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渔民抓获罕见巨大魔鬼鱼 揭魔鬼鱼奇特之处

2018-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网友“洞头郑武”发微博说,温州洞头打水鞍村的渔民,在10月3日下午捕获一条巨型的魔鬼鱼(又称魟鱼),重达几百斤,动用了一辆推土机,才将魔鬼鱼运送上岸.“洞头郑武”介绍,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魔鬼鱼.这种鱼又叫魟鱼或者蝠鲼(fúfèn).个头小点的魔鬼鱼,平时当地菜市场也有卖.网上资料显示,魔鬼鱼早在侏罗纪便出现了.1亿多年间,体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南海整年可以见到,每年6—7月,洄游至福建.浙江沿海,于8—9月游去黄海,10—11月返回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3月沿原路线返回南海.这次

近日网友“洞头郑武”发微博说,温州洞头打水鞍村的渔民,在10月3日下午捕获一条巨型的魔鬼鱼(又称魟鱼),重达几百斤,动用了一辆推土机,才将魔鬼鱼运送上岸。“洞头郑武”介绍,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魔鬼鱼。这种鱼又叫魟鱼或者蝠鲼(fúfèn)。个头小点的魔鬼鱼,平时当地菜市场也有卖。

网上资料显示,魔鬼鱼早在侏罗纪便出现了。1亿多年间,体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南海整年可以见到,每年6—7月,洄游至福建、浙江沿海,于8—9月游去黄海,10—11月返回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3月沿原路线返回南海。这次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温州捕到魔鬼鱼了。2005年,一条长3.5米,宽4.2米,重约1吨的魔鬼鱼也在洞头被捕获,温州商人章某等人发现后将其买下,捐给了上海科技馆。

2008年8月3日凌晨2时许,一艘临高籍渔船在距离三亚70海里的海域出海作业时,捕获到了一条素有“海上巨人”以及“魔鬼鱼”之称的蝠鲼。尽管这条面容特别的“魔鬼鱼”重达3000多斤,连最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它,但是它依然无法逃脱人类对它的无情杀戮,从而被人们送上餐桌成了美味佳肴。

蝠鲼,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魟。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它包含两个属,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体扁平,有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在海洋中巡游,胸鳍前有两个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齿细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性情温和。前口蝠鲼属包含两个种,即双吻前口蝠鲼和阿氏前口蝠鲼,目前这两种前口蝠鲼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蝠鲼属包含九种,包括日本蝠鲼、姬蝠鲼、长尾蝠鲼、褐背蝠鲼、印度蝠鲼、芒基蝠鲼、短尾蝠鲼、下口蝠鲼和古氏蝠鲼,这九个种类的蝠鲼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了“近危”和“易危”的类别。 蝠鲼身体扁平,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因其形状吓人而被称为“魔鬼鱼”。成鱼的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5000千克,能作出一种旋转状的跳跃。

蝠鲼一般体平扁,宽大于长,最宽可达8米,体重3000千克。体盘菱形,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具一小型背鳍,一些种类的尾上具一个或更多的毒刺;口宽大,前位或下位;牙细而多,近铺石状排列;上、下颌具牙带,或上颌无牙;鼻孔恰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较小,三角形,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卵胎生。化石见于第三纪至近代。

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但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少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

蝠鲼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虽然它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一旦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蝠鲼的习性也十分怪异,它性情活泼,常常搞些恶作剧。有时它故意潜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体翼敲打着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有时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肉角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把小铁锚拔起来,使人不知所措;又或是它又用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这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经科学家观察发现,蝠鲼在跃出海面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时,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那么,蝠鲼为什么要跃出海面呢?科学家对此行为产生过种种猜测,直至今日仍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雌雄蝠鲼在繁殖季节里演绎的调情游戏;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驱赶、诱捕食物的方式;多数人则相信这是一种甩掉身上寄生虫和死皮的自我清洁方式;然而从课外书上了解到:此行为是雌性蝠鲼生孩子时的独特动作。

雌蝠鲼非常爱护自己的独子。它不像别的鱼,一次产卵就有几千几万粒,像翻车鱼,可以说是鱼类中的高产能手,一次产卵可达三亿粒。雌蝠鲼不产卵,它是卵胎生的,这在鱼类中又是少有的事。它每次只生一胎,无怪乎它要宠爱独子了。小蝠鲼一生下来就有二十千克重,长约一米,不了解这种鱼的人,初见之下还以为是大鱼,其实,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