱和册》本身只是一本清代文人作诗唱和的雅集性质的诗册,清代文字狱留下的痕迹也只是在其中吕留良一人身上发生,为拍品所撰的考证文字把“火力”集中在吕留良身上本来就已经够有眼球效应了,何必再扯上完全无关的吕四娘?也许是作者清宫戏、穿越剧看多了,在这篇“吕四娘”文章里,作者也特意谈到了吕四娘是近年来荧屏上的热门人物,看来,为了这件学术性很强的拍品,拍卖公司在“通俗性”方面实在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张大千情史也被拿来“阐释”
无独有偶, 2010年上拍的两件张大千 《天女散花》,拍卖公司都对其背后的故事做了充分挖掘。他们从张大千的题诗中捕捉到了他对朝鲜籍女友的深厚感情,然后笔墨间尽情渲染张大千的这段绯闻逸事,至于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反倒被忽略了。不知道是不是拍品背后的情史起了作用,最后这两张画一张拍出了1000多万元,另一张拍出了7000多万元。
一家大拍卖公司老总就曾明确对下属表示,要重视为拍品讲故事。员工们私下解读这番话时认为,有钱人大多看不懂艺术品,但如果有他能听得懂的精彩故事,他就会对拍品发生浓厚兴趣,争夺一激烈,价格就上去了。
吸引眼球虽好,解读不能没边
记者就此采访了匡时拍卖公司负责传媒的葛士恒先生,他也承认把吕四娘牵扯进一件拍品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他表示,这篇文字是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写的,在对拍品进行阐述的文字里涉及到文学故事里的虚构人物,这可能还是第一次。之所以会这样做,是由于古代艺术品对当代人来说,存在着一些阅读障碍,为了更好地传播,让更多人对此感兴趣,在撰写文字时就会考虑可读性,对于拍品文化价值的阐释,的确是会兼顾学术性和大众传播效应。
葛士恒表示,今后还是会围绕拍品写故事,但他同时认为,解读也不能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