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派诗人北岛生平简介 一个归来的陌生人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岛,中国当代诗人,原名赵振开,1949年8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北岛曾著有多部诗集,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等 ,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北岛是当代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北岛诗歌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陌生的海滩>,散文集<

北岛,中国当代诗人,原名赵振开,1949年8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北岛曾著有多部诗集,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等 ,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北岛是当代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北岛诗歌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陌生的海滩》,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

北岛个人简介

中  文  名:赵振开

别        名:北岛、石默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北京

出生日期 :1949年8月

职        业: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人文学科讲座教授

毕业院校 :北京四中

代表作品 :《回答》,《路歌》,《一切》,《太阳城札记》,《午夜歌手》

主要成就 :

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

美国布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北岛的人生经历

1949年,生于北平(今北京)。

1969年,历任北京市六建工人,后为北京飞达公司干部。

1978年,北岛和诗人芒克,创办了民间诗歌刊物《今天》。

1980年任《新观察》杂志编辑。

1981年在《中国报道》(英文版)任文学编辑,后辞职。

1989年,因故移居国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并进行创作,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

1990年,移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同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行,其网络版和论坛也享誉世界各地汉语文学圈。

1994年,返回中国,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后来,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杜伦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

2001年10月,回国为父奔丧,2002年宣布退出中国人权。

2004年北岛的散文集《失败之书》在中国大陆出版,这是时隔15年北岛首次在大陆出版书籍。

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8月,北岛正式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式生活。

2008年北岛的散文集《青灯》在大陆出版。

2009年北岛的散文集《蓝房子》与《午夜之门》在大陆出版。

2010年北岛的散文集《城门开》在大陆出版。

2011年8月8日,北岛获准入境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并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

2013年10月30日,“时间的玫瑰——北岛诗歌之夜”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邵逸夫堂举行,600多人入场,创下主办方同系列活动的最高纪录。

2013年11月25日,北岛出席汕头大学国际诗歌节。

2014年7月,北岛编选《给孩子的诗》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4年7月5日,北岛时隔13年重回北京,出席新书发布会。

2014年8月22日,北岛出席上海书展。

2014年9月22日,北岛到北京南五环寿宝庄的民工子弟学校——蒲公英中学教孩子们读诗。

2014年10月6日北岛出席杭州“第三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

2014年10月17日,北岛阔别45年重回北京四中,并表明希望能回北京四中开课。

2015年6月,北岛与李陀一起编选《给孩子的散文》在大陆出版。

2015年8月8日,北岛出席深圳“第一朗读者”跨界诗歌活动。

2015年11月25日,出席第四届香港国际诗歌节开幕式。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

作为朦胧派代表人物之一,北岛的人生经历虽然起伏不平,却一直坚守自己的理想,哪怕身处文革的特殊形势中依然勇敢坚持自己的创作,之后背井流浪辗转不同国家,孤悬海外,声称“中文是我唯一的行李”,自己的诗歌理想依然未放下。

1978年,北岛和诗人芒克,创办了民间诗歌刊物《今天》。老《今天》一共出版了9期,从1978年12月到1980年的12月,实际上整整两年。以后就成立了"今天文学研究会"。又出了3期的文学资料,组织了两次比较大型的朗诵会,在1979年的4月8日和1979年10月21日。新《今天》则于1990年夏天在海外复刊,一年四期,至今没断过。

《今天》以诗歌最为著名。在并不多的几期刊物上,北岛、芒克、多多、江河、顾城、舒婷、严力等一大批后来被称之为“朦胧诗”的诗人从《今天》走了出来,并且因为《诗刊》等主流刊物的转载,而被大众所熟知。很长时间以来,在新《今天》上发表作品,被大陆作家视作一份殊荣。韩东和朱文的小说,也得益于《今天》的发掘。1991年,北岛、李陀、查建英等讨论成立《今天》基金会,将杂志改成小开本,还有一个重要调整,将《今天》变成一个跨地域跨文学的先锋杂志。《今天》做了中国电影专辑(包括台湾和香港电影),1997年做了香港文化专辑,还推出了台湾诗歌专辑,立意克服地域的隔绝。

2009年,《今天》创刊30周年之际,《今天》精选丛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包括两本书:《今天》上开设的专栏《今天旧话》,由刘禾编成《持灯的使者》;《重写文学史》专栏,由李陀编成《昨天的故事》。北岛说:“《今天》要反抗的是生活的猥琐和审美的平庸,在中国文学出现普遍的堕落的时期,我希望《今天》能为中国文学保留一份尊严。”这是《今天》创刊30年来不变的宗旨。

今天网站是由中国当代诗人北岛担任主编,编辑散集世界各地的网络版《今天》文学诗歌刊物网站,刊登小说、诗、评论和少量外国文学译介文字 ,包含散文随笔、小说纪实、文言诗词、访谈评论、专栏作品、七十年代专题、域外拾译等栏目。

《星星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1日,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诗歌刊物,50年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该刊先后发表了朱德、董必武等的诗作,还推出了流沙河、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的代表作,推出了“中国十大中青诗人”、组织了“中学生诗歌教材改革”等大型活动。

1978年12月,北岛、芒克、江河、食指、舒婷、顾城和杨练等诗人在北京创办了民间文学刊物《今天》。《今天》以原始的油印版本一共出版了九期,主要刊登了食指、北岛、芒克、顾城、舒婷、江河、杨炼、方含、严力等人的诗作。随着1979年3月《星星诗刊》转登了北岛的《回答》,标志着主流媒体第一次公开接纳这个"新丁"。

