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该怎么办 7大护理方法揭秘
颅底骨折该怎么办?由于头颅突然受到外力的作用,极易造成颅底骨折。即使着力部位在头顶,骨折却往往发生在颅底。这主要是因为头顶部骨质较厚、致密、坚实,整个头颅呈“拱桥形,吃力后易将力分散;而颅底骨质较薄,疏松,有许多孔道(通过神经和血管),头顶传来稍大的力足使颅底骨折。另外,颅底正好坐落在有弹性又十分坚硬的脊柱上 ,来自脊柱的反冲力可直接作用于此。有时,人不慎摔倒明明是枕部着地,表面看来局部无任何皮损和骨折,而颅底却骨折了。
急救措施
颅底骨折后,很快会出现颅内出血,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急救者应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头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防舌头后附和呕吐物反流到气管造成窒息。
颅内血液可渗入组织疏松的眼眶周围形成血肿,并使眼球突出。此时,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它物品填塞。因为可造成血液反流,引起颅内压升高,细菌也能趁机逆行到颅内引起脑膜发炎。此时,急救者应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轻擦流出的血液,保持局部清洁,速送医院。
注意事项
在将病人送往具备开颅手术的医院途中,要密切注意病人的神态、呼吸和脉搏,如有反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护理
颅底骨折大多为颅盖和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
1.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将病人安排在单人病室,同时限制、减少探视陪护人员,病室要早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分钟。
2. 保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期闭合有脑脊液外漏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前颅窝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给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头30度,患侧卧位;中、后颅窝骨折者卧于患侧。维持特定的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日。绝大部分病人在伤后1周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
3. 加强耳鼻、呼吸道护理,预防颅内感染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时,属隐性开放性骨折,护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要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于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松松放置一消毒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并根据浸湿的棉球数估计漏液的多少。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动作均可增加颅内压,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所以颅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动作。禁止抠鼻、挖耳,严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让病人深呼吸、浅咳,配合雾化吸入、应用祛痰药物,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必要时可经口吸痰。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4、 饮食护理颅底骨折病人的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饮食要富含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开塞露或灌肠,以免用力大便增高颅内压。
(2)被脑脊液浸湿的手帕,没有被鼻涕或组织渗出液浸湿的那样干后变硬的现象
(3)收集血性漏出液观察,血性脑脊液多不易凝固
(4)脑脊液含糖量较高,可用尿糖试纸测定
(5)部分颅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觉有咸味或腥味液体咽下。
6、观察有无脑损伤和颅内感染症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病人有无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对病情做好记录。一般对于脑外伤病人,护士往往警惕高颅压的症状和体征,而对于低颅压的重视不够,值得注意的是,当大量的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发生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减少脑脊液流失,同时静脉补液。
7、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颅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现为两种心理状态:出现脑脊液外漏、颅神经损伤等症状时,病人大都十分恐惧;而轻症病人对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为不以为然。在住院治疗期间,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治疗费用高,病人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护士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使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