面对老一辈诗人对于朦胧诗“自我为中心”的非议,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朦胧诗人也毫不示弱、据理力争,不断在《星星》上发表自己新的"朦胧诗",用诗歌语言和这些诗坛前辈进行对话。复刊后的《星星》见证了中国诗歌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观念大碰撞,迅速成为中国诗歌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

1986年《星星》诗刊发起的"我最喜爱的10位当代中青年诗人"活动。读者参加投票的信件如雪花般纷至沓来,最后舒婷,北岛、傅天琳、杨牧、顾城、李钢、杨炼、叶延滨、江河、叶文福等10人当选。

甘琦, 图书策划人。祖籍江西,生长于东北,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赴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1993年与友人联合创办万圣书园,2001年再度赴美读书,就读于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任香港TOM集团出版总监,英国沃索出版公司纽约分社社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2004年与诗人北岛结为伉俪。现居北京。

北岛曾说,如果中国是一幅画,香港就是这幅画的留白,他自己则是留白处无意洒落的一滴墨。漂泊廿载,北岛最终在香港定居生活,女儿田田早已长大成人,不再随之颠沛流离,儿子兜兜在呵护关爱下日渐长大。“感谢这位挑剔的读者,让我在写作中永远如履薄冰”,这句简单的话语,或许我们能感受到二人的相惜、相爱。

北岛《回答》赏析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回答》这是写于丙辰清明前后的作品。在人妖颠倒是非混淆之际,使人“不相信天是蓝的”,但义“不相信死无报应”。因此,冷眼看世界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作为察看世界的印象,恰恰成了格言式的诗。通行证、墓志铭云云,实际上也点出了坏人当道好人遭难这一现实。于是诗人决心作“第一千零一名”的挑战者,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人民正义凛然的气概,通过缜密的诗的结构表现出来。这一系列的形象、想象的转换、交替,诗的辩理与艺术结构的逻辑性,都是和谐统一的。这首诗和《扬眉剑出鞘》,是诗的气质极其相似、艺术风格又迥然不同的作品。

北岛《迷途》赏析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迷途》不仅完整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而且由于内容的关系,它几乎也成了我们阅读诗歌的一个寓言。“朦胧诗”之所以朦胧,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这批诗人重新发现了诗歌意象的繁复性和多意性,用形象思维的跳跃、逆转和矛盾共存修正了以往诗歌的单意性和线性思维模式。在这首诗中,“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但它指引的却是“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这一矛盾现象又重现在寻找的结果中,“蓝灰色的湖泊”、“微微摇晃的倒影”、“深不可测”都充满了虚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实与错误的暗示;但第二人称直呼的“你”,以及那双“眼睛”,无疑是真实的,至少对诗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这种亦真亦幻、光暗闪烁的色彩正源自对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第二个原因是,诗作者有明显的怀疑与自省意识,从而更强化了诗歌涵义的暧昧。这首诗中,诗人显然在置疑常规的寻找—克服障碍—找到模式,而是自觉接受了“迷途”,正是在这一次“理性”的放弃与自我意识的故意沉睡中,寻找的目标出现了。但诗人并不能无条件地相信这个目标,因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双寓意无穷而又空洞的“眼睛”。这“眼睛”,也许是进一步迷途的诱惑,但也是对于下一次寻找的召唤,一如诗歌开首处“鸽子的哨音”。

北岛经典语录

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安静的原因。我依旧有很多问题,问南方问故里,问希望,问距离。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绝望的原因。我依旧有很多热情,给分开,给死亡,给昨天,给安寂。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虚假的原因。我依旧有很多真诚,离不开,放不下,活下去,爱得起。

3.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撕裂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完整, 至少我要成全我自己。──《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4.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已经结束。

5.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6.一生中,我多次撒谎,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一个儿时的诺言。因此,那与孩子的心,不能相容的世界,再也没有饶恕过我。

7.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8.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

9.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10.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

11.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12 .音乐释放的蓝色灵魂在烟蒂上飘摇出入门窗的裂缝 一个准备切开的苹果 --那里没有核儿没有生长敌意的种子远离太阳的磁场玻璃房子里生长的头...

13 .在秋天的暴行之后这十一月被冰霜麻醉展平在墙上影子重重叠叠那是骨骼石化的过程你没有如期归来我喉咙里的果核变成了温暖的石头

14、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

15.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文革期间,北岛冒着反动革命的罪名风险偷偷坚持创作小说《波动》。他以一个诗人的敏锐视角去观察社会的变革,带着批判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看社会现状的种种问题。诗作 《回答》中表达对变异社会的怀疑和否定,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相信”的回答。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

进入1990年代,物质主义逐渐挤占过去意识形态统治的地带。商业化与体制化合围,新媒体所带来的新洗脑方式,让北岛感到,民族文化在不断衰退,知识分子不再是时代的牛虻,反而成为了迎合者。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梦想,我希望未来中国能出现一场新的文化复兴运动,”北岛真诚地说,“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应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他获得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一份迟到的荣誉,而且还无法亲自领取。在获奖感言中,北岛写到自己的“缺席”——“正因为缺席,才会领悟我们所拥有的空间;正因为缺席,才会探知这镀金时代的痛点;正因为缺席,才会让命名万物的词发出叫喊。”

这么多年来,他早已习惯了缺席,但对这个时代,他的批评一直不曾缺席。就像萨义德在《知识分子》里说的,“时时维持着警觉状态,永远不让似是而非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观念带着走”。

北岛为什么被驱逐,说到底,是因为他的坚持,不合作不流俗,以一个诗人的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